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猪场如何保障免疫预防的效果

2019-01-09裴志勤李聚芹孟宪华马金波

猪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猪只猪场

裴志勤,李聚芹,孟宪华,马金波

(1.邯郸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北 邯郸 056001;2.高邑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石家庄 051330;3.河北省畜牧总站,河北 石家庄 050030)

近些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相较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一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猪场在全国各地兴起,这些猪场由于精细化管理水平高、硬件软件设施先进、疾病防控意识强等因素,使得因疫病造成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但中小规模猪场却由于管理者的理念、文化水平以及软硬件设施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因疫病造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体现在因疫病导致的母猪死淘率上升,繁殖率降低、仔猪死亡率高等方面,使得猪场育肥猪的年出栏量即MSY的平均指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针对中小规模猪场,遵循“养防结合,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及疾病预防意识,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

1 中小规模猪场的免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规模猪场的免疫现状

猪的传染病已成为生猪养殖业健康、高效发展的瓶颈。目前危害猪场的疫病主要包括细菌病和病毒病,细菌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毒性疫病主要包括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病等,且多为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由于中小规模猪场仍然停留在“以治为主”的阶段,所以一旦疾病暴发,很难有效治疗,加之管理技术落后,导致旧病未除、新病频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2 中小规模猪场免疫存在的问题

实际生产中,中小规模猪场在免疫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小规模猪场对疫病流行形势缺乏清晰地了解,造成疫病防控盲目,缺乏方向。二是受管理者的理念、专业水平以及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都是效仿免疫程序,有的是引种的种猪场推荐,有的是疫苗、兽药、饲料等厂家推荐,造成猪群免疫保护参差不齐,免疫保护率低下。三是不具备免疫抗体监测条件,只能委托相应的监测机构,一般基础母猪存栏在300~500头的猪场管理者对根据抗体监测水平适时进行主要疫病防疫的做法基本认同,也在周期性的开展此项工作,但效果也是不尽人意。基础母猪存栏在百头以下的猪场(占比较大),这些猪场的管理者一般都是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做预防,对通过抗体监测实施精准免疫的意识不强,容易导致免疫效果不佳。四是严重缺乏疫病早期诊断技术,猪场发病后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很快发展为混合感染,导致治疗难度大,药费投入高,治疗效果差。五是疫病净化意识淡薄,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具体行动,都比较落后,从而影响猪群整体的疾病防控效果。

2 “疫苗”及“免疫”的概念

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或其组分、代谢产物经加工制成或者用合成肽、基因工程方法制成,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护自身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保护反应,主要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种机制实现,有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免疫途径有注射免疫(肌肉、皮下等)、滴鼻免疫(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常用)、喷雾免疫等。

3 疫苗的选择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毒株匹配、安全高效、无不良反应、操作简单方便、应激小、起效快、紧急免疫效果优是疫苗选择的原则。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包括:免疫有效间隔时间、免疫程序合理与否、猪只的健康程度、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剂量、疫苗的性质和类型、免疫途径、弱毒苗稀释后放置时间、灭活疫苗回温、疫苗保存不当、免疫抑制、霉菌毒素、抗生素、消毒药、应激因素等。猪场在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前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4 猪场免疫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猪场要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疫苗必须是经国家批准生产已注册的疫苗且猪只在临床健康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免疫。

2)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规范操作并对疫苗瓶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3)免疫注射部位要准确,应在猪只耳后2~9 cm处或臀部肌肉丰富部位,视猪只大小选择合适的针头及进针深度,避免吸收不好影响免疫效果以及引起不良反应(如产生包块),避免伤及肌肉、血管、神经等。此外,注射免疫前一定要对注射用具(注射器、针头、镊子等)进行高压或蒸汽消毒,同时灭活苗要提前半天回温(最好用专用热浴锅升温),且在使用过程中要不停的晃动,以免分层,对猪只注射的部位要进行有效消毒,在注射部位由内而外划圆消毒,先用75%的酒精,再用5%的碘酊消毒(实际生产中有大部分猪场都不做)。

4)疫苗瓶启封后,一般弱毒活疫苗应于2~4 h内、灭活苗应于24 h内用完;对需要稀释的疫苗,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的配比,用专用稀释液进行稀释。

