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扶贫背景下杂技团体社会服务与发展定位探析
2019-01-09张发果安徽省杂技团
文︱张发果(安徽省杂技团)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基层脱贫攻坚战略任务扶持力度持续加大,文化艺术界纷纷参与到文化扶贫工作中,为改善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输入动力不足等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激活基层文化活力,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输入了新动能。本文以杂技团体参与社会基层文化扶贫实践为视角,对当前杂技团体发展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举措。
一、杂技团体参与基层文化扶贫驱动因素
1,国家政策驱动
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多部门共同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从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精确部署,一时间精准扶贫成为我国政治生态和民生热议的话题之一。杂技团体是公共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杂技表演所蕴含的艺术形式正是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方式之一。杂技团体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文化扶贫政策的号召,对改善贫困地区经济文化现状创造了条件。
2,财政压力驱动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机关单位实行国家财政统一负责供养。杂技团体寄希望转企改制这一政策东风,实现由政府“财政养人”向多元化“市场竞争”过渡,以此应对日渐缩减的财政供给带来的发展困境。财政经费压缩倒逼杂技团队开始走向市场,以竞争的方式自觉接受消费群体选择。
3,政府职能转变驱动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业界的繁荣,依靠传统的行政指导进行干预,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政府在公共文化事务中已由大包大揽的“管文化”转向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办文化”的服务模式。政府职能转变激发了杂技团体的活力,促进杂技文化机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市场需求驱动
近年来,杂技团体在文化扶贫和市场文化供应上做出了努力,提供了保障。传统杂技根植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土壤,杂技表演更是以扎实的功底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杂技表演也在不断吸收外来演出形式中有益成份,提升观赏性和艺术性,拓展杂技艺术创作和表演的空间。
5,文化服务驱动
党的十八大精准文化扶贫举措的实施,将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时代的文化扶贫就是要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地将教育扶持、智力扶持、人口素质扶持全部集中到文化扶贫的目标任务中来,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因此,杂技团体要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服务驱动力,符合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客观需要,是精准文化扶贫的根本动力和落脚点。
二、文化扶贫中杂技团体服务困境
1,乡村传统文化断层,挤压杂技团体市场空间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之间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同时也造成了传统的乡村文化断层,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严重不足,乡村文化逐渐消失。如皮影、唢呐表演、民间杂耍等传统技艺不断被取代,大量优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乡村文明割裂带来的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泛滥,对美好乡村建设和文化复兴造成了严重侵蚀。
2,经费缩减倒逼转型突围
随着政府公共职能转变步伐不断加快,各级事业单位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转型发展带来的双重压力。杂技团体不得不主动面向市场谋求新的发展路径,然而杂技团体表演多沿袭传统路数,创新服务能力有限,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灵活的适应策略,加上中青年人才补给不足,导致杂技团体面临转型突围的重任。
3,人才培养与市场供需比例失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杂技机构纷纷进入转企改制发展阶段。受教育和择业观念的变化,杂技教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杂技学员招生规模持续下滑,导致基层专业杂技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供需失衡。
三、文化扶贫中杂技团体的发展定位与策略转型
1,强化杂技制度保障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杂技重视业务技艺功底训练,相应缺乏多元化素质拓展,家长式管理模式烙印深刻,现代化制度管理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服务需求。因此,杂技团体要根据广大群众对公共文化目标需求,积极强化制度保障建设。一方面,通过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年轻杂技演员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为其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借鉴国外优秀杂技团队演出经验,建立标准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市场运作体系,确保杂技团体在市场化运作中始终能够处于规范合理的制度框架之内,促进杂技团体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
2,明晰杂技文化市场定位
目前,杂技作为传统技艺表演形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到电视、网络、集团化娱乐节目的冲击。随着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文化服务市场需求愈加旺盛,人民群众希望拥有更多的公共文化参与权和满足感。因此,杂技团体首先要明确自身在文化服务市场中的目标定位,在坚持传统技艺原生态表演基础上,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表演形式,推动传统艺术的多元化市场空间。
3,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培育
加强人才队伍尤其是中青年骨干力量的培育,是摆在当代杂技团体面前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杂技团体应积极主动面向市场,联合演艺集团、文化艺术院校、企业等单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潜能开发为主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将杂技学员从机械式的课程中解放出来,重点培养一批不仅具备扎实业务功底,同时具有较强文化素养的现代化专业服务团队,带动杂技团体人才队伍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4,创新发展方式,重塑传统技艺内涵
随着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杂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对丰富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会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效应。杂技团体通过创新服务内涵、转变服务观念,在顺应文化扶贫攻坚目标要求基础上,广泛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序列之中,充分搭载各式媒体平台,以创新服务方式来获取社会的关注度,以此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
在国家乡村振兴、精准文化扶贫等系列重要战略的指引下,发掘和重振中华传统技艺已经成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不可回避话题,为推动和促进杂技团体职业化发展迎来了新的空间。杂技团体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