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南山区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实用准则

2019-01-09刘济丹段永邦马卫红伍祥龙欧德渊

猪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母源口蹄疫猪群

刘济丹,段永邦,马卫红,伍祥龙,欧德渊*

(1.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贵州 凯里 556000;2.凯里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凯里 556000;3.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

我国西南地区规模猪场多坐落于山地、高原地带,受地理位置方面的局限,多数猪场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存在,有些地区场址分散,规模集约化程度较低,甚至有些中小型规模猪场难以达到防疫条件要求。随着各地生猪交易日益频繁,也不可避免地传入新的病原,加之山区交通运输不便,在远距离的运输情况下,猪只应激反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猪群疫病发生的风险。在不同程度疫病流行的形势下,规模猪场防治疫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优质的疫苗进行免疫。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对猪场疫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就我国西南山区规模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进行分析,以供养猪从业者共同探讨。

1 西南山区生猪养殖情况

1.1 西南山区生猪养殖特点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降水偏少。该区域地形结构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4种基本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受地形结构复杂性的影响,地区局域内气候环境差异性较大。西南地区规模猪场多位于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较为平坦的山地,受地势的制约,猪场占地面积少,饲养密度大。随着集约化规模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猪场引种、出栏等生猪交易活动日趋频繁,山区猪场虽有地理屏障保护,但也很难抵御疫病跨区域传播的风险。

1.2 西南山区常见猪病流行情况及免疫水平

1.2.1 口蹄疫

猪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口蹄疫病毒对高温和光照耐受性不强,以冬春气温偏低季节高发。以往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水平整体较好。陈汝琎等[1]在云南边境地区对口蹄疫3ABC抗体调查显示境内猪的3ABC抗体阳性率在9.29%。杨源等[2]对贵州省2017—2018年9个规模化养猪场口蹄疫抗体阳性率的监测结果为83.54%。李丽等[3]对2017年四川省21个市(州)随机抽检口蹄疫3个型发现四川省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90.4%,其中猪血清合格率为93.0%。综上,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口蹄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云南边境地区有潜在的风险,仍需要加强防控。

仔猪42日龄时口蹄疫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猪群首免后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42~49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21~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因此,仔猪需40日龄首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后45 d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效果较好[4]。

1.2.2 猪瘟

猪瘟病毒(HCV)感染猪只不分大小、性别、年龄,发病多见3月龄以下仔猪,常年均可发生,猪瘟在我国广泛流行,尤其以中、东、南部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采用猪瘟疫苗的防控,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以上[5],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当前猪瘟不再呈现暴发性流行,且多局限于一个猪群或某地几个猪场。

在产前给母猪免疫猪瘟疫苗,可使母猪产生较强的母源抗体,对1~28日龄的仔猪具有保护作用。在7日龄后母源抗体达到最高值,此后猪瘟母源抗体逐渐下降[6],此时仔猪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善,因此,仔猪在20~28日龄首免2头份猪瘟疫苗,可有效地预防猪瘟。首免后21 d,猪瘟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在50日龄时已经下降到临界值,因此,二次免疫时间确定在45~50日龄较为合适[7]。

1.2.3 高致性猪蓝耳病

高致性猪蓝耳病(PRRS)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仔猪最易感,发病率高(仔猪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8]。我国自2006—2007年PRRS大流行后,各地通过采取有力措施,PRRS疫情得到明显缓解,但在贵州黔南、云南昆明等地区的规模猪场仍有PRRS发生。近年来在临床上PRRS的发生和流行呈普遍趋势,由于变异后的PRRSV不同于经典猪蓝耳病病毒,防控难度和疫情的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

猪蓝耳病母源抗体半衰期在9 d左右,仔猪在21 d时,体内母源抗体仍旧维持在较高水平,但21 d后仔猪母源抗体水平明显降低,保护力减弱。因此,在仔猪21 d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1头份、母猪妊娠35 d和56 d各免疫2头份的免疫程序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9]。

1.2.4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PR)一般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对我国2005—2015年近11年的PR血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gE基因变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猪场血清阳性率为29.31%,其中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PR野毒阳性率平均为23.89%[10];云南地区通过净化使PR免疫抗体阳性率从2012年的69.03%上升到2015年的86.10%,但PR在云南省仍有流行,尤其是玉溪、宣威和西双版纳等地区较为严重[11]。该病一般按猪群特点需分类免疫,如仔猪可在1日龄滴鼻首免,45~50日龄加强免疫,母猪在配种前4周和产前4周分别接种,种公猪可每6个月接种1次并根据抗体水平适时补免。

1.2.5 猪圆环病毒病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可感染不同日龄的猪,徐镀涵等[12]对贵州省7个市(州)猪圆环病毒2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区域、养殖类型、生长阶段猪群均存在较严重的PCV2野毒感染,抗体平均阳性率为45.94%,而四川省PCV2阳性感染率为49.2%,且夏季感染最高[13]。

新生仔猪吮初乳后会获得较高水平的PCV2母源抗体,在20日龄左右时上升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到40日龄左右下降近临界水平。因猪圆环病毒病的免疫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故应重视的是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的时间(14 d左右)以及猪圆环病毒病的高发日龄(仔猪断奶后1~2个月),进而确定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免疫最佳时间是14~20日龄。

