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路径选择*

2019-01-09

农业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果蔬一带贸易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天然的合作优势。根据农业资源禀赋与农业发展情况,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农业资源禀赋良好的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印度、波兰、德国等,这些国家主要是农产品出口国;其二,农业资源禀赋不佳的国家,包括塔吉克斯坦、沙特、阿联酋等,这些国家主要是农产品进口国;其三,既有农产品出口需求也有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上这部分农产品出口国家盛产的粮食、油料以及棉花等产品能够有效满足我国的进口需求,而我国丰富的水产、果蔬以及畜产品等产品则能够有效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需求。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意义

(一)有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近年来,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突出,尤其是以农产品为主的产能过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茶叶生产为例,我国茶叶内销量和出口量的总和大约仅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即仍有三分之一的茶叶处于滞销状态。农产品销路不畅、供过于求等问题会直接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开展,农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将迎来转机。目前,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障碍是国家间的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等问题,“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区域内国家的贸易问题,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在区域内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激发区域内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以推动贸易的自由发展。我国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有其条件性,例如,我国与东盟等诸多国家在农产品经营领域有较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建设可以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滞销问题,帮助农产品获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虽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其中诸多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相距甚远,使得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一些在我国逐渐消退的行业,在其中部分国家仍有发展为朝阳企业的可能。通过贸易合作和产业转移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其他国家的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发展,还可以使我国实现产业转移,构造合理化的农业产业结构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中,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重进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保证在解决我国农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完成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有助于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我国应积极与沿线国家制定合作发展规划。例如,我国在土地密集型产品,如粮食和棉花等生产上,与中亚5国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存在比较优势,在开展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必将对土地密集型产品增加进口数量。2014年,我国出台了最新的国家安全粮食战略,主要对粮食进口问题和“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了调整。我国应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视为重点粮食进口国,并与毗邻国家签署地区合作备忘录和经贸合作的长期发展规划,从而增强这些国家与我国的联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逐渐发挥区域农业生产与合作的潜力,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以解决我国农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困境

(一)基于贸易平衡的发展困境•

贸易平衡的核心目标是保障供求双方共同利益,贸易平衡是建立公平公正市场交易环境的前提。目前,“一路一带”背景下,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以贸易平衡为基础的贸易发展路径,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未能体现贸易平衡发展理念。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分配等因素影响,我国“一路一带”沿线农产品种类有较大差异性,在农产品进出口数量与种类分配方面未能良好体现地区互补作用。同时,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以生鲜为主,各类精加工农产品出口额较少,农业精细化发展程度较低。其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调整未能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控作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北方盛产玉米而南方盛产大米,但我国未能充分利用“一路一带”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南北各地区农产品分配结构,导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与质量不佳。

(二)基于市场结构优化的发展困境

中亚五国耕地资源广阔,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其棉花、油菜籽等作物产量高,从中亚五国进口这部分农产品能有效弥补我国这方面的短缺,同时降低农产品资源进口成本,优化我国农业资源配置结构;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粮食作物产量较高,但水产品供应不足,尤其是淡水产品稀缺,而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严重,畜牧产品与粮食作物供应紧张,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建立友好农产品贸易关系,能够有效弥补双方资源短缺问题。但目前我国在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过程中,仍旧过于重视巩固传统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而未能充分重视与中亚、西亚、南亚、东欧等地区建立良好的经济贸易关系。

(三)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的发展困境•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为我国和沿线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与优化地区资源配置结构的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转型与资源配置结构转型制度建设仍有待完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中,借助进出口贸易优化我国农产品资源配置结构的相关战略有待完善。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多变、水域辽阔,农产品种类丰富,其中优势农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果蔬类和水产品类,但我国未能充分利用果蔬类和水产品类农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发挥自身农产品结构优势。

(四)基于贸易模式优化的发展困境

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农产品贸易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以土地密集型产品居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十分有限,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结构单一、贸易模式单一。另一方面,各贸易主体均缺乏品牌意识,农产品贸易仅仅表现为商品互换,其产业化、品牌化运作优势未能得到突显。以我国为例,我国许多出口农产品仍属于“三无产品”,其质量保障脆弱,从而进一步导致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困难。品牌建设难问题也进一步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行业竞争力与产品经济价值。如何优化农产品贸易模式、建立农产品品牌与产业化生产、进出口路径,是当前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亟待思考的问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路径选择

(一)基于贸易平衡的发展路径

第一,通过寻求利益共同点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多的利益共同点。一方面,农产品产量受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及种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我国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有巨大需求的果蔬等农产品。另一方面,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双方农产品种植与加工的合理分工,帮助各方发挥比较优势。我国相对于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在贸易中价格优势较强。随着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农产品的出口能力增强,为了缓解供过于求的现象,我国应积极打开出口,向塔吉克斯坦等农产品进口依赖的国家出口优势农产品。因此,贸易双方在贸易中可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并获得较高的收益,这决定了日后农产品贸易的合作方式和发展方向。

