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之声圆舞曲

2019-01-09罗传开编

歌唱艺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约翰花腔施特劳斯

罗传开编

独放异彩、别具一格的《春之声圆舞曲》,由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II)作于1883年,但也有说是作于1882年的。反正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已接近60岁,但《春之声圆舞曲》的音乐依然充满活力。据说最早它是一首钢琴曲,同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了指挥新创作的轻歌剧《愉快的战争》的首次演出而来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有一天的晚餐会上,他在这里与71岁的李斯特相见。作为余兴节目,李斯特和这家的女主人表演了四手联弹,小约翰·施特劳斯则根据他们弹过的曲子即兴编成圆舞曲来演奏,就在这一天晚上,完成了这首《春之声圆舞曲》。后来,经轻歌剧《蝙蝠》的脚本改编者里却·格涅填词,作为声乐圆舞曲于1883年2月底首次演出,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Bianca Bianchi,1858——1947)在宫廷歌剧院演唱。同年3月1日又在维也纳剧场公演。我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在20世纪50年代经常演唱这首声乐圆舞曲。现在则常以管弦乐的形式演出。本曲的管弦乐总谱、钢琴谱和独唱谱在1883年时已出版。乐曲题献给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格林菲尔德(Alfred Grnfeld,1852——1925),他是当时维也纳音乐界和社交界的“明星”,擅长演奏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钢琴小品,还出版过钢琴曲《施特劳斯主题音乐会改编曲》。

《春之声圆舞曲》跟其他维也纳圆舞曲有些不同,例如它不是作为舞蹈伴奏,而是作为纯粹的表演曲目创作的;又如它的乐谱中的各个段落,并没有像其他维也纳圆舞曲那样标上小圆舞曲的顺序号。从体裁上来说,它既有维也纳圆舞曲的特点,又兼备一个主题多次再现的回旋曲特点。

圆舞曲在四小节精力充沛的引子后呈示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敏捷的旋律使人联想到轻盈的舞步,油然而生的乐思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倚音式的旋法把前半句向上旋转的音调和逐步稳定下来的后半句半音进行的音调糅合成整体。形象鲜明、生动的这个主题再现过两次,第一次再现后构成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的第一圆舞曲;第二次再现是作为结尾的主题。这样一来,它就与全曲中依次呈现而“只露过一次面”的其他主题相映成趣,并把它们连成一体。

作为声乐圆舞曲的《春之声圆舞曲》,主要是由花腔女高音独唱,但也有改编成合唱的,例如罗马尼亚少年合唱团曾灌制过《春之声圆舞曲》的唱片。

猜你喜欢

小约翰花腔施特劳斯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施特劳斯
浅谈美学教学中花腔女高音的技法训练
小约翰的泡泡棒
小约翰的泡泡棒
打鼾
不想做个追随者
不想做个追随者
不想做个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