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效
2019-01-08
錫林郭勒盟受地理位置、交通、人口及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基础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类型较少。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对贫困地区来讲,只有发展产业,才能从根本上积蓄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后续动力;对贫困群众而言,只有引导他们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才能持续强化稳定增收的保障。为此,2015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委、行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的决定》《锡林郭勒盟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多个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推动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立足传统优势产业,锡林郭勒盟按照“减羊增牛”“稳粮优经扩饲”发展思路,做实做强做优肉羊、肉牛、饲草料、蔬菜、马铃薯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休闲农牧业、特色种植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各地不断探索精准扶贫模式,比如太仆寺旗和正蓝旗托管托养模式、苏尼特左旗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等均取得较好成效。
2017年,太仆寺旗宝昌镇恒源牧业家庭牧场注册成立,依托京蒙扶贫协作百善镇扶贫资金,牧场为东红村、宏大村、东明村22户贫困户托养44头肉牛。为了减轻贫困户自筹压力,牧场为6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垫付3万元资金,肉牛引进后由牧场统一养殖经营,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两年内带动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宏大村农民张玉柱就是22户中的一户,张玉柱年迈体弱,妻子常年闹病,家里生活困难。在恒源牧业家庭牧场托养了两头牛后,今年8月他拿到了3000元分红,张玉柱说:“没有养殖成本和风险就能有收入,感觉脱贫有了奔头!”
脱贫攻坚推进中,锡林郭勒盟不断探索产业扶贫新机制,探索实施以扶贫流动畜形式开展扶贫工作,不断提升产业扶贫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据统计,2012年以来,通过扶贫流动畜形式,全盟8个旗市的36个苏木乡镇、255个嘎查村累计扶持贫困人口3765户、9294人,累计带动贫困人口3310户、8154人。截至2018年底,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及定点帮扶单位投入7296.38万元,积累扶贫流动畜45871只羊、2547头牛。
为使贫困户真正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锡林郭勒盟注重探索多种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紧密联结的带贫减贫模式。如太仆寺旗中畜蓉泰、正蓝旗顺鑫鑫源等45家企业,苏尼特右旗嘉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苏尼特左旗查干哈达牧业合作社等87家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就业务工、托管托养、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北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2014年,北村创立资产收益扶贫模式。2017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多伦诺尔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注册了蔬菜产业相关的两大类20个品种的“诺尔镇”商标,央视总工会开始采购北村绿色无公害蔬菜,带动贫困户52户、107人,低保户70户、99人人均增收5000元。
“政府投资让我们贫困户入了股,这些蔬菜大棚有了收益,2018年村里分红分给我3000元。”47岁的北村村民牛志文曾是贫困户,谈到村里的资产收益扶贫分红,他乐得合不拢嘴,“除了分红,我还在这里打工,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加上提成,一个月能拿4000多元,我家现在已经脱贫了。”
2016年至2018年,全盟农牧业产业扶贫投入资金9.67亿元,购入扶贫牲畜6.7万头只,实现脱贫21890人;产业扶持脱贫人口占比达75.5%,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共9606人,占全盟贫困人口的86.7%;167个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人口(未脱贫)7452人,占全盟贫困人口的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