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化瘀汤加减治疗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的疗效观察
2019-01-08张义
张 义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肺炎喘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热、痰鸣、气喘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面色苍白等症状[1]。中医治疗逐渐受到患者们的青睐,而中医在治疗肺炎喘嗽方面的效果良好,本文以66例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麻杏化瘀汤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患者66例,根据床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0.5~7岁,平均年龄(3.20±2.13)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0.6`7岁,平均年龄(12.78±2.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存在差异,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剂头孢曲松钠[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95]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74123)治疗,2~7岁儿童3次/天,7.5毫克/次。2岁以下儿童每天2次,每次7.5 mg;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退热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化瘀汤治疗,具体药方:苦杏仁、水蛭、石膏、炙麻黄、鱼腥草、甘草、败酱草分别为9 g、3 g、12 g、5 g、9 g、3 g、9 g。针对发热显著者加牡丹皮、桑白皮等;咳嗽严重者可加服蜜百步、紫寇等;痰较多者可加葶苈子、苏子、莱菔子等。水煎,1剂/天,少量多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连服2周,观察其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治疗效果: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没有明显变化。②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记录,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记录,用χ2检验,若P值<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1%(30/33),对照组患中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79%(26/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7.20±4.67)分,治疗后(2.37±2.06)分,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6.42±4.94)分,治疗后(6.46±3.51)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咳痰、气促、咯痰、肺部啰音、发热消失的时间分别为(5.30±0.86)d,(1.66±0.58)d,(6.40±1.14)d,(4.29±1.41)d,(2.88±0.82)d,对照组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分别为(6.19±1.33)d,(2.31±0.57)d,(6.52±1.27)d,(5.85±1.60)d,(3.58±0.88)d,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名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现代医学认为,肺炎喘嗽是因多种致病因素以及不同病原体而导致的肺部炎症。此病具有春、冬两季频发的特点,多发于婴幼儿,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的特点[2]。西医常采用抗菌消炎治疗此疾病,但随着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强,病原体也在逐渐增多,使得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3]。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喘嗽多由外感风邪或其他疾病而来所致;内在的原因是因为小儿的行气不充盈,肺脏娇嫩,内外不稳固。小儿外感风邪,指外邪由口、鼻或皮肤进入,攻击肺部系统,从而出现咳嗽、痰鸣、气喘、发热等肺气闭阻的症状[4]。本文运用的麻杏化瘀汤是纯中药制剂,药方中的麻黄性温,具有宣肺利尿平喘的功效;杏仁具有味苦、温,白入肺,主要降气止咳;鱼腥草性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痛的功效;水蛭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肺部毛细血管痉挛的功效;败酱草活血化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4]。本方具有清热宣肺、化瘀止咳的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肺炎的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也较对照组短,这说明,麻杏化瘀汤在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型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痰鸣、气喘、发热等症状,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