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
2019-01-09于新友李天芝
于新友,李天芝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256600)
布鲁氏菌病(Bm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能感染多种动物,也可感人,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1]。布鲁氏菌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流行,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鲁氏菌病列入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的二类动物疫病。20 世纪80 年代以前,该病在我国的流行较严重,20 世纪80 年代有所下降,自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疫情又呈回升势头,当前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2]。布鲁氏菌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多发的主要有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我国对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净化重点主要集中自在牛和羊上,对猪布鲁氏菌病关注度不够。由于猪不生产奶制品,猪布鲁氏菌在人类的发病几乎全部是职业性的,包括猪场员工、兽医和屠宰工人。1914 年,美国专家首次从猪流产胎儿体内分离到猪布鲁氏菌[3]。性成熟期的猪易感性增高,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不孕等,公猪表现为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等。文章主要从猪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病原学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菌体大小约为0.5 ~0.7 μm×0.6 ~1.5 μm[4], 多单个存在,呈球形、球杆形或短杆形。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有类荚膜样结构。该菌一般能分解葡萄糖产生少量酸,不分解甘露糖,不能产生靛基质,触酶阳性,不液化明胶,不凝固牛乳,不溶解红细胞,吲哚、甲基红和VP 试验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该菌为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pH 为6.6 ~7.4。细菌初代分离时需5%~10% CO2,对营养要求高,培养基中需要含有血清、肝汤及葡萄糖等,且生长缓慢,需要1 ~2周,甚至更长时间。实验室传代保存菌株2 ~3 d 内即生长良好,且对营养要求低,普通培养基上也能生长,血清肝汤琼脂培养基上呈无色、湿润、圆形、边缘整齐的小菌落。布鲁氏菌包括6 个种20 个血清型,分别为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也称马尔他布鲁氏菌)有1、2、3 型,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也称流产布鲁氏菌)有1、2、3、4、5、6、7、9 型,猪种布鲁氏菌(B.suis)1、2、3、4、5 型,犬种布鲁氏菌(B.canis)。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neotomae)各有1个生物型。其中羊种菌的毒力最强,猪种次之,牛种较弱。猪种布鲁氏菌常见的为1 和3 型,在世界范围广泛分布,对人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具有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猪布鲁氏菌2 型仅存在于欧洲,宿主为猪和欧洲野兔,对人无致病性;猪布鲁氏菌4 型宿主为北极、西伯利亚等寒冷地区的驯鹿;猪布鲁氏菌5 型宿主为乌克兰等中亚地区的啮齿类动物。布鲁氏菌革兰氏染色为红色,吉姆萨染色呈紫色,但这两种染色法均不易着色,常用染色法为科兹洛夫斯基染色法,布鲁氏菌染为红色,其他细菌染为绿色或兰色。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5],粪便、土壤、污水和皮毛上细菌可存活1 ~4 个月,鲜乳中存活8 d,肉中存活2 个月,流产胎儿中存活75 d,阳光直射下存活4 h。对消毒剂抵抗力弱,常规消毒剂如来苏尔、烧碱、福尔马林溶液、新洁尔灭均能杀灭细菌。60 ℃ 30 min 或70 ℃ 5 min可迅速杀灭细菌,沸水中细菌迅速死亡。布鲁氏菌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利福平、链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2 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的猪布鲁氏菌为1 型和3 型,均能感染牛、羊等其他动物,也能感染人,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同样羊、牛布鲁氏菌也能感染猪和人,当猪场附近存在羊场或场内存在患布鲁菌病病羊,则两者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人布鲁氏菌病一般不由人传人,仅能通过动物传染人。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各品种和日龄猪均可感染,接近性成熟期猪易感性高,对妊娠期母猪和公猪危害严重。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母猪感染后通常只发生1 次流产,公猪则表现为不育。仔猪和老龄猪对该病具有一定抵抗力,症状表现不明显,可隐性带菌。