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教学的意义

2019-01-09李逸斐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教育

李逸斐

(深圳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1)

在“包豪斯”建校100 周年之际,德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已经呈现出喜庆的气氛,各类纪念活动早早提上了议事日程并积极展开中。为追寻设计场域精神,2019 年春天我到访德绍包豪斯校舍旧址,专程在地考察、感受“包豪斯”的物质遗产和场域精神。面对“中国制造2025”,如何从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到中国智造,纪念“包豪斯”诞辰100 年有着特殊的意义。重温包豪斯的文化遗产、设计精神和教育理想,对于进一步理解“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设计教学的影响,都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从物质文化遗产和场域精神中学习“包豪斯”的现实意义

一次大战刚刚结束的1919 年是一个奇迹般的年份,转瞬即逝间已过100 年。一个世纪的轮回,当年的理想已经化为现实,但所有亲身经历者基本都已化为了泥土。然而,他们当年树立的设计理想和实践已经化作物质和精神遗产留在了人间,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1919 年全德国百废待兴,或许是赫尔曼·穆特修、贝伦斯、格罗皮乌斯等人有感于德国工业设计的保守和德国现实社会的没落亟待改变,作为新型的设计学校“魏玛包豪斯”诞生了。我们知道,任何造物设计必然映射出时代的印记和价值倾向,农耕经济时代,封建王朝的威严等级、民间手工艺的宁静质朴,成为时代的标记。当设计成为一种“符号”,依赖于机器工业和批量生产,逐渐取代农耕经济时代的传统手工艺,通过工业制造批量生产的方法为大众提供了巨大生活便利的时候,也为社会营造出民主、公平、幸福和和谐的氛围,特别是现代主义设计喊出了“为人民而设计”的口号,则增进了大众的凝聚力,唤醒了大众的消费力。

作为一名从事设计教育的年轻大学教师,在我接受的教育中“包豪斯”几乎是现代设计的代名词,同时对于“包豪斯”的理解也是随着自我认识的提高而变化着。“包豪斯”的概念、理想到精神,随着不同时期学习、理解“包豪斯”角度的不同而赋予了她不同的含义。从功能到形式,再从设计理想到设计责任,每一个时期“包豪斯”都给予我新的思考。首先,“包豪斯”诞生迄今100 年里,我们仍然强调回归设计的本真,不忘设计初心,她当年的设计理想过时了吗?其次,“包豪斯”是一所从事设计教育的学校,由她生发出的设计民主思想和设计价值观,激励着我们为现代设计精神的“乌托邦”而奋斗。面对100 年的“包豪斯”,我们纪念她什么?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教学的意义,2016 年11 月作为学员我参加了由杭间教授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主办的“包豪斯与现代设计研修班”。在为期一周的研修班内,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与学员围绕“包豪斯与现代设计”这个主题,集中在设计史、设计博物馆对现代设计的意义展开了研讨、交流和体验。可以说这是一次极具国际学术层次的研讨班,导师团队由来自德国包豪斯基金会的三位著名专家和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团队组成。作为海外留学归来的我不仅是学员中的一分子,而且还担任了德国专家授课的翻译工作。客观地讲,德国导师在演讲中不时运用诸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等人的晦涩词汇隐喻设计,确实对于我的翻译工作是一种考验。由此也可以说明,设计对于“包豪斯”而言,不仅仅是功能与形式之争,更多的是设计本质的哲学探讨,而且最终上升为工业化过程中对于设计责任的颂扬。学习感悟之余,深入思考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学的深远影响,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包豪斯”100 年的现实意义。许多设计和设计教育当年不断追问的问题,其实仍然是今天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为何物?设计为谁而设计?我们为什么而设计?

“包豪斯”几乎统领世界设计教育100 年,而进入大数据、智能化的新时代,人们开始质疑“包豪斯”现代主义精神的传播,开始反思“包豪斯”理论与实践的弊端和局限。然而,在我看来以“包豪斯”为基础,现代主义设计经历了“乌尔姆”的洗礼,从艺工结合、机器美学到崇尚科技理性,现代主义在思想和形式层面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再度被赋予了高技术特定的技术理性含义,并以“科技信仰”和全球化的姿态扩散于世界各地,进而上升为时代审美的节律和时代美学的品格。当我来到德绍时,用脚步丈量着“包豪斯”大楼里的每步阶梯,轻轻地推开每一间教室的门,注目于每一份设计文献,虔诚地竭拜教授之家,从而真正体会什么叫“为人民而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大战期间德绍是帝国飞机工厂所在地,由此而来的战争破坏也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的德绍工业仍有有国营军工业、汽车、机械、工具、化工和造船厂等工厂。作为曾经和现在的工业重镇,包豪斯于此生根也就不奇怪了。格罗皮乌斯曾经说过:“一切文化构想的产生和传播,决不可能超过社会本身的发展速度。”中国设计教育尽管有上世纪初李瑞清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课”的发轫,也有国立杭州艺专的工艺图画教学的探索,更有1949 年以后工艺美术教育的实践,但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却是真实地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虽然,民国时代已经有前辈将包豪斯的相关理念零星介绍进中国,但真正接受西方的包豪斯教学模式,则开始于上世纪80 年代初全国各艺术院校、系科的设计教育“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改革。