5)做好消毒隔离,一般弱毒疫苗7 d左右产生免疫保护,灭活苗14 d左右产生免疫保护,所以做好前期的消毒隔离至关重要,尤其是弱毒疫苗免疫时,尽量避免抗生素、抗病毒药的使用。弱毒活疫苗严防疫苗外溢,更不能随意丢弃失效疫苗及注射后废弃的疫苗瓶,减少人为散毒,避免生物安全事件发生。

6)准确把握免疫剂量,剂量不足或超量都会导致免疫失败,一般幼龄猪的免疫剂量不能随意加倍,因幼龄仔猪免疫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过量使用会刺激免疫系统、中和母源抗体,育肥猪、成年公母猪可以适当增加剂量以保证抗体的充分产生。接种后应仔细观察猪只反应,对出现过敏且反应较重的猪只,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相应的辅助治疗措施,及时进行应激反应处置。

5 保障免疫效果的相关建议

1)猪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严格制定免疫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切实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尤其在种猪、保育猪引进方面把好关,根据地域及猪场实际疫病流行情况做好免疫程序优化,选择毒株匹配的疫苗,原则上要考虑猪场所在地域猪病流行情况以及猪场内疫病的发生情况,结合猪场的管理水平、环境条件、猪的品种、疫苗的性质、类型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包括各种疫病的免疫顺序、时间、次数、免疫途径等,把猪场疫病风险降到最低。

2)猪场疫病净化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建议中小规模猪场改变疫病防控理念,提高意识并落实到实际生产当中,为猪场安全健康生产提供必要保障。

免疫程序一定结合抗体监测数据,根据自己猪场疫病发生情况量身定做,一般免疫后3~4周监测抗体水平产生高低、3~4个月监测抗体维持时间,通常免疫后有效抗体维持时间3个月左右。抗体监测虽然增加猪场的生产成本,但可以实现科学免疫并为制定合理免疫程序提供依据,尤其是对猪场影响较严重的如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病毒病的免疫程序优化,起到切实的免疫预防作用。

3)加强猪场的相关培训,改变养猪从业者“科学免疫防控”的传统观念,提高通过抗体监测等技术手段来制定免疫程序的意识和理念,监控猪群的免疫状态,为实施计划免疫和增强免疫保护力提供依据,使得“免疫防控”真正对猪场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要注重营养与免疫的关系,免疫抗体的生成离不开各种营养素的参与,尤其是饲料中氨基酸 (如蛋氨酸、赖氨酸等)对免疫力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猪场在免疫前后,要特别关注饲料中的氨基酸含量,确保获得最高的免疫抗体及最强的免疫力。可在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时,适当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缓冲应激影响,必要时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免疫力。

5)免疫程序中某些疫病的首免日龄应该建立在对母源抗体与猪群整体抗体监测、抗体效价检验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管理、环境、硬软件设施设备等因素。猪场的免疫程序没有通用的,实际生产当中也不能完全通用,管理者只能根据自己猪场的长期实践中,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实现理想的免疫效果,切实起到“防重于治”的作用。

6)某种疫苗的接种与否,一定参考猪场所在地域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本猪场传染病的发生情况,确定疾病免疫情况,特别是对于本地区尚未流行的传染病不能盲目免疫。选择正确的免疫途径,合理的免疫途径可以激发机体快速地产生免疫应答,不合适的免疫途径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或不良反应。如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苗对仔猪鼻滴免疫,既可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又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7)避免不同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尤其是区域流行较强的传染病,最好单独免疫,而且在产生有效免疫抗体之前不要接种对该疫苗有颉颃或干扰的疫苗。同时,猪场应采取批次化生产技术,实行集中配种、分娩,集中免疫预防,使得重大疫病的免疫抗体滴度整齐一致。

6 结论

总之,猪场疫病防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猪场管理者高度重视,健全防疫制度,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重视传染病3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动物的控制、切断和保护,加强“养、防、检、治”环节的管理,确保猪场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猪只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2017—2021 年湖南省规模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2021年上半年凉山州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黔南州2018-2020年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