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困境和对策

2019-01-09李子君宋光明

农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信贷金融机构战略

◎李子君 宋光明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长期扎根于农村,在县域乡村覆盖面最广的一类金融机构[1],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使命。但是随着乡村振兴给“三农”带来的深刻变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面临很大的发展困境。探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展对策,帮助其抓住机遇打破困境,对于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推动农村金融改革顺利进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

(一)农村金融机构外部环境改善

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了未来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这些政策要求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指明方向。国家将为乡村振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有计划地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兴旺、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等一系列目标都将逐步实现,这些都是农村金融机构三农业务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

此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环境也在改善。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帮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升了支付清算服务效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解决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难点,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成为涉农金融产品创新的有利时机。

(二)农业转型升级产生巨大的信贷需求

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信贷资金需求也将急遽增加。其一,此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发展智慧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等新产业新业态,大批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将从中受益,这些正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来源。此外这些新兴发展领域蕴藏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这给农村金融机构开拓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其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依赖程度也要大于传统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初期因需要投入加工储备设施等,产生大量的固定资产融资需求;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规模化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金流,也将产生新的金融需求。

(三)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激发新的金融需求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农村客户群体金融需求有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极少涉及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等消费金融服务和理财、保险、特色储蓄等金融产品。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将刺激消费增加,农村互联网普及和城乡融合发展也在逐渐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生产经营性信贷需求,而增加了对消费信贷和理财保险等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创新金融产品、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的契机。

(四)政策扶持力度增加

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是“三农”政策中的重要一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加速期,政府对“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和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增加。政府和监管机构为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并落实了多项政策:用补贴、奖励、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缓解三农业务高风险高成本的难题;完善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提高市场准入效率;在监管方面提高支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将成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困境

(一)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过去业务品种和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盈利模式依赖存贷利差,粗放式经营方式后劲乏力,跟不上外部形势变化。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进入加速期,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传统业务束缚、人为观念桎梏、人才缺乏和技术落后等原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举步维艰,产品研发缺乏特色,业务涉足范围有限。随着三农发展加快,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无法跟进满足乡村振兴产生的新需求,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服务水平和其自身发展.

(二)信贷投放机制僵化

首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多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信贷审批机制,信贷审批周期长,而农业生产性资金需求的时效性较强,僵化的信贷投放机制使得农业生产发展受限。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现代农业已打破了春种秋收模式,不同产业和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在期限上也更加多样化,而许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季节性信贷投放模式,信贷投放计划脱离了“三农”信贷的实际需求。此外,当前“两权”抵押登记审批手续较繁杂,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普遍缺少抵押物且资金需求额度大,难以获得足够信贷支持。

(三)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村市场不断增加的金融需求,必须加大信贷投放额度和投放效率,而信贷扩张的背后是更多的信贷风险。首先,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差,投资回报率低,“三农”信贷一直风险较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经营成本高、周期长、经营管理难度较大,且无法完全摆脱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同样会带来不可忽视的信贷风险。其次,乡村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风险评估难度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对新产业不够熟悉,难以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将面临巨大挑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长期以来不良贷款积压,信贷风险防控压力大,而乡村振兴带来的信贷扩张,信贷主体变化,创新金融业务开展等都将使风险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

(四)同业市场竞争加剧

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成长发展的舞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具有人缘、地缘优势。但是随着农村经济愈加繁荣,各大商业银行重新瞄准了县域市场,打算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再次回到农村,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争夺优质客户资源。随着同业竞争加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单一、人才缺乏、资金规模小、管理机制落后、科技支撑不足等弱点将会进一步放大,如何继续保持和扩大农村金融市场份额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策

(一)坚守市场定位,把握国家产业政策

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需要来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须专注于“支农扶小”的市场定位,立足本土,才能更好地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注重业务专业化,避免盲目扩张,坚持发挥自身特色化和本土化特点,与大型商业银行开展错位竞争,巩固并扩大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在坚守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信贷投向,在实现自身信贷结构优化的同时助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只有坚持市场定位,积极调整战略服务乡村振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金融创新,推动业务转型发展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金融创新能力、推动业务转型,才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乡村振兴中产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其一,针对当前农村金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特点,结合本土特色和客户细分,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三农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其二,转变经营理念,加快发展零售业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广泛掌握着本土资源,客户关系紧密,经营机制灵活度高,在零售客户的竞争当中,相比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挥已有优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以财富管理、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为着力点,结合自身特色实现业务转型升级。其三,以科技创新改变传统金融服务方式。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加快电子银行建设,丰富拓展金融服务渠道及营运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并在互联网技术应用基础上,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信贷投放机制,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守住风险底线,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风险管理,守住风险底线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一是改变“重贷轻管”习惯,加强信贷管理,注重贷前调查有效性、贷中审查合规性和贷后管理完备性,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工作,避免粗放式信贷扩张。二是实施动态的风险监测机制,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做好风险识别及时预警。三是规范制度建设。强调全流程的精细化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创新产品要及时制定全面的风险防控方案,将制度贯穿于每个细节,扫除业务操作盲区。四是注重合规管理。在规范业务流程中的尽职调查报告、检查报告和各项手续的同时,加强对员工调查、审批等各项工作的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内部监督,采取严格的问责制度,杜绝违规行为。

(四)强化公司治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一方面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持续优化股权结构改造,充分发挥“三会一层”在公司治理中的决策、监督和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改善人事管理制度,主动打造先进的管理团队和专业化业务团队,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猜你喜欢

信贷金融机构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