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过氧化钙对黑臭水净化的效果分析
2019-01-08梅宝中
梅宝中
(江苏金海园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1 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和治理现状
1.1 黑臭水体形成原因
对各地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人们可以发现四个方面的核心因素,即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和其他污染。点源污染是最常见的污染方式,带有长期性破坏的基本特点,包括排放口直排污废水、合流制管道雨季溢流、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硬性和非常规水源补水等。面源污染往往带有区域性特点,包括降水所携带的污染、养殖废水的污染等[1]。
1.2 黑臭水体治理现状
我国当前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成果参差不齐,部分核心城市采用综合治理的方式,效果较为理想,一些中小城市则存在治理思路、技术上的缺陷,黑臭水体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例如,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缺少系统治理,造成不少黑臭水体治理一段时间后出现反弹。也有部分城市选取的技术不当,进行淤泥清理、投入一些微生物进行处理,或者采用工程性思维,加之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多种因素,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仍然难以达到治理效果。部分城市建设压力、经济活动压力大,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黑臭水体治理,鼓励低价竞标,招标需求制定过于简单,也造成黑臭水体问题久拖不决[2]。
2 试验分析
2.1 试验准备
试验所用过氧化钙纯度为75%,购买自沈阳第一化学品制造厂,应用激光粒度分析进行力度分析,确定质量浓度标准值为0.015 8%,满足试验要求,经过10次分析获取粒度中值,结果为12.339 μm,满足试验要求,粒度范围为0.299~42.589 μm,满足试验要求,表面积平均为0.989 m2/g,满足试验要求。获取沈阳市郊某运河黑臭水体为分析对象,共获取20份样本,对其中10份的理化性质进行评估测定,所获平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某运河黑臭水体理化性质
取10份样本进行试验,并对试验所获结果进行记录,求取平均值进行分析,利用反复试验的方式,控制分析误差。同时进行对比,了解不同参数下过氧化钙对黑臭水体净化效果的差异。
2.2 试验过程
获取样本后,将其置于常规室温环境下,放入无菌瓶中进行短暂封存,完成理化性质测定后,启封。取5份样本,每份200 mL,分别向样本中加入0.05 g、0.20 g、0.50 g、1.00 g、2.00 g过氧化钙。将样本置入避光、阴凉处,保持温度稳定在24~26℃,24 h后,取样分析。取样前,轻轻摇晃无菌瓶,使混合液体处于均匀状态,利用水系针头(0.45 μm)进行过滤取样,避免杂质干扰,该组为第一组,主要分析过氧化钙用量的影响。
第二组试验,要求取若干无菌瓶,分别置入样本,额外投入4.00 g过氧化钙,存放条件与第一组相同,分别放置1 h、9 h、18 h、24 h、48 h、72 h后,进行一次样本测定,取样前,轻轻摇晃无菌瓶,使混合液体处于均匀状态,利用水系针头(0.45 μm)进行过滤取样,避免杂质干扰。该组主要分析反应时间的影响。
第三组强调酸碱度的影响分析,要求取若干无菌瓶,分别置入样本,额外投入4.00 g过氧化钙,同时投入1 mol/L氢氧化钠,另一份样本中投入1 mol/L硫酸雾,将三份样本的酸碱度控制在2.0、9.0和11.0左右的水平,将样本置入避光、阴凉处,保持温度稳定在24~26℃,24 h后,取样分析。取样前,轻轻摇晃无菌瓶,使混合液体处于均匀状态,利用水系针头(0.45 μm)进行过滤取样,避免杂质干扰,分析酸碱度影响。
完成所有样本制备后,检测以纳氏试剂光度法为基准,应用电极法测定混合溶液的酸碱度,溶解氧方面,通过测定仪获取数值。上述参数均进行10次测定,获取平均值,避免误差影响。
2.3 试验结果
2.3.1 过氧化钙投入量的影响
以第一组试验的测定平均值为基础,分析过氧化钙投入量对黑臭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所获试验数据如表2所示。
从结果上看,在200 mL样本中,投入1.00 g过氧化钙时,氨氮去除效率、溶解氧含量基本达到峰值,投入2.00 g过氧化钙时,这种变化已经基本稳定。
2.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以第二组试验的测定平均值为基础,分析反应时间对黑臭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所获试验数据如表3所示。
表2 过氧化钙投入量的影响
表3 反应时间影响
从结果上看,反应时间达到48 h时,氨氮去除效率、溶解氧含量基本达到峰值,继续进行静置和取样分析,这种变化已经基本稳定。
2.3.3 酸碱度的影响