二、从现代主义风格的起点上理解“包豪斯”设计教学的理论意义

“包豪斯”实行“双轨式”设计教学理念迄今仍然不为过时,特别是设计课由造型教师与技术教师共同教授,凸显了设计作为应用学科的特质,极力避免了设计学生对艺术造型和技术原理的畸形片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审美与技术的双重才能。我们缅怀包豪斯的办学历史,1925 年以后,包豪斯在大师们的努力下,无论从教学上还是实践中都比以往更趋成熟,形成了包豪斯炽热的设计理想。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构成主义设计风格特征,注重于新材料、新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极力反对多余的繁琐装饰,着力追求产品的内在功能价值及审美结构的单纯明快,将包豪斯拉到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起点之上。

虽然在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包豪斯”已经成为历史,但它为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树立了典范。包豪斯从一开始就总结继承了自19 世纪中叶罗斯金、莫里斯到德国产业同盟以来的优秀设计思想,呼唤设计民主,主张设计为大众服务,践行审美与实用、功能的新统一。包豪斯倡导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产品设计。包豪斯创立的奠基性学术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等,成为了现代设计的金律。它使现代设计逐步由“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走向了实用功利的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替代艺术家式的设计自我表现和自由浪漫主义,积极倡导技术、技能、技巧对设计的意义,从而确立了现代主义风格的基本范式。

20 世纪初,中国确有一些在西方学习艺术的前辈在包豪斯办学期间到访过“包豪斯”,虽然前几年有一些研究者追溯了包豪斯在中国的传播,但根据现有掌握的文献和某些含混的片言只语,确实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将完整的包豪斯思想和设计教学体系介绍到中国来。上世纪80 年代初,包豪斯的许多相对完整的教学理念却是通过日本和香港、台湾地区出版物担当二传手传入的。笔者甚至看见过上一辈设计教育工作者在上世纪80 年代早期抄录自香港大陆书店出版的《包豪斯》一书全文的笔记,可以想象包豪斯理论真正进入中国时间并不长。可以说中国内地一直以来是作为包豪斯思想的第二或第三方接受者出现的,对于包豪斯设计教学思想的了解、消化、理解,其实走过了从囫囵吞枣、自觉误读到逐渐理解的过程。受制于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设计的认识,所谓的设计教育改革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契合于未来工业发展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我们今天重新梳理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成果,将有利于设计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包豪斯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刻理解包豪斯对于当今设计教学的意义。

学习和分析包豪斯的设计教学原理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包豪斯为废除传统的形式和产品外加装饰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为填平艺术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创造精神之间的鸿沟所做的工作。今天看来这些理论也不过时。包豪斯主张形式追随功能,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强调产品的实用性,促进标准化并考虑产业因素;包豪斯进行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在工业生产中推广新工艺,改进建筑设计和培养有关的专业人员;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中特别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包豪斯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供工厂大规模生产;包豪斯要求掌握全面知识,特别是材料加工工艺和艺术领域的知识(包括抽象派绘画和雕塑);包豪斯要求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动手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包豪斯”德绍校舍,重温包豪斯精神对于我从事的设计教学大有裨益。尽管自20 世纪上半叶开始,包豪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复杂且曲折,也经历着误读与自觉误读,但正如杭间教授在“包豪斯与现代设计研修班”上所说,间隔性和曲折性,用误读的角度去看,原因可能会更加清楚。首届“包豪斯与现代设计研修班”即是秉持着这样的态度,邀请国内外专家和青年学者共同再次探讨包豪斯在中国的传播路径,结合中国设计博物馆的建立,为“现代设计在中国”开启新的篇章。当我们在中国美术学院包豪斯研究院的设计博物馆展厅中看着一件件展品,仿佛回到了那些年月,意识到我们正是踩着包豪斯巨匠们的肩膀前行。

