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昆山经验,推进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创新发展

2019-01-08张倩

当代旅游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张倩

摘要:产业的转移和集聚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台资集聚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实践。本文通过对先進地区,如昆山的经验的总结学习,推进淮安当地台资集聚创新发展。

关键词:昆山经验;台资集聚;创新发展

产业集聚发展不仅仅有利于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产业在地区间的集聚与转移发展成为了新的趋势。在面对这样的契机,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城市和产业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学习的经验。必须要做好承接和对接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一、昆山经验的新特点

一直以来昆山作为享誉全国的台资企业集聚的高地,昆山台资企业的发展一直为全国提供了“昆山模式”,在产业发展、集聚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式上有着较为先进的经验做法。近些年来,昆山在台资集聚和发展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即“三大一强一高一快”:企业投资规模大,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上市上柜公司占比大,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区域总部发展速度快。在经济上进行快速升级以外,文化方面也加快交流与联通,为台资企业与台商搭建更好的文化交流平台,深化两地在科技、教育、创新创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二、淮安的优势与不足

作为“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后起之秀,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在区位上的重要地位为淮安未来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在面对同一省份中已有昆山这样经验丰富发展成熟的台资集聚产业城市,更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1)人力资源上:人力较丰富,高端人才匮乏。相比较昆山等苏南较发达城市而言,淮安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上。苏南地区出现较大的用工难的问题,人力供给明显不足,在制造业以及轻纺类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人力紧缺问题,而在传统机加工等行业,各种类型的设备工人、技术工人更是紧缺。另一方面苏南地区的用人成本也呈上升趋势,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淡旺季之分,旺季需要大量短期工,这种特点的人力资源需求在当地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只能通过提升用人成本来实现。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淮安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为492.5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1万人,同比增长0.22%,户籍人口也同比增长0.06%,近年来出现人口回流以及周边辐射的城镇人口涌入淮安,给淮安创造了较大的人口资源。但是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虽然在近些年已经有了较大的优惠政策的吸引,但是明显吸引力不足,对比周边城市以及中大型城市,没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2)规划发展上:规划较迟,空间较大。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发展和各项示范区发展规划上,要做到超前,必须要有更广更长远的定位。苏南地区的规划发展较早,现在则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企业扩大规模和生产时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满足,同时也出现了早期规划发展时人口集中居住区与工业生产区距离较近而产生的生活生产不便的情况。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的建设发展在不断向前推进时,必须要吸取这样的经验,详细考虑未来空间的发展和规划,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产业集聚发展时,工业区和生活区等功能区的配套和划分必须要做科学规划、明确的划分。淮安作为发展中的城市,集聚区的规划发展要做到能够满足更多的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需求。不能满足于当下的功能区划分,必须要做好区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为将来的扩大发展留足空间,保证工业区的规模,同时要考虑到将来各类生产经营人员的集中聚居问题,生活区的功能配套建设要有前瞻性规划。

(3)产业集聚上:集聚程度相对较低,但后劲十足。淮安至今已累计设立台资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达到了190多亿美元,已经形成了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龙头、千名台商汇聚的台资利用格局,是大陆唯一国家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由此可见淮安的台资集聚程度是较好的,但是对比昆山这样的城市,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在投资方面的吸引力稍显不足。但是作为唯一国家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淮安具有十足的发展前景,为众多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加完善全面的转移承接对接机制。

三、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的创新发展

淮安不仅仅要学习先进城市和产业区域的经验做法,更关键的是要结合淮安本地本部门的特色,充分发挥淮安当地的优势。

(1)要加强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既是两岸交流合作的目标,更是创新发展的关键。融合发展不仅仅包含着经济融合,社会文化的融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的发展建设要在两方面同时发力。第一是经济的融合,从生产经营上我们要抓住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更多的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示范区来;同时我们要加强生产配套建设,淮安的发展不仅要台资企业的发展助力,也需要当地民营企业的壮大。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推进台资企业与淮安民营企业的对接融合,在生产经营上加强合作,加快淮安当地民企的发展,鼓励当地企业加入到生产经营的上下游环节中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争取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示范区,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新鲜的活力进入到淮安的产业发展中,更能够发展壮大当地的民营企业力量,促进台企与民企的融合发展,使得淮安的产业发展产生更强的内生动力,这不仅有利于淮安的台资企业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台资企业来淮投资,加大台资集聚示范区的影响力。

第二是政企的融合,要大力地改变和提升服务的理念和质量。政府要强化在服务企业中的作用,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齐全,在常规的服务管理等方面要实现各部门更加高效的协同合作,保证执照办理等手续的顺畅便捷,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更加齐备的企业会员制,鼓励企业加入管理运营,让企业为自己发声,同时能够互帮互助,对于各种企业需求,会员之间和政企之间在进行交流时更加畅通,在服务企业时更加有的放矢。建立政企沙龙和走访制度,了解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和当下的需求,广泛地征求问题和意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使得各项政策的发布和落实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另外要在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上做足功课,加强拓宽宣传发布惠企政策的力度和公开形式,提高惠企政策的知晓度,促进政策红利效应的发挥,只有把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解读和剖析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加强服务的针对性、专业性、前瞻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

第三是社会的融合。切实保证台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同时,从台商和台胞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在淮安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问题,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协助,为他们创造出友善的环境,提供基本的保障;可以打造具有特色的台式风格的台湾文化风情区和平台,促进淮安当地人与台商台胞们在工作、生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实现更加全方位的融合发展。

(2)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的建设,人才是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好本地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发力。一是要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培训。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从失业保险里拿出1000亿,做大概1500万人次的培训。由此可见产业工人培训的重要意义。在充分了解企业对于工人的需求之后,尤其是对新科技、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工人需求,应及时进行工人的培训和培养,工人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助于企业及产业的持续发展。二是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在人才引进上应有更大的倾斜政策,要给予高于或持平中大型城市的工作生活条件的待遇。不仅仅要在高素质、高科技人才方面加大引进力度,对于一些成熟的管理人员,比如因为产业转移或企业搬迁而出现就业问题的一些台资管理干部,可以加大引进力度,将成熟的经验做法随人才一起引进。三是要在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利用好当地的高校资源,加强合作交流,留住本地培养的学生。面对大量的本地人才的流失应该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考虑给予生源地为淮安的优秀人才同等待遇,留住更多的淮安当地人才,吸引人才回乡就业创业。示范区的建设也能够使得更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群体、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等返乡就业,兼顾工作和家庭,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并且用人成本也得到更好的控制。

(3)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利用好淮安本地的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一是在外资利用率上稳步提升质量。淮安的台资高地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连续七年被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不断引进新台资和增资项目,促进“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的实现。二是在平台载体上拓宽升级。加快示范区的建设也要利用好淮安本地原有的各种平台载体,如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合作交流,在这些载体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互相叠加,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三是加大交通投资。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淮安各项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完备的交通配套设施将大大提升淮安在城市发展中的投资竞争力。四是扩大合作领域。不仅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加强合作,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教育资源、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要加强合作。

(4)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一是发挥集中示范区的集聚优势。继续保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食品等“三新一特”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发挥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优势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产业向集聚服务示范区转移,扩大集聚示范区的影响力和集中优势。二是推动产业进一步融合。整合现有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要将现有的产业优势发挥到最优,同時要加强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加大产业的融合与集聚,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链条,大力提升原有产业的附加值。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引导淮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在产学研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为台资企业在淮安的发展提供更强的科技创新助力。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