以第三组试验的测定平均值为基础,分析酸碱度对黑臭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所获试验数据如表4所示。
从结果上看,酸碱度达到9.0时,氨氮去除效率、溶解氧含量基本达到峰值,酸碱度过低或者过高,氨氮去除效率、溶解氧含量均会下降。
3 试验总结
以三组试验的结果为基础,以样本总量固定不变为约束条件,选取过氧化钙投入量、反应时间和酸碱度作为变量,得出以下核心结果。
表4 酸碱度的影响
在样本总量为200 mL的情况下,投入1.00~2.00 g过氧化钙,可保证净化效果达到最佳,结合重复试验结果,确定最佳用量参数为1.17 g;在样本总量为200 mL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48~72 h,可保证净化效果达到最佳,结合重复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反应时间为49.5 h;在样本总量为200 mL的情况下,酸碱度在9.0~10.0,可保证净化效果达到最佳,结合重复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反应酸碱度为9.7。
4 治理建议
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建议在后续黑臭水体的治理中,强调综合治理、做好源头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具体推行方式如下。
4.1 强调综合治理
研究发现,采用化学治理虽然能够完成黑臭水体的净化,但只能做到表面问题解决,在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不存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投入过氧化钙等化学物质后,反应期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依然会持续排入,必然导致净化质量下降[3]。在此基础上,建议通过行政法规进行行为约束,建立治理边界框架,再推行具体的治理计划。例如,各地可以对境内黑臭水体的基本态势进行分析和收集,了解黑臭水体总面积、分布情况、酸碱度和总容积等信息,核算过氧化钙的总量,完成准备工作。之后以较为明确的指令,限制废水的无节制排放,并通过建立专业废水、污水处理厂的方式,对各类污染源的行为进行限制,必要时可给予行政处罚。在此期间,投入过氧化钙等进行处理。
考虑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降水、土壤腐殖质破坏等),拟在过氧化钙标准用量的基础上增加5%,实现更具效果的黑臭水体净化。两日后,由人员进行检测,了解黑臭水体净化态势,如果仍不理想,则进行二次净化。如净化效果理想,则利用周边条件,尝试将黑臭水体汇入河流、湖泊中,使其成为“活水”,避免黑臭情况二次发生。
4.2 做好源头管理
完成初步的综合治理后,还要求各地以治理结果的保持为第一要务,做好源头管理,限制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和其他污染。电源污染的限制,强调找到污染的“点”,如生活污水的排放,要求针对排放原因进行分析,部分居民可能由于老城区排水不畅,将污水倒入河流中,当地可申请进行工程改造,完善污水排放系统,并与污水处理厂取得连接,降低来自点源的污染破坏。
面源污染的控制,应重视进行范围性调查。例如,针对养殖场污水,当地工商部门应联合环境部门,进行养殖场污染情况的综合调查,拟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并向养殖场提供处理技术和方案。对于满足污染控制标准的企业,准予继续经营;对于不满足污染控制标准的养殖企业,要求整顿,直到其技术条件支持污染控制。内源和其他污染的控制,同样遵循“对症下药”的基本原则,使黑臭水体净化结果得到保持。
4.3 建立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建立,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为执行监督为方式,以周期评估为优化途径。要求在完成黑臭水体的处理后,颁布法律法规,对一些可能导致污染的问题、因素、行为给予明确,包括惩处标准。完成法规法规的拟定和颁布后,环境部门、工商部门、民政部门等联合进行区域检查,了解各企业、居民小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执行效果,同步对过氧化钙是否存在二次污染的情况进行评析,生成报告,处理不法行为、解决污染问题。以执行监督所获结果为基础,进行年度/半年度工作评估,了解当前阶段工作的成绩、指出问题,寻求在下一阶段内改正。如过氧化钙使用量过大,应重新评估用量,避免二次污染。
5 结论
黑臭水体的治理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该类水体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治理工作虽然开展已久,但实际效果并不完全理想。本次研究以试验为主要方式,采用过氧化钙对黑臭水进行净化,总结其作用机制和最佳工作参数,可以作为参考,投入到后续黑臭水体的化学治理工作中,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综合治理、源头管理等可行建议,为各地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优化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