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农业科教片的制作与传播

2019-01-09胡利泉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胡利泉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随着我国振兴乡村的深入,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需求增强,农业科教片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平台,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但现阶段,农业科教片的创作和传播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有的已成为制约科教片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如有些地方台播放的农科教宣传片,大多反映农民种植、养殖业,很少涉及乡村振兴、乡村发展或富有本土特色等方面的选题。选题不精准,难以拍出受众关注的题材。部分农业科教片创作手法单一,制作不精良,表现力不强,缺少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特征和农村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很少让受众收看节目时产生共鸣。节目形式缺乏创新活力,大部分节目采取主持人串词采访,或专题片解说,给人以枯燥的感觉。过于注重技术内容,很少关注如何经营、管理和创新农业科教片。对农民增收、改善帮助的市场科技信息比例太小,难以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可见,以新媒体传播为背景对科教片的创作定位与拍摄技巧进行分析,对农业科普类科教片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创作定位

1.1 农业科教片的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一般指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有的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地说,称新媒体为数字化媒体更贴切。

传统的农业科教片是指传播农业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先进农业技术和种养殖经验,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影片。随着时代进步,电影事业、广播电视节目、网络视频和新媒体视频的发展,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科教片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背景下农业科教片的定位应该是包括农业科教电影、农业科教电视、农业网络影视这些部分在内的农业科学视频。

1.2 农业科教片的制作

农业科教片主要是针对“三农”信息的影视作品,它的目的是向农民传播科学文化信息,以提升受众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既然是专门为农民而生产的影视作品,就必须以服务农民的宗旨作为创作的出发点,符合受众的需求,内容和拍摄理念能让农民接受,并且携带有价值的、能为农民利用的科技信息。农业科教片的制作模式一般要经过前期筹划、拍摄和后期制作3个阶段。

前期筹划阶段。农业科教片的题材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实践,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比较大,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旋律。确定农业科教片的主题后,开始收集资料、编写稿本。稿本包括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农业科教片要求拍摄内容真实、可行,稿本编写方面也要求具有严谨的逻辑关系、经得起推敲的科学依据、真实可靠可行的农业科教类作品。

拍摄阶段。农业科教片作为科学教育作品具有很强的科普功能和教育意义,如果没有正确的拍摄思维,容易把它做得枯燥无味、缺乏观赏性,吸引不了受众的注意力。

后期制作阶段。农业科教片想要把理论性的问题讲清楚就要注重逻辑性,后期工作者必须梳理好从中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按照故事叙述情节来发展,作品条理分明,叙述严谨,使得农业科教作品更具有吸引性[2]。

2 摄制路径

2.1 选题精准

科学技术和信息作为农业科教片的主要表现对象,其选择必须本着科学性、创新性、使用性的原则。选题时,应主题鲜明、对象明确,能够解决农业生产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推广的技术或信息有使用价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对农业生产起到指导意义。如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聚焦新农村》节目,他们应用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凸显本台的特色,紧贴农民群众实际需求、农村生活现状、农业发展情况,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多方受益。《聚焦新农村》节目选题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农民需求展开,切实反映真实的农村状态,将大多数农民群众关心、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节目主题进行普及、宣讲,群众看得懂、喜欢看,加深了“三农”实际情况的认识。《聚焦新农村》对农节目中设置的“创业先锋”“致富我帮你”“乡村乐园”“农科新苑”等专栏,在观众中均有良好的反响[3]。

2.2 标准化制作

农业科教片的后期制作包括镜头组接、配解说、配音响效果等。字幕的字体最好选用黑色、白色、蓝色,停留时间以正常阅读速度为宜。剪切快慢根据具体内容确定。 强化包装组合,包括片头、片花、角标、画面主色调、片尾滚屏、间视频效果等。在剪辑中要根据内容需要,注意声画节奏的快慢进行剪切。

2.3 提高摄制人员素质

由于农业科教片摄制时间长、画面多,再加上需要运用各种动画、特效等手段,因此,对农业科教片的摄制人员,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适应摄制的变化和需要。摄制人员要有吃苦耐劳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没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农业科教片的拍摄、制作工作。如《聚焦新农村》节目的制作,要求采编人员深入接触农民群众,了解其真实想法,在节目中展现其想法的同时积极做好后续跟进工作,将农民群众与节目制作的互动性体现出来。同时,《聚焦新农村》节目在编排的时候,具有切实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尽量多选择农民最关心的话题,与农民生产生活最相关的内容。这些节目不论是文稿的叙述,还是画面的串接,或者是主持人的现场互动,都有较高的“农业知识”含金量,让农民朋友看得懂、得启发、促生产[4]。

3 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的农业科教视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新媒体宣传平台及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科教片制作周期长,传播途径单一的制播模式,同时在制作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传播的速度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农业科教电视栏目中,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的对农科教节目《聚焦新农村》,在内容和形式上一直受到受众的喜爱[3]。近年来,各地方台都相继开办了具地方特色的对农节目。庆元台的《菇乡绿野》,乐清台的《走进新农村》,为提升节目的影响力、传播力,让农民朋友更加便捷收听收看节目,纷纷借助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优势,发展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推进了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传播,促进了传播效果[5]。

4 小结

新媒体时代,农业科教片深深地打上了网络的烙印。网络与电视发生融合,以往通过农业栏目播出的农业科教片也可以实现网络电视直播,可以实现像一般网络视频一样点击播放,农业科教片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传播将成为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新手段。农业科教片必须适应这一传播环境,改变传统的制播模式,创新制作模式,用农业科技视频重新定位,实现能够在微信、微博、电视等不同媒介传播方式和平台上进行传播。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