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
2019-01-08任姗
任 姗
(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在对患者进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术后护理工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恢复[1]。因此,针对患有痔疮的患者在进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手术后,对其进行相关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接受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手术的痔疮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其中的40例患者采用的一般的护理方法,记为对比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5.17±12.36)岁,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其中有62.5%(25/40)的患者患有混合痔疮,有37.5%(15/40)的患者患有内痔,在该40例患者,有42.5%(17/40)的患者患为轻度痔疮,有57.5%(23/40)的患者为重度痔疮;剩下的40例患者采用的是与之相关的临床护理方法,记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4.59±18.56)岁,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其中有57.5%(23/40)的患者患有混合痔疮,有42.5%(17/40)的患者患有内痔,在该40例患者,有37.5%(15/40)的患者患为轻度痔疮,有62.5%(25/40)的患者为重度痔疮。上述数据对比P>0.05。
1.2 方法。对比组:该组患者在手术后,对其进行一般的护理,使患者面靠病床平卧,医护人员人员对其术后伤口进行常规的护理,给予药物护理。观察组:疼痛护理:该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由于肝门等皮肤受到损伤,因此在麻醉药效过了以后,会发生剧烈疼痛,一般来说,该疼痛现象在术后3天左右会有所缓解,但是对于刚进行手术后的患者来说,为了避免疼痛放大,发生拉扯性疼痛,医护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相关的疼痛护理,避免患者应翻身而发生疼痛现象[2-3]。并发症护理:进行手术以后的患者,一般会因为麻醉的作用,导致患者的膀胱无力,从而导致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为避免该并发症进一步的恶化,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热敷,用流水法对患者进行排尿。出血护理:由于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后,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出血症状,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出血护理,如果存在异常的出血情况时,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汇报,进行及时的止血。饮食护理:患者在手术过后,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相关控制,例如:在手术以后的1~2 d,患者的食物多以流食为主,可以进食多餐,但是每餐的量要进行一定的控制;术后第3天开始,可以使患者食用一些瓜果蔬菜,但是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补水。
排便护理:患者在进行排便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原因和怕伤口感染等原因,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便,此时,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麻仁胶囊,使患者的大便较为柔软,在排便以后,还要注意对肝门进行及时的冲洗,以防发生感染[4]。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个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效:通过护理后,患者的伤口恢复正常,不存在便血等症状;有效:伤口恢复正常,偶尔疼痛感;无效:伤口被感染,出血、疼痛现象严重。以百分制对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为:SPSS17.00;用χ2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数据用百分数(%)进行计数,如果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以后,显效率为57.5%(23/40),有效率为42.5%(17/40),护理评分≥85分的以上的患者有55%(22/40),85~70分的患者有45%(18/40),70~60分的患者有0%(0/40),60分以下的患者有0%(0/40),满意度为100%;对比组患者在进行护理以后,显效率为30%(12/40),有效率为50%(20/40),护理评分≥85分的以上的患者有17.5%(7/40),85~70分的患者有35%(14/40),70~60分的患者有30%(12/40),60分以下的患者有17.5%(7/40),满意度为52.5%。对比可知,观察组优势明显,P=0.000,χ2=9.937、10.837、6.083、8.412、8.293、11.003。
3 讨 论
目前,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改变,导致患有痔疮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通过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手术以后,可以使患者的痔疮得到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该手术方法,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和疼痛感降到最低。另外,在进行手术以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护理,使非常必要的。本次研究中,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比对比组高,由此可见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痔疮的患者在进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手术后,对其进行相关护理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术后情况得到更好的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