第二,通过调整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以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农产品贸易中,应有进有出,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量,例如,在进行大米出口时应适当进口小麦等经济作物;在玉米的进出口贸易中应实施南进北出战略。由于我国大米的产量较大,一直在农产品贸易中起着扩大贸易顺差的作用,为了维持大米的进出口地位,应积极加大在大米种植与加工方面的科技投入,以提高粮食的品质。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粮食种植模式,使得我国在小麦的种植上缺乏比较优势。因此,我国应适度增加小麦的进口水平,利用较低的成本从国际市场上获取小麦,以缓解我国小麦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供求平衡;由于玉米的种植有较强的地域性,我国南方对玉米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我国南方应当加强对玉米的进口,以缓解供不应求状态,并将耕地运用于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种植。另外,我国北方玉米的产量供过于求,应积极扩大北方玉米的出口量。总体来说,我国应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量,即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耕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

(二)基于市场结构优化的发展路径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未充分重视西亚、南亚等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必要性。因此,我国应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开通西亚、南亚和中亚市场,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合作局面。但在进行出口市场的扩大时,还应考虑地方资源禀赋、贸易合作关系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考量可知,我国目前应着重开展贸易合作的国家包括以下几个:

第一,中亚五国。中亚国家的耕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之相反,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劳动力相对较多,且具有较强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我国不仅可以向中亚国家出口果蔬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还可以向其出口化肥、农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还可以从中亚五国进口棉花、油籽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以保证我国物资供应。从这方面看,我国与中亚五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前景。

第二,俄罗斯、乌克兰。虽然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但其气候条件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导致较多耕地处于闲置状态,多数农产品依赖于进口。我国的果蔬类产品、动植物原料等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另外对俄罗斯的小麦以及活动物的需求较大,双方贸易合作潜力较大;乌克兰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在大麦、葵花籽、玉米等农作物的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其养殖业发展较差,国内水产品大豆依赖进口,而我国是其水产品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因此,我国可从乌克兰进口畜牧产品等,并向其出口水产品。

第三,印度。印度的土地资源辽阔,且耕地质量好、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与我国的农产品种植条件形成较大反差,双方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但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关系较强,且二者的发展水平相差无几。印度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削弱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例如,对出口申请国采取强制检验、收取高额检验费用等,并对出口国发起反倾销诉讼等。因此,双方应积极协调交流,加快贸易谈判进程,在农产品贸易中实现共同发展。

(三)基于产品结构优化的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通过对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和产品竞争力的分析可知,我国应优先合作的农产品类型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果蔬类。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化明显,较适宜果蔬类等农产品的种植。目前,果蔬类农产品是我国主要顺差农产品之一。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其果蔬类农产品的进口依赖性较强。因此,我国果蔬类农产品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可以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农产品类型。

第二,水产品类。我国有辽阔的海洋资源,水域面积巨大。通过对水产品养殖知识的普及,我国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升,已经连年成为世界渔业大国,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且随着我国养殖技术的提高以及水产品运输水平的提升,水产品的供应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淡旺季的产销形势逐渐淡化。因此,水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四)基于贸易模式优化的发展路径

第一,提高产业间贸易水平。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表现为生产力多、耕地少、水资源缺乏,因此,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优势更加明显,并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来源;而土地密集型产品如谷物、棉花等弱势明显,随着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由此前的大量出口转变为大量依靠进口的贸易局面。但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土地密集型产品上比较优势明显。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建立了产业间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为了在这一贸易模式下获得更好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应提升果蔬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与运输技术水平,如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改善产品包装、保鲜技术水平,完善相关法律设施等提高果蔬的产业化程度;加快对无毒化生产和良种化生产的技术研究,并积极促进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转化;积极鼓励国内果蔬种植农户参与国际农产品交流会,提升国内果蔬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我国应在适度进口国外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基础上,提高我国耕地的使用效率,并加快对谷物种植技术的改良,以提高我国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水平。

第二,形成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的良性互补。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我国品牌意识较差,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使得产品的竞争力较差。目前,我国较多农产品仍属于“三无产品”,这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软肋。因此,我国应明确农产品市场定位,以满足贸易国家的差异化需求为目标,通过对农产品的质量与特色等进行研究,树立农产品品牌,进而提升我国在贸易市场的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步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以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和高质量的要求;通过吸引外商投资的方式,获取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外溢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在保持我国特定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提高出口竞争力,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互补增长的贸易模式。

猜你喜欢

果蔬一带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果蔬PARTY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出行方式大集合——创意果蔬组合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