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域性的河北民歌风格对比研究

2019-01-08高鹏曹鹏飞张树真

当代旅游 2019年7期
关键词:茉莉花民歌河北

高鹏 曹鹏飞 张树真

摘要: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品种的河北民歌题材多种多样,既有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日常生活的、也有反映婚姻爱情的,反映民间风俗的,传播知识技能的,还有历史故事的,反映社会斗争的,可谓包罗万象。它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叫卖掉、秧歌调、山歌、小调,其中小调类最为精彩,不仅旋律优美风格突出而且内涵丰富。通过民歌了解一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族性格等。让我们通过不同风格的河北民歌的对比,来感受河北的丰厚底蕴。

关键词:河北民歌;风格;地域特点

一、河北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是人们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它用歌唱的方式表达生活,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极具特色的艺术形态,也是老百姓最喜爱的音乐形式。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民歌。由于河北各地区的语言各具特色,人们的生活、习俗也各不相同,人们劳动时唱着劳动号子;买卖货物时唱着叫卖调;表达爱情时唱着小调和山歌等等,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河北民歌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传递了人与人之间最朴实的表达。

河北民歌在河北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中流传和应用最为广泛。由于河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它特有的文化气质和风格。其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春秋戰国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录了周初以来15国国风,其中就有河北民歌。汉代的“汉乐歌”便是民间的一种歌唱,据《艺文志》所记当时收集各地方民歌一百三十八篇,其中就有: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九篇,“邯郸河间歌诗四篇”,河北人李延年作为当时乐府机构的负责人,为乐府民歌的收集整理做了许多贡献。河北地区历经民族融合和变迁,民歌也经过人们代代口传心授,延绵至今,记录着过去书写着未来。

二、河北民歌的地域特点

河北省的北部是沧桑的高原地貌,中南部是广阔的平原,西部是古老的太行山区,东部紧临浪涛翻滚的渤海湾,境内交通便利,城乡人口密集交流频繁。河北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自明朝定都北京以后,河北省就成了四面八方各类人士出京进京的必经之地,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更为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从河北民歌中可以找到许多这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痕迹,包括辽宁、内蒙、山西、山东、河南等影响,甚至远至江南的影响。

民歌的地域性,即民歌由于文化、风俗、语言的异同且具有一定共性音乐风格的地理区域,各地域民歌随风俗、语言的变化而改变。河北民歌也是燕赵人民最简单、真实、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口头流传,夹杂着从个体到群体的创作过程。河北民歌作为非遗成员之一,河北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音乐风格也在随之改变。

三、河北各地域民歌风格对比

河北东部沿海:以冀东民歌(我省秦皇岛、唐山一带)为代表,这一带的民歌以小调为主,曲调委婉、细腻。受东北文化影响,具有浓郁的“奤儿”味,如:《绣灯笼》就是一首具有典型意义的冀东音乐风格代表作。旋律是变宫色彩明显的六声羽调式,唱词加入了富有方言乡音味道的衬词衬句,体现出鲜明的昌黎地域特色。

河北西北部(张家口、承德一带),深染晋、蒙音乐、戏曲文化特点,具有高原、山区音乐文化色彩。如:歌曲《散花》,流行于张家口地区,来源于载歌载舞的民间戏曲二人台,二人台在内蒙、山西北部、张家口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二人台的许多曲牌常常被拿出来作为独立的民歌进行传唱。《散花》这首民歌就脱胎于曲牌《五月散花》,有学者考证,这首曲牌与隋唐佛曲“散花乐”并非简单的名称巧合,而是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关系。理由其一,因为二人台通过民间“讨吃调”这一中间环节与说唱艺术“莲花落”相关联,而“莲花落”又是从“散花乐”发展而来。其二,从歌词创作方式上看,隋唐时期的佛教唱曲《散花乐》由于讲道化俗的性质逐渐采用了民间时令、月令定格的固定程式,并且在民间歌唱和戏剧当中最终成形。综此两点可证,“散花乐”以其古老而原生态的样式留存在了现代二人台艺术当中。

河北中南部、南部深受豫地文化影响,有着浓郁的豫剧特色。中南部地区特点相近,生活语言不尽相同,民歌的风格较一致,以小调为主,与冀东民歌相比少了许多衬词,曲调也更加舒缓。如:《小放牛》《小白菜》等。

此外,还有同源民歌体裁,这些民歌随着经济、文化的迁移,逐渐形成各地域风格的曲调和歌词。自明朝定都北京以后,河北省就成了四面八方各类人士出京进京的必经之地,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更为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从河北民歌中可以找到许多这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痕迹,包括辽宁、内蒙、山西、山东、河南等影响,甚至远至江南的影响。如:《茉莉花》,本来是一首优美婉转典雅秀丽的江南民歌,隋唐时期随着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为其后各时期南方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包括民歌在内的南方艺术品种跟随经商团队逐渐传到了北方,并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具有了地方特色。流行在沧州地区的民歌茉莉花就是南北融合的代表性民歌之一,沧州在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河北段重要商阜,也是南方艺人停留之地,不可避免的把南方的民歌也带到当地,在流传过程中演唱者为适应当地民众的欣赏口味逐渐吸收地方因素,从而形成了地方特色浓厚的沧州茉莉花,沧州茉莉花又流传到河北省其他地方逐渐形成了另具特色的茉莉花(如昌黎、饶阳等)。各地的茉莉花虽然风格韵味儿不同,但旋律骨架都离不开江南民歌的原型。沧州民歌茉莉花吸收了当地曾流行的落子调旋律因素,起承转合四句式乐句扩展型单段体结构,起句四小节,是主题乐句,承句四小节,是上句的变化重复,转句是八小节,旋律加入了新因素,合句是十四小节,是上句变化扩展,旋律下行到最低音,在尾字上八度大跳进行到全曲最高音,然后用拖腔形式迂回到调式主音结束。

河北民歌,蕴含着人们的智慧;传承着历史和生活;放大了地域文化特征,更深化了人们的情感。

作者简介:

高鹏,河北经贸大学,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曹鹏飞,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硕士,讲师。

张树真,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河北民歌资源拯救、整理与传播研究》(课题编号HB19YS029)结项成果。

猜你喜欢

茉莉花民歌河北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茉莉花
茉莉花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