病原菌随病猪粪便、尿液、精液、流产胎儿、胎衣、羊水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周围环境,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结膜、健康及破损皮肤黏膜感染其他健康猪[6]。该病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也能通过胎盘感染进行垂直传播[7]。猪种布鲁氏菌较牛、羊种布鲁氏菌更易通过生殖道传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繁殖期高发,呈一定区域流行性,新疫区常呈急性暴发,老疫区发病轻[8]。病原菌侵入机体后,首先在局部存活,后定居于淋巴结,并大量繁殖,后进入菌血症时期,菌血症常在感染后2 周出现,持续时间约5 周[9]。菌体随血流进入肝、脾、骨髓、关节囊、健鞘、睾丸和乳腺等,在细胞长期存在,并生长繁殖,菌体外特殊蛋白外壳可保护其免受吞噬细胞吞噬。猪布鲁氏菌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慢,传染性不强,但因病原为细胞内寄生菌,猪群一旦感染后,可长期带菌,当环境不良或遭受应激时可再次排菌,或引起猪发病。
3 诊断
猪布鲁氏菌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两周,长的可达半年。各种品种和年龄猪均易感,繁殖期猪症状表现明显,感染猪不表现稽留热或波浪热,死亡率低,母猪表现为流产,流产可发生在妊娠任何阶段,流产前症状表现不明显,流产时伴随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有红色分泌物流出,流产后常伴有体温升高,子宫内膜炎。流产胎儿胃内容物黏稠、浑浊呈淡黄色,并含有像凝乳状的絮状物。胎衣变薄,上面有粟米至绿豆大小的灰白色硬结,外观看像是镶嵌着珍珠,又称珍珠胎衣,结节内充满脓液。公猪病初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可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单侧或双侧睾丸肿大、变硬,触摸疼痛,病情严重者睾丸极度肿大,后期出现萎缩,病猪性欲减退甚至消失,失去配种的种用价值[10]。种猪也会发生关节炎,一后肢或双后肢关节肿大、疼痛,关节囊内充满液体,严重者瘫痪,丧失运动能力。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应和一些类似的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要确诊可采用实验室方法检测,最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检测有细菌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抗体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常用的细菌染色法为柯兹罗夫斯基染色,具体操作为标本涂片、火焰固定,滴加0.5%沙黄液,加热至出现气泡(注意不能煮沸),2 ~3 min后,流水洗去沙黄染料,滴加1%孔雀绿或1%美兰进行复染,约30 ~50 s,水洗,待干。油镜观察:布鲁氏菌呈红色球杆状,其他细菌呈绿色或兰色。猪布鲁氏菌分离困难,周期长,分离时一定要选取新鲜病料样本,可选用流产材料,如羊水、阴道分泌物或菌血症时期全血或淋巴结、脾脏等组织,初代分离培养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含有5% ~10% CO2的气体温箱中培养,一般需4 ~6 d,有的甚至21 ~30 d 才能长出单菌落。通过体重350 ~400 g 的豚鼠接种后可提高分离率,培养基可选用马丁琼脂培养基和肝浸液培养基。
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法主要有补体结合试验、全乳环状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试验、ELISA 和胶体金法。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公认准确性最高的方法,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布鲁氏菌病诊断的指定方法之一,操作繁琐,适合试验应用。全乳环状凝集试验是检测乳汁中布鲁氏菌病抗体常用方法,主要用于牛奶,对猪来说意义不大,且不适用于患乳房炎母牛乳、初乳、脱脂乳和煮沸过的乳。虎红平板凝集抗原为商品化试剂,我国生产该产品的公司有青岛立见诊断发展中心、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体操作为取被检血清与虎红抗原各30 μL,滴加于平板上混匀,搅拌混匀,放置4 ~10 min 后。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每次需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该法主要检查抗体,为目前基层最常用方法。虎红平板凝集反应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合大量样本初筛,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对检测的阳性样本,可进一步做试管凝集试验进行验证,试管凝集试验操作繁琐,结果观察需24 h 后,我国商品化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生产公司有唐山怡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和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体操作为抗原使用时作1 ∶20 稀释,被检血清分别作1 ∶12.5、1 ∶25、1 ∶50、1 ∶100、1 ∶200 稀 释,同时设阴、阳性血清对照。 取抗原和血清各加0.5 mL 于试管中,置37 ℃作用于24 h,观察凝集试验结果,1 ∶50“++”为阳性;1 ∶25 “+”为可疑。试验结果为“可疑”的动物,应于3 ~4 周后重新采血检验,仍为可疑时,判为阳性。随着快速凝集试验的改进及ELISA 等检测技术的发展,该法缺点不断暴露,发达国家已经弃用该法。