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2019-01-09张艺千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电烙铁竹木烙画

张艺千

一、载体用材的演变

中国画兴起于岩画、陶彩、青铜纹、石刻和帛画,其载体原是石头、陶器、青铜器、竹简与缣帛,而烙画的载体则仅限于竹木。烙画源于对简书的模仿。既然字可以在竹简上写,那么画当然也可以在竹木上烙。

南阳烙画、辽宁烙画和两广烙画并称烙画三大流派。南阳烙画的最初载体主要是冬青木筷子,而筷子是家庭常用之物,极利于流行;广西广东多竹,而竹耐磨,搁置既久,烙画更显古朴,故两广烙画主要借重于竹器;辽宁烙画主要借助于椴木,椴木质地细白,适宜烙画。

在蔡伦发明造纸之前,文契与绘画的流传与收藏多借以缣帛与竹木。即使有了造纸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般百姓也用不起纸张,而竹木则随处可取。再者,在竹木上烙的画,较之用水墨在竹木上绘的画更能持久保存,且更容易借助于民用器具广泛流行。这是烙画兴盛于两汉之交的原因。

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总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步而行。东汉之后,烙画逐渐式微,乃至濒临灭绝,与纸张的广泛使用有直接关系。在纸上绘画比在竹木上烙画,呈现的空间更大,水墨更便于挥洒,色彩更加丰富,更便于携带和收藏。

及至当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制板材问世,尤其是椴木板材的问世,为烙画的繁荣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细腻、光滑、宽整、洁白而质地疏松的椴木板材,犹如宣纸一样,更适宜于烙烫大型山水画,最终让烙画摆脱了狭小的表现空间,从筷子、葫芦和家具上转嫁到宽大的木板上。

而木板烙画的一个重要弱点,就是体量重、易变形、不能折叠收卷,不便于携带和收藏。因此,近几十年来,丝绢、宣纸烙画悄然兴起。用于烙画的宣纸是特制的,价格昂贵。丝绢价格适中,有更强的生命力。但无论是宣纸还是丝绢烙画,都不能完全达到木板烙画的特殊效果。毕竟烙画原生于竹木,充盈着古典风韵,又有凸凹的浮雕效果。

二、烙烫工具的更替

烙画源于炭火对竹木的烫灼。千百年来,烙画的工具就是铁针、铁钎甚至是香火。烙画之前,铁针、铁钎须在炉火中预热,热度全凭经验感觉,难以准确控制;工具须轮换加热,不能恒定;画面的浓淡、虚实,画痕的深浅、粗细,难以准确把握;尤其是细描、润色、烘晕、渲染,须反复多次烫烙,费时费工。

由炭火到电火,是烙画工具更替的一次飞跃。随着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专门用于烙画的电烙铁应运而生。先是烙画艺人根据需要自制了一些简单趁手的电烙铁。近年来,烙画工具由个人自制升级为专业制作,继而成为一个专门行业。根据烙画技法和环节的不同,大小、宽窄、形态各异,温度高低不同的各种专用工具纷纷出现,甚至创新出烙烫机。

相对于炭火加热,电烙铁可以随时调控温度。工笔、写意、泼墨,烫刻、熏染、烘晕,各有专用工具。线条的粗细、深浅,画面的浓淡,色彩的层次,均可精确把握。

烙画机的出现,是烙烫工具的一个创新发展,从而使烙画由个人作坊式制作,进入工厂式生产时代。

三、烙画技艺的变革

在烙画板材出现之前,烙画更多地被称为“烙花”或“烫花”。烙画载体仅限于日常生活用具,种类多限于花鸟、人物、吉祥纹饰、文字等,技法上大都是工笔作品,多用线条勾画素描。在机制板材和电烙铁出现之后,才真正将大型山水作品引入烙画,工笔、写意、泼墨各逞其能;勾、染、点、描、皴、泼,各善其工;山水、花鸟、人物交相辉映。

与水墨画相较,烙画在色彩表现上受到很大限制,仅能在黑、白、棕、茶、黄几种颜色间变化区分。也正因为这种限制,烙画方显出一种古色古香、苍茫朦胧的风韵,营造出一种超尘脱俗、庄重淡雅的气质。烙画套彩着色,是近几十年来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如何在宣纸和丝绢上烙出泼墨大写意的效果一直是个难题。焊塑枪只能在木板上运用,而不能用于宣纸和丝绢。如何运用电烙铁在宣纸和丝绢上演绎泼墨技法呢?有一次,笔者在宣纸上烙制泼墨荷花,不小心,几滴浓茶水洒到了宣纸上,很快浸染成一片片茶色。笔者趁茶水半干之际,用大号电烙铁在浸染处烙烫荷叶,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宣纸不焦不烂,色彩过渡更加自然流畅。笔者将这种方法戏称为“水火相济法”。

任何事物的发展,既要有创新、有前进,又会有回复,烙画也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潮流究竟朝哪个方向涌动,全由推动潮流的看客们选择。

猜你喜欢

电烙铁竹木烙画
双发展新格局下福建竹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美术作品欣赏
烙画皮革工艺装饰艺术研究及应用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故园
锡焊烫锡两用型电烙铁头的研制
筷子
注射式电烙铁创新设计
当代民间烙画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