头孢菌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分析
2019-01-09戴海燕张渊博黄丽密
戴海燕,张渊博,黄丽密,钱 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浙江 温州 32500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由病毒引起,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由于患儿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极易继发细菌感染,故临床上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病原体判断十分重要[2]。因患儿生理解剖特异性及免疫低下,如有效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感染向下呼吸道及病灶周围进展。本文对2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头孢克洛组和头孢克肟组,两组分别服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和头孢克肟颗粒,分别为97例和103例。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年龄在7个月至8周岁之间,发烧并且体温在38℃以上,在进行治疗前未服用过抗菌药物,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升高,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排除对此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已经服用抗菌药物1天以上者,排除严重的沟通及交流障碍者,排除其他并发症感染者,排除以参与类似研究者,排除资料不全者,排除不配合研究者。
头孢克洛组男54人,女43人;年龄为8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7±1.5)岁。头孢克肟组男57人,女46人;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3.4±2.5)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基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1.2方法
头孢克洛组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国药准字H10983028)对患儿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10g·kg-1·d-1,早、中、晚各1次。头孢克肟组用头孢克肟颗粒(国药准字H10940128)对患儿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3g·kg-1·d-1,早、晚各1次,3天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CRP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计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划分为:治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水平;有效,病情出现显著性好转,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显著好转,但未恢复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加重[3]。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血常规和CRP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中性细胞百分比、白细胞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头孢克肟组白细胞、中性细胞百分比、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头孢克洛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CRP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2.2临床疗效的对比
通过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头孢克肟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头孢克洛组(χ2=6.784,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n(%)]
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两组之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n(%)]
组别例数(n)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发生率(%)头孢克洛组974(4.1)3(3.1)2(2.1)9.3头孢克肟组1033(2.9)3(2.9)1(1.0)6.8χ20.0070.0000.0030.418P>0.05>0.05>0.05>0.05
2.4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对比
头孢克肟组的发热、咽痛、咳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头孢克洛组(均P<0.05),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disappearance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3讨论
3.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现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临床常见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患儿的鼻咽喉部位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急性喉炎等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埃可病毒、风疹病毒等[4]。由于患儿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故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进展为下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进而需要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静脉滴注的相关治疗费用比较高,而且还给患儿带来穿刺的痛苦,增加了患儿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负担及治疗的不便。随着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序贯治疗很有必要,即感染前期或病情严重时,首先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抗生素。根据相关研究资料[5]显示用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序贯疗法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所以,找到一种可以替代静脉注射并且减少相关不足的治疗方法是当今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首要工作。
3.2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对临床疗效影响
头孢克洛是二代头孢菌素,同时有着一代的药物特点,其中组织渗透性较强,并且抗菌谱较广,而且对肾脏产生的毒性比较微弱,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不过,由于抗生素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使得病原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从而降低了头孢克洛的临床疗效,不能有效地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头孢克肟是三代头孢菌素,与头孢克洛相比有着更加广泛的抗菌谱,特别是对革兰阴性杆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表现比较强烈,而且对于β-内酰胺酶表现出高度稳定,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杀菌作用较强。本研究显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头孢克洛,这与国内研究类似[6]。
3.3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对CRP及血常规的影响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主要是通过肝细胞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共同刺激下进行合成的物质,也可以合成在炎症局部巨噬细胞中[5]。在急性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合成量大约为每天1g,机体受到感染之后7小时左右逐渐升高,1~2天达到最高值,与正常值相比高出几百倍,甚至高出几千倍,感染越严重幅度越高。当疾病得到治愈之后,CRP的含量也会出现直线下降。CRP与白细胞的关系密切,共同检验能够加强细菌感染的准确性[7]。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各类细菌和病毒等,在感染前期对CRP及血常规进行联合检验有利于对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有效指导,避免由于抗生素滥用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和问题,进而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使患儿家属的经济压力和负担减少[8]。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中性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头孢克肟组的中性细胞百分比及白细胞和CRP水平均低于头孢克洛组,提示头孢克肟治疗效果较好。
3.4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头孢克肟的半衰期相对较长,有着很强的杀菌功能,诱导产酶的情况也极为少见,其抗菌活性在产酶菌及耐药菌中比较强。头孢克肟能够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效抑制,快速杀死和溶解机体内的细菌。此次研究中证实头孢克肟与头孢克洛都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表现,但头孢克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时间要比头孢克洛短。头孢克洛及头孢克肟都是头孢类抗生素,尽管前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子以病毒为主,不过在病情的后期易出现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所以要抗生素进行治疗。头孢克洛是二代抗菌素,有着强大的杀菌功能。头孢克肟是三代头孢菌素,有着抗菌谱广泛的特点,对于各种感染性细菌都有着很好的抗菌活性,与头孢克洛相比较其抗菌谱更加广泛,临床疗效更强。但两者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当中,头孢克肟相较于头孢克洛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值得临床上加大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