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浦区美丽乡村建设调查

2019-01-09朱振国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行政村常住人口全区

■朱振国

一、青浦区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与基础

(一)乡村振兴经济基础坚实

近几年,全区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3亿元,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9.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4亿元,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1亿元。这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乡村社会作用不容忽视

近几年,农业生产对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在逐步减弱,但农村地区决定青浦全面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2018年底,全区辖8镇3街道,共184个行政村、7个涉农居委会、1472个自然村、2508个村民小组,行政村区域面积达567.13平方公里(民政局),占全区总面积84.8%;农村区域共有常住人口58.8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48.2%,其中本区户籍农村常住人口20.5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1.9%。可以说,青浦农村地区地域广、人口多的特性没有改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

(三)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近几年,全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从2013年开始谋划,2014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18年底,累计推进119个村开展美丽乡村(镇级)达标创建,在此基础上推进美丽乡村(区级)示范村建设40个,其中已有14个村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达标创建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同,增加了村民的获得感,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广泛的民心基础。

(四)农业结构优化持续加快

近几年,全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8亿元,粮食总产量达6.9万吨,蔬菜在田面积保持在4.8万余亩,蔬菜上市量40.4万吨,完成8万亩水稻、6.8万亩蔬菜和0.81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三区”划定。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蔬果农药残留定量监测合格率100%。推进蔬菜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全区有33家合作社(企业)1.4万亩蔬菜面积纳入“上海市蔬菜生产管理系统”。白鹤草莓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认证,11家区级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场容场貌得到较大改善,内部管理制度也日趋完善,绿色产品认证率提高到16.3%。农业产业努力将青浦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五)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近几年,全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和改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208元增加到2018年的31364元,增长150.8倍,年均增速13.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81年的379元增加到2017年的18922元,增长49.9倍,年均增速11.5%。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区99.5%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36.2%的农户在城镇地区购买了商品房。农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温饱向小康、富足过渡,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厚实的民生基础。

二、乡村振兴面临的瓶颈与挑战

尽管近几年全区“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经过调研走访,并通过统计资料和调查问卷分析,一些现象仍然值得关注。

(一)村庄规划布局推进缓慢

2018年,全区184个行政村的数量,自2004年至今没有发生改变。从横向比较上看,在全市9个郊区中排第三位,仅次于浦东新区、崇明区,远高于邻近的松江区、嘉定区。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看,对照2006年区出台的新农村建设决议提出的“1870”城乡体系规划中的仅保留70个行政村的目标差距甚远。与此同时,全区行政村的数量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青西三镇拥有的行政村数量达83个,占全区总数的45.1%,而青东四镇拥有的行政村数量为44个,占全区总数的23.9%。

(二)偏远村庄空心化态势蔓延

2018年,全区191个村(居)中本地农村户籍户数11.2万户,其中1.9万户已全家搬离农村地区,占比为17.O%。2018年,全区191个村(居)本地户籍人口34.6万人,但在农村地区常住的户籍人口仅为20.5万人,40.8%的农村户籍人口已经离开农村居住生活。目前,青西偏远农村地区人口迁出状况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据有关统计调查数据显示,青西地区超五成农村户籍人口已经迁离农村。与此同时,2018年,全区有11个行政村没有常住人口,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空心村。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普数据显示,农村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超过34%,比第二次农业普查高出1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青浦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不但高,且增速快,年均增加1.3个百分点。如果对年龄结构进一步细分,可以发现,中高龄老人(70岁以上)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也在增加,从13.6%快速上升到19.6%;而与之对应的是,35周岁以下青年人比重由第二次农业普查的33.9%下降为第三次农业普查的24.4%。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青浦农村老龄化程度变化的数据,还是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外来人口的不断稀释的情况下产生的。

(四)外来人口集聚局部失控

2018年,全区外来常住人口达71.3万人,其中约38.3万人居住在农村地区,占总数的53.7%。目前,全区191个村(居)中,外来常住人口超本地人口3倍的行政村有30个,占总数的15.7%。其中有18个村(居)外来常住人口超过本地常住人口5倍,有9个村(居)外来常住人口与本地常住人口比超过10倍,甚至有6个村没有一个本地户籍常住居民,出现了全村看不到本地村民的现象,村级人口比例出现了失控。

(五)涉农人才断层化现象显现

2018年,全区农村实用人才4657人,其中40周岁以下人数1194人,占比仅为25.6%。而在40周岁以下人才中,以村委会工作人员为代表的社会服务型人才为主,人数为860人,占比高达72.O%。而在农村区域起到关键作用的生产型人才,40周岁以下人数仅为81人,占全部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比例仅为6.8%。与此同时,技能带动型人才是农村先进性的代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但近5年技能带动型人才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青黄不接的状态明显,2017-2018年连续两年全区已无40岁以下技能带动型人才。

三、推进乡村振兴思考与建议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决策是对“三农”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有效破解,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一)加大组织领导,形成“新合力”

一方面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并在领导小组内设若干专门小组,明确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各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资金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另一方面要完善领导班子成员联系行政村的制度。完善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村的制度,在领导对口联系镇、街道的基础上,每个领导对口联系一个经济困难村,帮助指导村级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应建立“学农议农”制度。乡村振兴战略是站在新的起点,来规划和建设青浦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培训,尤其是加强对街道、镇党政班子“一把手”以及村级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思路,进一步提高带领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二)加大统筹规划,建设“新村镇”

一方面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增强规划的指导性、操作性,结合挂图作战,强化规划推进执行监督机制,促使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另一方面加快细化和落实全区村庄布局体系的总体规划。要合理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探索有序推动偏远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平移集中”,积极破解行政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并以此置换出更多的土地资源以及更多的社会管理成本。与此同时,应充分利用现有集镇发展基础,围绕商榻、小蒸、沈巷等原有集镇基础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规划和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既要根据商品房的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也要根据农民心理和生活习惯的演变进行规划和建设,防止农民集中居住区内部环境是城镇,外部环境是农村的现象出现。

(三)加大资源投入,强化“新均衡”

一方面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镇体系规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逐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配置水平,逐步优化市政、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城乡比例。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当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支出投向农村地区的比例。重点用于规划确定的新市镇、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化配置、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与此同时,做好各类资源引进和服务。要在吸纳工商资本、汇集社会力量等方面下功夫,搭建好桥梁和平台,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服务机制,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投身于乡村振兴。

(四)加大兴农力度,打造“新农业”

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政策引导、财政扶持为手段,推动粮食和蔬菜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为有效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三、二、一”联动。立足区位优势和农业基础条件,有效整合各类特色资源,大力推进“三、二、一”联动,拓展农业多元功能,鼓励农民参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在全区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专业农民培训工程。聚焦国家和上海农业发展重点,结合青浦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构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兴农。

(五)加大组织保障,培育“新村官”

一方面探索通过“内育”方式加强村级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渠道,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围绕农业生产、农村治理、农民增收,积极组织各领域的专家开展现场指导和培训,对农村年轻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提高年轻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探索采取“外引、下派”相结合的方式,配强村级干部队伍。面向社会外聘、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下派一批热爱农村、了解农业、心系农民的优秀青年返村任“村官”,充分借助他们政策理论水平高、工作思路清、业务能力强的特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此同时,要加快研究建立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既要有岗位吸引,也要有待遇保障,关注年轻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建立乡村青年村干部联系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确保年轻村干部身份有保证、经济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帮助年轻人甘心与安心扎根农村、服务农村。

猜你喜欢

行政村常住人口全区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陕西 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全覆盖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志书中“行政村”一词的使用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