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彝族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2019-01-08钟金贵杨成
钟金贵 杨成
摘要:近年来,毕节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彝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也逐步深入,本文在分析毕节彝族文化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毕节;彝族文化旅游;发展
毕节彝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重要一站,在毕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彝族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毕节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毕节彝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彝族文化特征不鲜明。毕节地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化资源赋存丰厚,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难以将景区品牌形象推广出去。一是在民居改造方面,民族特色不浓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大部分地区都是将景区周围的民居建筑进行简单的外观改造,如将现代平房改造成带有半层瓦顶的建筑,外墙涂以彝族主要色彩黑色、黄色或红色,在墙上绘以彝族图腾图案鹰、虎、火或者其他的耕种、歌舞表演时的图案和文字,实际上并没有改变现代平房的主要形象和内部结构。二是在景区开发建设方面,有些建筑物与彝族建筑文化差异较大。如赫章县阿西里西风景区和威宁县百草坪景区均在景观牧场周围修建蒙古包,虽然蒙古包与牧场的结合是不错的,但是与彝族传统建筑产生巨大差异。
(2)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交通方面,交通设施不完善,道路交通不方便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动机,减少了游客量。行,是旅游要素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行之不便,旅游资源和文化赋存再好也难以进行品牌打造;饮食方面,民族特色餐饮住宿少,吃喝住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但在毕节地区彝族文化旅游景区周边地区往往存在着一种现象:餐饮住宿服务好的不具备民族特色、有民族特色的又不具备完善的接待服务能力。
(3)旅游项目观赏性高,参与性、体验性较低。毕节地区的彝族文化旅游项目主要以观赏类为主,如彝族历史文物、民俗工艺、歌舞表演、农耕文化等,但是真正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得到体验的项目少之又少。游客的参与度降低会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的兴趣慢慢衰减,不能体会其中的文化性和娱乐性,不利于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只有大力弘扬该地的旅游文化,不断地“走出去”,才能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保留。
二、发展毕节彝族文化旅游的建议
(一)政策扶持健全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彝族特色文化品牌
(1)建筑是彝族文化旅游景区的最显著标志,是旅游者对景区的第一印象。充分挖掘和传承彝族建筑文化,首先应该加强保护和修缮原有彝族古建筑的力度,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彝族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文物,其具备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都会提升一个档次。其次,整改景区周围彝族民居,改造不停留于建筑表面,保留传统的彝族民居室内摆设,由内而外充分体现彝族传统的建筑文化。再次,可以依托当地的建筑特色,形成一种既有彝族文化特色又富有现代感的建筑文化。将小镇打造成古代和现代结合的特色小镇。
(2)民族特色纯粹化,拆除景区内与彝族文化不相符合的建筑物,打造鲜明的彝族文化品牌。格调不一的建筑物对整个景观的观赏都起着负面的作用,拆除与彝族文化不相符合的建筑,建设彝族风格的建筑,可以让旅游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彝族文化,让旅游者对当地的建筑特色一目了然,将彝族品牌深深植入游客心中。
(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停车场所,让游客出入方便、观赏轻松、娱乐自由。沿途修建彝族特色的牌坊、路标以及浮雕壁画等,在交通方面起到指引、导向的作用,同时形成一道民族风情浓郁的独特的靓丽风景,让旅游者在途中就赏心悦目。
(4)建设具有彝族风情、优质服务的酒店、农家乐或民宿。将民族风情融入酒店行业,如将酒店、农家乐、民宿的装修风格融入彝族文化元素,在服务中加入彝族待客礼宾的文化以及传统的特色饮食文化。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地区文化特色,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务游客,留给旅游者深刻的印象增强客人的忠诚度,在无形当中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形象,促使旅游者产生重游的心理动机并且口耳相传,扩大了潜在的客户群体。
(二)打造彝族节日庆典活动常态化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参与体验度
彝族年和火把节是彝族两个最盛大的节日,依托这两个节日特色,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经济增长,形成文化品牌。用常态化的方式打造旅游项目,将一年一度的节庆活动打造成为一个持续长期开展的文化艺术节形式的旅游体验项目。定期在节假日举办这样的文化艺术节,即解决了旅游季节差异性强的问题,而且将日常旅游时的项目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旅游者的兴趣和对彝族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常态化,将是彝族文化旅游景区今后发展的必然方向,这样才能让游客源源不断的到来,而且常态化的运作有利于彝族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发展起来必定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增强休闲体验性和文化参与度
原生态文化是彝族文化发展的基石,体验性和参与度是旅游者主觀感知上对旅游活动评价的重要因素,它是旅游项目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深入挖掘彝族原生态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在旅游发展中加以创新,多打造一些游客能参与体验的项目。如开发彝族传统农耕体验庄园,将农耕文化和旅游项目相结合,让游客体验彝族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又在其中收获乐趣。还有开发彝族手工刺绣DIY手工作坊,将展览和学习体验彝族刺绣结合起来,让游客真正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游览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和文化性,而且在文化传播和传承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毕节地区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重要一站,将彝族文化结合旅游共同发展,以彝族文化作为毕节地区民族风情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推动力,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毕节地区旅游局,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毕节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
[2]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的通知,2014.
作者简介:
钟金贵,男,湖南隆回人,教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与旅游,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