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在压力下应做大经济蛋糕
2019-01-08倪浩
本报记者 倪 浩
在过去的2018年,中日韩及周边地区形势总体积极向好,但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为了解三国企业家与企业管理者对本国和其他两国的经济预期,以及三国企业家对双边、三边及多边国家关系的感知与评价情况,《环球时报》社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联合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在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之间开展“2019年中日韩企业家经济预期调查”。
中日企业家普遍乐观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为主要形式,面向对公司重大决策具有决定权的三国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调查历时19天,共回收300余份问卷。在对2019年世界经济展望预期中,中日两国均较为乐观,分别有超过四成和六成的受访者预期将“缓慢发展”,而韩国企业家超过八成认为将“维持现状”或“缓慢衰退”。
在对中日韩三国2019年经济的预期与展望中,中国受访者对本国经济的发展最为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在2019年将有所“发展”的比例高达77.4%,日本受访者也有四成选择有所“发展”。相较而言,韩国受访者最不看好中国经济,认为将衰退的人群占比达51.0%。
韩国受访者同样对韩国经济发展呈现显著悲观态度,选择“缓慢衰退”的比例大幅高于中日两国,达到52.9%,更有7.7%的韩国受访者认为将出现“迅速衰退”的迹象。
在对日本的经济预期上,日韩受访者的乐观度要稍稍优于中国受访者,认为有所“发展”的占比均超过六成,中国受访者则不及五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认为,中国经济向好的格局未变。即使增速不及6.5%,也是比较高的。所以,国内一些观点相对乐观是有道理的。日本经济在改革中出现了较多的积极因素,包括中日关系改善对日本经济带来拉动等。而韩国如果内部市场无法有效扩大,国内财团垄断的经济格局没有得以改观,其经济在2019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可能会遭遇比较大的挑战。
韩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元根表示,对于世界经济和韩国经济的预期,唯独只有韩国企业家抱有明显的悲观态度,从这可以看出韩企活力的情况不容乐观。宋元根认为,为应对2019年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利因素,韩国应该制定激发企业活力的政策,包括必要的管理改革、调低税费,以及暂缓调整最低时薪和缩短工作时间等政策进行对冲,且要在外汇市场和宏观经济上做出相应的政策安排。
三国关系延续去年走势
在中日韩三国政治关系的2019年展望上,调查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均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中韩关系在2019年将明显或略微回暖。在中日关系上,中国受访者乐观情绪显著,超过七成(77.4%)认为2019年中日关系将向好发展,超过四成的日本受访者选择中日关系将积极发展,达到44.9%。与此形成对比,多数日韩受访者对两国2019年的双边关系并不看好。两国均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选择“略微恶化”或“明显恶化”。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认为,2018年中日、中韩关系已趋稳向好,但是韩日之间仍然表现得相对紧张。中日、中韩关系改善的原因,一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三国必须重新回到同为东亚经济圈的定位,重新审视政策的出发点,对三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做出积极调整;另外,三国也形成共识,即只有在比较好的政治和经济氛围中才能互惠互利,共谋发展。陈言预计,在2019年三国之间的关系会延续2018年的趋势。
贸易摩擦影响大
在调查中,当问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美国优先政策和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目前有何种影响”时,“负面影响”的选择在中韩两国间占主流,均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选择“美国优先”和“中美贸易摩擦”目前对其公司造成“负面影响”。而日本受访者有六成选择对本国企业“没有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中日韩三国2019年在经济发展上都会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这是三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整体影响来看,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大,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不确定性也最明显。中美之间是否能够在90天内达成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贸易协议,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白明说,日本在上个世纪已经与美国展开过多次贸易战,双方博弈最激烈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是,未来美国还要在钢铁和汽车领域对日本“穷追猛打”,这将对日本形成比较大的压力。三国中,韩国对外界经济环境变化抵抗力最弱。虽然韩国在通信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三星,但是在汽车等领域的抵抗力要比日本差很多。
白明表示,同属东亚地区的三个国家未来在经济合作上还大有潜力可挖。目前三国中只有中国和韩国签订了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多轮,还没有结束。中日韩这个巨大的经济发展平台还没有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三国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拓展,来共同做大经济发展蛋糕,这也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