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模式与路径*
——基于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2019-01-09

农业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供给养老老年人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改革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模式,拓展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路径,是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市老龄化比重11.7%,而农村老龄化比城市老龄化高出3.3个百分点,达到15%。而如果按照地区居住人口计算,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实际居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则更深,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供养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得不引起社会重视。有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满足农村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服务需求,发展专业有效的养老服务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农村传统养老模式不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在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下,青壮年男性是土地经济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农村世代在土地中求生存,养老防老是农村主流的养老观念,养老服务由家庭成员内部提供,家庭养老是维系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信条,而农村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并不健全。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经济逐步瓦解,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家庭养老的内部供给者脱离农村,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需求。而随着农村留守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养老服务的医疗需求和子女陪伴的精神需求也在增加。但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服务的家庭内部供给能力弱化,给留守老人生活费用已经成为主要的、单一的供给方式,养儿防老已经不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2.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是振兴乡村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行,但是农村社会公共养老服务保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五保老人,政府根据农村五保户数量定期提供养老津贴,或者建立适度规模的社会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五保人员。这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体系有关系,是特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必然。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公共养老服务的兜底保障功能无法满足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稳定供给局面被打破。农村养老问题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只有通过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重构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格局,建立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3.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是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农村社会改革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在政府主导下对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满足农村老龄化发展需求。在农村老龄化日益严峻情形下,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问题是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范畴,养老服务是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公共品,而非绝对意义上的商品,单凭市场供给无法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因此,需要政府从改革主导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层面上,积极履行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市场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合理化发展,保障农村老年群体利益。

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从供给层面上看,当前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包括数量与质量两方面,在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巨大的情况下,有效供给数量不足致使无法满足需求数量,同时供给方式较为单一,与多元养老服务需求不匹配,供给服务的内容长期没有变化,模式创新与产品创新需要根据农村发展变化与时俱进。

1.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供需不均衡。农村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下,家庭养老服务主要由子女提供,家庭成员主要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照料、生病就医陪护与护理以及日常陪伴等。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年轻人流向城市,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但是随着收入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只有当社会养老服务明显高于家庭养老质量时,才能够吸引农村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但是,乡镇养老机构基本为农村五保户提供基础服务,而服务较为全面和专业的养老机构则普遍离农村好远,老年人普遍不愿意到陌生的地方养老。特别是农村乡土之情和家族亲情来往等占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很大部分,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情感交流,而社会养老在这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需求。

2.需求层次多元化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经济受到冲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老年人养老需求也分化,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呈现出不同特点,这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养老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与传统农村养老服务提供生活照料不同,更多的家庭有能力为老年人选择符合其需求的养老服务,身体状况较好和经济水平较高的老年人更关注精神养老需求,而经济收入一般的大部分老年人则更关注日常照料,并且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以及对医疗条件的关注,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开始关注养老服务的医疗问题,期待能够通过社会养老获得较好的医疗保障。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大部分社会养老服务种类以及服务模式等都相对固定,与多层次的需求相比,结构性矛盾突出。

3.农村养老服务产品与模式创新不足。不管是有效供给数量还是质量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农村养老服务没有随着农村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创新,不管是养老服务产品还是养老机构经营,都没有及时关注农村老年人需求变化,仍然采用传统服务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是农村老年人可选择的主要范围。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养老产业的融合正在进入养老服务业改革范畴,但是这也仅限于互联网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和路径改革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尽管社区养老与智慧养老在城市养老服务模式中发展迅速,但是在农村大范围推广却并不明显,对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而言仍然是较大的挑战。

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路径建议

1.整合农村养老资源,提高农村养老资源使用效率。由于政府公共养老服务供给具有兜底保障功能,服务对象仅针对农村五保户等,出现了大量养老资源的闲置和重复供给,需要对农村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再根据各地区老年人规模和需求进行再分配,防止资源重复供给和无效利用。同时,兼顾农村老年人更愿意就地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偏好,将乡镇养老资源向村庄倾斜分散,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设置村内部养老服务场所,由村集体组织进行运营管理,村医务室提供初步医疗服务,同时解决本村就业问题。这样,所有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均由本村内部提供,对老年人家庭情况和身体状况了解比较深入,更能满足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同时,为了避免增加村集体养老负担,由上一级政府设置农村养老专项基金,根据各村老年人服务需求状况给予补贴,并对补贴资金使用和养老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审核监督,支持农村养老服务本地化供给。

2.借鉴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农村养老互助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导致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也出现了留守儿童与留守妇女问题。鉴于此,农村地区可以借鉴互助养老模式,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和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虽然我国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但是并不是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都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在农村即使消费能力能够实现机构养老,老年人也会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在农村老年人不愿意离村养老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对留守妇女进行养老服务培训,为子女不在身边又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由村集体和老人子女提供服务费用,同时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实现养老的代际互助。

3.多种模式结构性优化养老服务,提高供给效率与质量。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养老服务模式和结构的问题。随着农村老年人消费能力的提高,需求不断多样化,需要采用多种模式灵活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在当前服务模式提供的原有生活照料、医疗照护和护理等基础性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要增加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关注老年人更高层级养老需求。同时,还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搭建农村老年人服务需求平台,整合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不同经营模式的眼膏资源构建基础性服务与特色服务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框架,为有能力有需要的老年人制定特色养老服务项目,并由有能力、有资质的养老机构与模式提供这些服务,实现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与专业化。

猜你喜欢

供给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