1.2.6 猪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猪是最普遍易感动物,由于该病毒可以经蚊虫传播,其流行与蚊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因而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秋季多发。该病在猪群中感染率高,发病率低,大多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且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6月龄多发,在我国几乎所有省份均有流行。贵州免疫猪群中JEV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2.18%,表明JEV免疫效果比较理想,但未免疫猪群存在JEV感染,猪场应引起重视[14]。云南新分离的4株JEV属基因Ⅰ型,虽然它们之间及其与该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位点存在某些差异,但决定病毒毒力和抗原性的关键位点未见明显变化[15]。

接种猪乙脑疫苗,一般在蚊虫来临前1个月进行,西南地区规模猪场可在每年3~4月进行免疫,可有效抵御蚊虫叮咬引发的感染。一般疫苗免疫5周后抗体水平可达到90%以上,可维持7周以上。针对猪乙脑对性成熟猪易感的特点,一般建议猪场在55~60日龄免疫猪乙脑疫苗。

2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原则

免疫程序制定要有“个性”,不能盲目套用,必须适合本场猪群实际情况,并按国家、地方政策要求及当地流行疫病的种类与危害程度来选择应免病种,进而选择适宜的疫苗,确定接种时间、次数、接种途径等,避免滥用疫苗。

2.1 结合疫病流行特点确定免疫程序

准确把握当地疫病流行特点,有利于免疫程序的制定。每个猪场都有自身发病史,制定免疫程序时应因地(场/群)制宜,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本场猪群及附近猪场的历史染疫情况,对已发或常发疫病种类、发病季节、日龄、发病率、病死率等做好统计,为免疫接种时间的确定提供依据。另外,对周围猪场暴发的疫病,除采取常规防控措施外,必要时还需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于重大动物疫情,本场尚未发生过的,也应考虑免疫接种并建立长期保护机制,如口蹄疫。对于经证实确已受到严重威胁的新疫病,可根据情况进行免疫接种,而本地尚未被证实发生的病种不能盲目接种,否则将引发新的疫情。

2.2 按照国家及地方政策主动实施免疫

根据《2019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要求,全国范围内所有猪群均应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且抗体合格率全年应保持在70%以上,做到应免尽免。而猪瘟、猪蓝耳病虽自2017年起退出了国家强制免疫目录,但仍是猪场防疫工作的重点。目前西南各省份已进入这两种疫病的强制免疫退出过渡期,过渡期内各地主要根据流行状况和监测结果开展免疫,如云南省文山州仍将猪瘟、猪蓝耳病列为全面免疫的病种,规模猪场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免疫。另外,《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几种猪源疫病也应考虑到免疫程序制定中,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2.3 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

猪群免疫应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会降低仔猪对初免疫苗的免疫反应,甚至造成免疫失败的现象。只有当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接种疫苗才能充分发挥其免疫作用。如猪瘟母源抗体对1~28日龄仔猪有很好保护,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不宜接种弱毒疫苗,故猪瘟首免一般推荐28日龄,以避开母源抗体的影响,具体免疫日龄可以通过检测母乳中猪瘟抗体水平来确定。特殊情况下,对于猪瘟疫区或受威胁区猪场而言,乳前免疫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即对新出生仔猪立即进行猪瘟疫苗免疫,以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待2~3 h后让其吮乳,使仔猪对猪瘟产生较强免疫力,待60日龄再加强免疫1次。总的来说,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猪群体内抗体水平的影响,选择抗体水平到达临界值前进行接种较合理,还应避免因体内抗体水平较低时出现免疫空白期。

2.4 选择优质、高效、安全的疫苗进行接种

在疫苗的选择上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猪场免疫程序、接种日龄、疫苗类型、疫苗起效期和持续保护期及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选用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免疫起效快、保护期长、副反应小、经济实惠等优势的疫苗。选购疫苗前应确保疫苗的来源正规、稳定,根据猪的用途、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如灭活苗或弱毒苗相对较安全,多适用于幼龄猪,而活疫苗因免疫原性好、毒力较强多适用于成年猪。根据疫病流行情况,还可以综合考虑单价苗、多价苗、多联苗的选用,注意疫苗种类不能频繁更换,接种途径参照使用说明,避免造成免疫失败或不良反应。若首次使用新厂家或新型号疫苗,应先进行小群试验,观察无免疫副反应后方可应用到全群。

2.5 定期评估免疫效果灵活调整免疫程序

猪场免疫程序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还需结合猪场免疫监测结果、免疫副反应发生率、猪群发病程度及当地适时疫病流行情况及时修改或调整。若某一传染病始终不能控制,这时应考虑原有程序是否合理或疫苗的毒株是否能够保护该场流行的毒株,以此可调整免疫程序中疫苗的种类、免疫剂量等。为掌握猪群免疫效果,规模猪场一般定期对猪群进行血清抗体水平监测,若抗体滴度为强阳性,很可能是野毒感染,为中等阳性时表明群体免疫保护力较高,弱阳性或阴性则表明群体免疫保护水平偏低,此时应及时补免,直至达到中等阳性抗体保护水平,对于反复接种抗体水平仍然偏低的母猪或强毒感染猪则应及时淘汰。

猜你喜欢

母源口蹄疫猪群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绵羊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H5、H7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对蛋雏鸡首免日龄的影响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滑液囊支原体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