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

2019-01-08钱正环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7期
关键词:掌骨腕关节单侧

钱正环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顾山镇卫生院,江苏 无锡 214413)

外固定器是治疗四肢骨折的常用固定方法。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对25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单侧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在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报道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浅谈一下应用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病例25例,男性病例13例,女性病例12例;年龄32~82岁,平均52岁。交通事故6例,坠落伤9例,摔跌伤10例;25例均为粉碎性骨折,依据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C2型骨折13例,C3型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4例;均为新鲜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均一期清创缝合后包扎后手术。闭合复位20例,切开复位5例。单侧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于第二掌骨及桡骨桡背侧先固定,持续牵引复位。

1.2 治疗方法:选臂丛麻醉,根据骨折的部位单侧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用模具确定骨折两端固定针进入的部位,在桡骨的桡背侧及第二掌骨桡背侧于骨折近远端分别以尖头手术刀切开作2个1 cm左右小切口。利用模具分别于桡骨的桡背侧及第二掌骨桡背侧于骨折近远端用电钻垂直于桡骨及第二掌骨钻4个孔穿过对侧骨皮质,分别置入4根外固定支架固定针,套入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并将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夹紧于4支外固定支架固定针上,安装支架时应注意保持与皮肤一定距离,约1 cm,可以方便术后伤口的护理,减少针口与皮肤的压迫与摩擦。闭合复位的骨折先利用支架的万向关节和延长装置牵引纠正骨折的缩短移位,再以捺正提拉等手法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经过手法复位后再在C臂X线机透视下证实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将外固定支架各个锁钮锁紧;对于部分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术前估计复位困难者,予切开作小切口复位,再加用克氏针临时作固定或加1或2枚螺钉内固定,需要局部调整外固定支架,证实复位良好后拧紧支架上所有螺母,对于开放性骨折,予彻底清创。同时注意桡骨长度、尺偏角、掌倾角及桡尺远端关节的关系;术后给予静脉滴注甘露醇消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口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药物,将上肢置于抬高位,手术后注意针口换药护理,每天更换固定针口敷料和用75%的酒精滴注固定针口2次,并注意检查外固定支架上的每个锁钮是否有松动,早期锁紧锁钮,坚强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于手术后第2天可以开始进行肘、手指关节的主动、被动功能锻炼。伤口拆线后可进行不负重功能锻炼。手术后6~8周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后,放松外固定支架延长锁钮,减少外固定支架遮挡应力,形成动力化支架,弹性固定有利于中后期的骨折愈合。再过1~2周后便可去除外固定支架,进行腕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

2 治疗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5例,15例骨折解剖复位,10例接近近解剖对位。手术后随访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从未出现过骨折不愈合、延缓愈合和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包括5例开放复位的病例术后也未出现并发感染,术后6~8周取支架。骨折愈合后,25例患者中,腕关节活动活动正常23例,轻度受限2例,指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固定针道无1例发生感染。采用腕关节McBride评分:优,9例占36%,良13例,占52%,优良率88%。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愈合,无骨不连发生。

3 讨 论

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均为高能量损伤,往往伴有桡骨远端背侧、掌侧皮质粉碎以及关节面粉碎、塌陷、压缩等因素,易造成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或骨延迟愈合的概率增加,桡骨远端也是四肢骨折中的常见部位。使用传统治疗手法复位后传统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而长期固定而会造成骨折畸形愈合及腕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而对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会造成大面积的剥离骨膜,术后极易发生骨不愈合或骨延迟愈合;内固定又会造成有感染、骨膜剥离后的骨质缺血以及钢板固定因失去生理性应力所致的骨质疏松三大缺点。而使用单侧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控性特点,具体优点如下:①固定牢靠,可有效防止骨折移位;②在维持牢靠固定的同时,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的加压弹性固定和张力性弹性固定,在稳定骨折同时,又能维持肢体关节间隙宽度和关节端粉碎性骨折的固定;③具有较强的抗剪切力,以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④外固定支架的可调控性有利于早期骨折的坚强固定和中后期骨折的弹性固定,便于手术后可以早期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了传统的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往往因长期固定而易引起骨折畸形愈合及腕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⑤单侧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支撑后可以持续维持骨折端轴向的牵引力,减少桡骨背侧皮质粉碎性骨折的缩短、嵌插等不稳定因素,持续复位,维持腕关节正常间隙,利用外固定支架的轴向的牵引作用及关节囊、韧带、肌腱的牵张来维持复位和防止骨折移位,减少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具备装卸灵活,操作简单,创伤小、对骨折部位干扰少,无需两次手术取内固定等优点[1-3]。

单侧多功能超关节支架常见并发症有固定针发生松动或脱出,针道感染,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缓愈合等。预防这些并发症主要是规范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先给予骨折大致复位,然后再穿针固定。②骨折复位以手法复位为主,器械复位为辅助。③外固定器除了全程使用外,也要分阶段灵活应用。④外固定支架的固定针应均匀分布在桡骨背外侧及第二掌骨骨脊之中心线上。⑤外固定支架固定针应远离桡骨骨折断端3~5 cm。

因此采用单侧多功能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2C3型骨折,手术操作比较简便,骨折复位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比其他系统固定更为可靠,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术后取出容易,不需要两次手术。只要规范操作,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后处理工作,此固定方法不失为较为有效的骨折固定方法。

猜你喜欢

掌骨腕关节单侧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第1掌骨骨巨细胞瘤1例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