当前我国商品化布鲁氏菌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主要有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西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洛阳莱普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国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布鲁氏菌竞争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北京明日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布鲁氏菌间接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有浙江迪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布鲁氏菌抗体检测试纸条。
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荧光PCR 方法已在各种动物疾病疾病检测领域广泛应用,检测速度快、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主要针对病原检测,与抗体检测法不同,可判定现症感染,也可对各猪、牛、羊等个型布鲁氏菌做出鉴别诊断。LAMP 检测方法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但检测敏感性太高,有时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临床上要根据自身条件及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时需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从而做出诊断,指导临床布鲁氏菌病防控。
4 防控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减少引种,引种时做好隔离检疫工作,检测合格后方可并入大群饲养。定期对猪群检测,尤其是猪群中出现母猪流产,公猪睾丸肿大等病例时,尽快检测确诊,阳性猪坚决淘汰。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不饲喂霉变饲料。做好常规疫苗接种,提高猪群免疫力。猪舍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降低猪群密度,减少猪群应激。养殖场内开展灭蚊蝇和灭鼠工作,加强环境清洁卫生,防止外来疫病传入。猪场远离牛羊等养殖场,禁止猪场内养猫狗。猪场内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每周用5% 来苏儿、10% ~20% 石灰乳、2%氢氧化钠消毒1 次,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分泌物及被污染圈舍、用具等均应彻底消毒。做好灭鼠及灭蚊蝇工作,防止其机械带菌传播。
布鲁氏菌是兼性细胞内寄生菌,细胞免疫在其防控中其主要作用,血清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布鲁氏菌,所以死菌苗免疫所产生的免疫力非常微弱,临床无应用价值。对猪布鲁氏菌也可接种猪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 株)进行防控,该疫苗可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接种猪,剂量为2 头份,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妊娠母猪也可接种,但对人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免疫时做好自身防护,并妥善处理剩余疫苗及所用器具,为确保疫苗免疫效果,免疫前后3 d内,猪禁止饲喂抗生素。疫苗免疫保护率在80%左后,猪群免疫后不能阻止猪排毒,对黏膜攻毒感染有一定保护力,但母猪对来自公猪的交配感染不能提供保护。同牛、羊型布鲁氏菌一样,均为光滑型,产生的抗体难以与野毒感染产生的抗体相区别。当前该疫苗主要用于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和预防,猪群免疫接种率不高。
对布鲁氏菌病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种抗生素均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链霉素、大观霉素、利福平、多黏菌素B、强力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但菌体很难彻底杀灭,易复发,联合用药能提高抗菌效果,如利福平+四环素、链霉素+强力霉素等。及早确诊后,足量用药是治疗布鲁氏菌病的关键。猪群一旦感染布鲁氏菌后很难根除,猪只可长期带菌、排毒,抗生素治疗价值不大,因此,一般不建议进行治疗,而采取群体检疫、淘汰或屠宰的对策。
5 小结
布鲁氏菌病在全球广泛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人的布鲁氏菌病一般由动物传播而来,一旦发病将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人患病后需长期用抗生素治疗,会产生严重后遗症。当前全国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历史高发期,根除布鲁氏菌病传播的根本措施是扑杀患病动物,消灭传染源,因此快速检出阳性动物并扑杀是有力措施。布鲁氏菌病不是烈性传染病,不引起猪群大批死亡,长期得不到重视,相对关注度高的是牛羊布鲁氏菌病,猪群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很少被人们提及,但猪布鲁氏菌病可造成猪群繁殖障碍性疾病,也可对猪群造成严重损失,抗生素等治疗时虽然可暂时缓解症状,减少排菌量,当猪群遭受应激或有新的猪只进入猪群时,该病可再度暴发或流行。猪场养殖人员及相关从业工作者,一定要重视该病防控,防止自身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