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2019-01-08邓海峦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总体社会水平逐步提高都在慢慢推动着人们需求的改变。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可以基本被满足时,自然而然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要求了。比如,当人们吃不饱饭也没衣服穿时,就往往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心思欣赏风景,也就不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然而,当人们逐渐富裕起来,有多余的钱和时间,不再将目光放在温饱上时,他们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去欣赏感受,甚至对领会到的东西进行记录创作。美术这门课程其实就是一门欣赏美的课程,教师们可以通过美术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们学会、拥有、掌握欣赏美的方法,以此发现生活中的美。除此之外对原先的美术课堂进行优化来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和情趣,还可以响应现在提倡的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优化;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高中的课程数量增多,难度较初中来说也加大,因此高中学生的学业任务普遍来说比较繁重。这就出现了在高中学生和老师普遍对非高考科目不重视的现象,有些老师甚至会将这些非高考科目的课堂时间分给高考科目课程。这种老师的教学态度、学生和老师的普遍认知以及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美术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可一旦抛开学习成绩,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欣赏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欣赏美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去逛博物館的时候,人们比较容易会看到一件瓷器。当人们停驻在围有玻璃盖的瓷器面前,为它的精致华美感叹的时候,去观赏它的时候往往都是更倾向于从美术的角度去对它进行夸赞和欣赏,很少有人会通过辞藻华丽的语言和严谨的数学来表达说明这个瓷器精美的程度。由此,基于美术的重要性,教师也必须需要优化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效率,借此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有对美的体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认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
美术这门课程属于高考非必考科目,因此在学生和老师心目中低位并不高,甚至不受待见,可能在很多学生家长看来是浪费时间,但是这门课程既然设立就有其意义所在。通常情况下,高中美术课程的侧重点不是经常让学生们自己创作而是以欣赏名家画作为主,这种课堂侧重点和教学方式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坏的一面是这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使得上美术课成为学生们一种娱乐和消遣的方式。当然,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这种对美术的认知和态度都是错误的。
如果长期以往,学生和老师对待美术这门课程都这么随便,也认识不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自然而然从根源上就不会重视美术学习。
所以在课堂教学之前,首先就是需要让学校领导和老师重视这门非高考课程,然后在老师平时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端正教学态度,也慢慢向学生传递学习美术的重要性。
(一)美术学习可以提升个人气质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已经领略过没,作为一名高中生,对美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且也一直有对美的追求。同时,九年制义务教育使得学生们其实有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只是不同学生能力有所差别。
比如,在美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的情况,我们以伦勃朗的《三棵树》这幅素描作品为例。当教师在课堂上鉴赏一幅作品时会先抛出问题由学生回答,在欣赏《三棵树》这幅作品时,教师会这样引导学生的:“如何来评价这幅画呢?”这时候,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有两类,一种他会通过评价这幅作品的线条粗细、线条长短、明暗色调的强弱、光线等各方面来鉴赏,而另一种学生可能给出的回答就是这幅画里不过就是画了三棵黑乎乎的树而已。
通过这两种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气质差距。通常第二种回答出来,学生们会哄堂大笑,但是认真去思考同学们大笑背后的意义,其实就会发现学生们也认为前者说的是正确的的,后者回答不那么好。
(二)美术学习具有治愈功能
在课堂上,往往还会提到的另一个作品就是梵高的《向日葵》,而在上这个课时,美术老师基本上都会介绍一下梵高的生平。众所周知,梵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但是他也被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困扰,甚至因为精神问题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并且还为此作了一副画。尽管梵高的一生非常短暂并且生活并不如意,然而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画作。而在他痛苦的生活中,绘画一直陪伴着他,或许如果没有绘画,梵高的一生可能会更加短暂。他通过绘画一定程度上排解了心中的烦闷,绘画治愈了他。
绘画的治愈功能对普通人也是有效的,当学生遇到各种各样不愉快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绘画来缓解紧张的心情,赶走心中的阴郁。从根源上让学生重视美术,认识到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才能逐步的喜欢上美术。
二、丰富绘画的想象力
孩子们往往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每一幅美术作品也都展示着画家的想象力。我们都知道,画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所展示的丰富想象力以及蕴藏在其中的情感。
高中美术课,除了欣赏课也有一些绘画课。然而大部分学生作为初学者在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以临摹为主。同时因为美术老师的缺乏,每位学生在一样的美术教师和一样的辅导下,最后大家呈现出的绘画内容和方式都大同小异。长期以往,在学生的眼中绘画可能就只是模仿和抄袭,无法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更无法培养出学生的绘画个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美术实践教学时,应当多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欣赏每一幅作品,学生们可以有自己的表达。在绘画同一个人物或者物体时,学生们也可以基于自己对人物和物体不同方面的观察作出有自己个人色彩的绘画。就像看一本书,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美术,学生们也可以有自己心里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只要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学会想象,敢于尝试,他们自己绘画出来的作品一定有自己的个人色彩。
三、增强美术学习体验
高中美术课程一般都是在教室里上课的,这种环境下的教学体验并不好。教师在封闭的教室里讲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往往会让许多学生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不会舒适也就无法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实际上是非常需要体验感的,将学生们禁锢在封闭的课堂上美术课,其实和美术的特性相违背。如果条件允许,教师们上课的地点应该不局限在教室里,而是应该带着学生走出封课堂,走进生活,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体验,加强学生的艺术培养,促进学生的美术发展。
四、巧设美术意境
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意境,美术作品和诗词一样也有着自己意境,不然也不会总说诗词歌赋。所以意境这个词在美术教学中是会经常被提到的。
美术教学无法离开对意境的讲解,学生们只有真正了解每一幅作品的意境和韵味,才能够领会美术作品的内涵,才可以欣赏到美術作品的美。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美术教师都是通过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意境,但是笔者认为巧设意境却是一种更加有效可行的办法,因为亲身体验带来的直观感受比语言描述来强烈的多。
五、展开生活化教学
现实美术课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美术课,问其原因给出的答案往往是他们美术太过高尚了,他们无法理解美术的美。确实,美术教材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讲解一些专业名词,比如投影、高光、五大调子、笔触等抽象名词,这就会使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听不懂进而不想听。实际上,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不妨将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适当降低美术的专业性,用学生们生活中的例子讲解专业名词的东西,这样更方便学生们理解。当学生们可以听懂也就会有学习的热情。
结语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尽管它是一门非高考科目课程,但是对学生的审美和气质的提升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如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改进和优化现如今的美术课堂教学,让高中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充分的艺术培养,来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景磊.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2018(12).
[2]王晓静.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3]董连兵.高中美术鉴赏课生动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2).
[4]王芳.三步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
[5]王浩.关于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31).
作者简介:
邓海峦(1974-),男,湖北洪湖人,大学本科,现为湖北省洪湖市文泉中学教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与美术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