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及工厂化生产问题探讨

2019-01-08杨国良

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鲜菇双孢金针菇

杨国良

(河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2)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经济发展很快,在农业中,发展尤其迅猛的是食用菌产业。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不足10万t,产值不足1亿元,2016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经达到3596万t,总产值2741亿元[1]。近40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增长了36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18%,远高于世界平均8%的水平(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产量由2010的3025.6万t增长至2016年的4795.6万t,年复合增长率8%)。我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据国家海关数据,我国2016年出口食用菌54.79万t(货值31.7亿美元),折鲜菇约350万t,出口量约占当期全国总产鲜菇量3596万t的10%,其余90%(约3246万t)被国内消费,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高达23.4 kg(表1),超过美、日、德经济最发达国家食用菌消费水平数倍。这靠谱吗?究竟国人每年吃了多少菇?国内市场的食用菌消费量有多大?我国食用菌是扩产能还是去产能?事关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千百家食用菌企业的发展。目前适逢国家层面倡导实事求是践行《统计法》,遏制数字浮夸风。借此东风,笔者探讨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及工厂化生产问题,以抛砖引玉。

表1 世界GDP排名前四名国家年人均消费菇量比较(2016年)

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20世纪80-90年代曾经历过一轮兴衰。那个年代蘑菇工厂倒闭是因为经济体制限制或生产技术不成熟。现今食用菌工厂亏损或倒闭是何原因?简言之,盛极而衰!经济学上称为“生产过剩”。我国第二轮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黄金时期发生在2002-2012年,这10年中金针菇、杏鲍菇畅销而利厚,甚至一年就可以赚回一家菇厂。因此,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加上政府惠农政策的驱动,导致全国各地食用菌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2012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数达到历史高峰为788家(图1),之后逐年递减。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5年间,有259家工厂化生产企业转产、停产或破产。工厂化生产企业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重组。例如我国首家上市的“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

②因盈利艰难,转产其他行业。如原来生产食用菌的“星河生物”转产医疗器械。

③因环保不达标、需要整改而暂时停产。例如陕西杨凌日产80 t金针菇的“众兴高科”菇厂。

图2显示2017年坚持生产的529家菇厂中包括:杏鲍菇189家,金针菇142家,真姬菇(海鲜菇、白玉菇、蟹味菇)87家,双孢蘑菇47家,秀珍菇34家,其他如白灵菇、绣球菌、猴头菇等30家。

图1 2008-2017年中国食用菌工厂数

图2 2017年中国食用菌工厂数(合计529家)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工厂化委员会会长杨勇萍在“从企业角度看2017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一文中指出:“截至2017年11月,我国共有487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总量已突破日产1万t。……我们预计,除野生菌外,全国食用菌2017年总产量在1400~1500万t,即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占总产量的25%~30%,远超原来所估计的8%~10%。”[2]。须注意,杨勇萍文中报“全国食用菌2017年总产量1400~1500万t”,比较中国食用菌协会公布的“2016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3596万t”,两年的数据显然差异过大。如果按1500万t食用菌估算,我国人年均消费量约10 kg,仍然大大超过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但是较前述我国年人均消费23.4 kg更靠谱些。

杨勇萍在文中指出:“食用菌产能严重过剩,最终只有经过产业洗牌才能达到新的市场平衡。”当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已经基本形成以大型公司为主导,中型公司并存的格局,小型企业大多生存困难。大型公司如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511),创立于1997年,主要生产金针菇、真姬菇(含白玉菇、蟹味菇、海鲜菇)、杏鲍菇、香菇等,目前在全国已有11家子公司,并在泰国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截至2017年10月,雪榕公司所属各菇厂的食用菌日产总量已达到1200 t,其中金针菇日产900 t,位居全国之首。据杨勇萍报道,2017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每日产鲜菇10 000 t,其中金针菇 4500 t,杏鲍菇 3500 t,真姬菇(海鲜菇、白玉菇、蟹味菇)1000 t,其他包括双孢蘑菇、绣球菌、猴头菇等日产1000 t[2]。

2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盈亏分析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入产出如何?现在投资建厂生产还能盈利否?参见以下实例数据分析。

江苏润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业界公认的管理严谨、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杏鲍菇工厂化袋式生产5万袋∕日,成本2.05元∕袋,平均产菇率460 g∕袋(成品菇350 g占76%),年平均菇价5.1元∕kg。

按以上数据计算单位利润:

单位售价-单袋成本∕单袋产量=单位利润

5.1-(2.05∕0.46)=0.64元∕kg

利润率为12.55%(0.64∕5.1×100)。

按以上数据计算企业年盈利:年产杏鲍菇约8400 t,产值4284万元,按利润率计为537万元。

按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建设投资标准估算,该企业固定资产至少估值1亿元,当前年利润仅500余万元,显然不高。财务分析表明,影响企业盈利的因素有菇价、成本、销量等变量,其中销售价变动是最大因素,当菇价由5.51元∕kg下降到4.80元∕kg(下降13%)时企业利润为零。该企业2017年第一、第三、第四季度有些利润,第二季度则亏损(图3)。此实例证明,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在盈亏平衡线附近维持,管理或技术稍有失误则可能亏损。其他工厂化生产的菇类如金针菇、真姬菇、双孢蘑菇等也处于类似的状况。显然,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速度过快,产品过剩,菇价较低,盈利较难。福建农林大学黄毅教授调查数据,“全国数百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真正盈利的不过5%”[3]。

3 “工厂菇”与“农户菇”须互补发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与欧美国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主产菇种不同。我国目前工厂化周年生产的菇种10多种,农户季节性生产的菇种超过30种。欧美国家主要产销双孢蘑菇或褐蘑菇,占比高达98%,欧美人很少吃香菇、木耳等木生菇类。

图3 2017年杏鲍菇售价、成本与盈亏的关系(据江苏润正公司2017财报)

图4 2016年产量排前十位的菇种数量

二是生产主体不同。欧美国家的食用菌几乎100%工厂化生产。我国则以农户季节性生产为主,“农户菇”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0%以上,数百万菇农靠种菇生活。尤其近两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承载着“扶贫济困”的政治或政策使命。据权威食用菌专家李玉院士报告:对全国592个贫困县产业扶贫情况调研,其中420县开展了食用菌扶贫,占比达75%[4]。这个数字预示,在未来两年我国政府扶贫任务结束前,季节性生产的“农户菇”总量可能呈爆发性增长。

按中国食用菌协会公布的2016年食用菌总产3569万t计算(图4),产量排前三位的香菇(898万t)、木耳(862万t)、平菇(538万t)几乎100%由农户季节性生产。金针菇(164万t)、杏鲍菇(128万t)、真姬菇(36万t)和双孢蘑菇(30万t)工厂化生产比例分别为:61.6%、100%、100%和10%。由此可以看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量占比较低,30万t“工厂菇”约为“农户菇”305万t的1∕10。

我国与欧、美的国情差异,限制了我国不能像欧美国家那样主要工厂化产销2~3种食用菌,而是要在多种自然条件下、多生产模式产销30~50种食用菌。尤其在突破香菇、木耳工厂化生产技术难关之前,我国的“工厂菇”与“农户菇”必须互补发展。所谓“互补”,意指“工厂菇”有周年上市的优势,而“农户菇”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猜你喜欢

鲜菇双孢金针菇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金针菇含甲醛?
浅谈金山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双孢蘑菇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