我们今天重新学习回顾“包豪斯”在设计教学史上的意义,还可以着重体会包豪斯在现代设计美学思想创立中的非凡贡献。上世纪初,欧洲各国由于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学科才真正提到了重要位置。而旧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院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场所,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设计教育要求。虽说有如凡•德•费尔德校长在魏玛工艺美术学校中,尝试以造型艺术课程加手工操作训练来培养设计人才,但他的努力远不能适应工业设计的现实需要。温故知新,当我们反思现在的设计教学,就更能看清当时德国设计教育情况和今天我们设计教育遭遇到的情形是如此之相像:一是旧的以培养美术家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设计教学体系与现代工业发展需求相去甚远,二是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与现代设计在美学思想上有着本质的差距。这就迫切需要在设计教学领域产生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也迫切需要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并将其融汇到一种新的设计教育体系中去,创造一种不同于传统工艺美术教育、适合于现今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三、从“包豪斯”的精神家园德绍体会设计教学的未来意义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设计人的麦加圣地”别无他处,即德绍的包豪斯。所以人们深深铭记住德绍,不仅因为这是包豪斯最具活力的时代,而且在于课堂上听闻和讲解包豪斯许多传奇历史。“包豪斯”尽管创立于魏玛,但我一直认为包豪斯的真正精神家园在德绍。1925 年格罗皮乌斯将学校搬到了德绍,并亲自设计了新校舍,随着新校舍的落成,包豪斯迎来了最辉煌的几年,也成就了德绍在设计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包豪斯”设计教学的真正精神家园在德绍。当我漫步在包豪斯的德绍校舍,尤如朝圣在麦加,亦或是耶路撒冷。虽然,面对如此简朴的教学校舍就如同积木搭建的厂房一般,不觉得有什么视觉震撼力,但它确确实实是载入当代建筑史的经典之作,是现代主义初创时期真正面向未来的纪念碑。轻轻地走过了一层层楼层,走进能够走进的展示空间,细细观赏楼内的每一件展品,认真地在我认为经典的窗台前、瓦西里坐椅上留下自己的影像。

体会“包豪斯”的未来精神不可或缺教员宿舍。“包豪斯”走过历史的尘埃,却又预示着未来,因为“包豪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包豪斯”精神中蕴含的创造本质已然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走出德绍校舍,过两个街区左拐即到了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四幢教员宿舍。格罗庇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教员宿舍(Meisterhäuser),以所谓住宅手法的设计操作,将包豪斯建筑设计强调功能主义的示范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表达了住宅设计未来发展的指向性和先锋性。四幢教员宿舍保存完好,虽然已不再是居住空间,改变其使用功能成为不同的展览、展示空间,却大多保留了原有的外表样貌与内部空间。德绍“包豪斯”的未来价值,无任从形式到内容都标志着20 世纪真正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诞生了,从而对世界现代设计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豪斯也成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院,包豪斯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载入了现代文明史。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想在20 世纪初就是未来主义的,因为她预示了工业文明时代到来的设计未来。“包豪斯”把传统的工匠、工艺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边缘的状态中拯救出来,把工艺、工业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让艺术家和工匠同台上课,改变了传统艺术门类的界限与划分。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和设计意图的实现,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之中。所以“包豪斯”改变了传统工艺学校教学宗旨和手段,使之成为一所设计的综合体,课程包括了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

“包豪斯”的成立已经100 年,从设计未来的角度讲,它的弊端已然呈现,譬如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而忽视了全球化态势下,文化多样性、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直接影响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现代主义设计往往因为机械、呆板而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让后人逅病,所以受到“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们的强烈批判。但是,由“包豪斯”确立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仍然是社会大众欣赏的设计主流,现代主义正以高技术的方式切入现代生活,用高科技时代的技术理性为人类更加舒适的生活造福,同时确立新时代的新人文。我们今天重温“包豪斯”精神似乎可以归结为两个重要节点:其一,“包豪斯”精神从来是面向设计未来的;其二,“包豪斯”的设计宗旨所秉持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从来不会过时。在强调实用功能的同时,以人为本、为人的需要而设计也是包豪斯设计教育的核心,在“为人”的教育理念里,包含了已经普遍被接受的“使用者”思维,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这也间接催生了当下热门的“交互设计”和“服务设计”等课题。设计与社会生活建立起来的更为广泛的联系,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交流,构建了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的满意度的新的人文关怀。后工业时代科技大发展与互联网介入大众生活使得设计创意和实践之间的鸿沟逐渐缩小,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动手制造(hands on),设计教育和教学又面临通识化未来的考验。

德绍火车站前的街道被命名为“包豪斯大街”,整个“包豪斯”建筑群已经真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真正成为了全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此我想起了《包豪斯宣言》中的一段话:“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必须转向手工艺。艺术并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没有本质区别。艺术家是被捧高了的手工艺人,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他意愿控制的难得片刻,上帝的恩惠使他的作品变成了艺术的花朵。但是,手艺的娴熟对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正是富有创造力的想象源泉所在。让我们建立起一个新的手工艺者行会,其中绝没有工艺家和艺术家之间妄自尊大的等级差别之屏障。让我们共同设计、建造一幢融建筑、雕刻和绘画于一体的未来新大厦。有朝一日这大厦将通过千百万工人的双手直耸云霄,成为新的信念的明晰象征。”这些激励的话语,犹如设计教育理想的一盏明灯,包豪斯与时俱进的设计教育思想,照亮着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旅途中不断地跋涉。

猜你喜欢

包豪斯设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百年包豪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设计秀
包豪斯在德国生根发芽百年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