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家庭农场服务联盟:让田种得更好

2019-01-08王圣华

农村经营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场主泰州农资

王圣华 王 恒

江苏省泰州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近年来,随着该市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新型农业经营重要主体的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4万多家,其中,经认定管理的家庭农场6114家,经营面积135.6万亩,占承包面积的比重达到39.8%。由于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各类服务需求,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无缝”衔接和融合发展,泰州市于2015年发起成立了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几年来,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做法

泰州市家庭农场服务联盟首批吸纳家庭农场主个人会员634名,涉农部门、金融机构、农资企业等单位会员14家。在揭牌仪式上,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发布了苏中农业服务行动计划、农行金融助力三农服务行动计划、泰州市农科院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力行动计划和服务联盟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等信息。联盟与泰州市农科院签订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协议,泰州苏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农行泰州分行、农资业务合作单位签订金融助力“三农”服务协议和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协议。

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联盟发展机制。泰州市级层面积极整合农经、财政、国土、供销、粮食、农委等为农服务公共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吸纳技术、信息、加工、销售、仓储等300多名人才组成服务团队,成立“农业科技、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品牌建设、金融保险、农场管理、综合协调”等7个服务小组。各市(区)建立分部,参照市级联盟模式组建服务团队,实行市、县、乡镇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好家庭农场与政府部门、农资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建立实体平台,规划建设为农服务综合体。根据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水平,利用村内闲散地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原有服务设施,通过政府引导、村级领办、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和途径,每5000-10000亩左右建设一个集粮食烘干(仓储)、农机植保、集中育秧、农资(农机)存放、职业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实体。全市计划到2020年,建成为农服务综合体333家,基本覆盖家庭农场经营范围。以为农服务综合体为载体和阵地,各地成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建成“自主自愿、合作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服务联合体,实现区域内为农服务资源的高效联合和利用。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为农服务综合体285家,占目标计划的85.6%。

打造智慧农业,推广现代农业互联网信息技术。依托泰州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农牧旺”以及“农牧旺”手机APP,泰州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组建集农技专家、家庭农场主、农资企业、农产品加工收购企业、政府于一体的在线远程服务平台。平台免费提供给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实时发布产品出售、技术求助等一揽子需求,实现服务精准化、及时化,实现在“手机上种田”。目前平台注册用户突破4万人,成为泰州农业信息的“交汇点”。平台累计发布政策资讯5381条、通知公告1947条,开展社区交流21301余次、技术服务255次,办理农业保险各险种3228笔、在线理赔53000余笔,开展财政支农40余次、为全市6700多万元粮补提供发放依据。“12316”惠农短信服务平台实现家庭农场主全覆盖,年均发布生产技术信息超过300条。

拓展联盟功能,开展全方位保姆式跟踪服务。为解决单个主体融资难题,推动本地农资企业苏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农业银行泰州分行合作,创建“公司担保、农行放贷、专款专用”的贷款机制,为家庭农场提供农资担保贷款1300万元、生产经营担保贷款1800万元;在科技培训方面,由联盟牵头邀请扬州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各级专家,开展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农业市场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讲座,提升农场主从业技能和营销管理理念。

主要成效

形成“抱团”效应,保障家庭农场持续发展。通过发展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家庭农场不但实现了先进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适时共享,而且逐步改变了在土地流转、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为切实减少农资流通环节,确保农资质量,降低家庭农场生产成本,联盟依托泰州苏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市级农药储备及物流配送中心1个,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布局连锁经营(直营)门店超过150家。同时建成泰州农资储备配送中心网络线上订货平台并上线运行,所有农资产品在线下单,价格公开透明。依托供销社系统,建设农资配送中心、连锁店,培育农资经营服务网点,提升农资连锁网络经营服务水平。到2017年底,全市农资零差价供应率达68.6%;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发展较好的姜堰区,稻麦油三大宗农作物总节肥(折纯)2193吨,节本达4207万元。

放大“示范”效应,转变了家庭农场主经营理念。联盟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10个新型药肥以及60余个稻麦新品种,稻渔、稻虾共作等10个新模式的试验示范,现场组织家庭农场主参观考察200余场次。通过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会员的辐射带动,催生了一批“稻麦+西瓜(草莓)”“稻麦+水产养殖”等高效种养模式。姜堰区汉土家庭农场主孙飞,不仅自己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而且带动了周边十多个联盟成员一起发展,辐射面积达到4000亩。

强化“科学”效应,推动了农业科技应用推广。联盟积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截至2017年,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200余家,其中植保服务组织212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219家,为家庭农场主提供统一供秧、统防统治、订单生产、粮食烘干等服务。同时,通过家庭农场服务联盟的组织,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结合农业生产关键时节,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开展“水稻育供秧”“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等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培训的实效性得到保证。据统计,联盟成员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覆盖率达93%、水稻集中育供秧面积达87%;“植保+农机”综合服务覆盖率达98.2%,小麦、水稻机械化收获率达到98%和97%;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

构建“互补”效应,提升了农技服务质量。在联盟的推动下,形成政府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相互补充的为农服务模式。不少农资企业联合本地植保部门,创建植保、农资直供服务“一体化”的新模式,建立“植保诊断、公司配药、联盟监督”的服务新方式,为家庭农场主等开展精准植保服务。不少企业免费为家庭农场提供土壤养分和酸碱度,水稻、小麦养分和水分等理化指标测定,指导农场主实行配方施肥,建立了“产品带动、服务跟进”的服务模式。

几点思考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总结推广成熟经验做法,科学拟定扶持政策,细化优化奖补措施,扩大财政扶持覆盖面,加大对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财政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村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帮扶,重点突出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科学衡量评价,按其贡献大小进行奖补。设立担保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内农业服务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及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从单一生产环节服务向信息咨询、产品营销、品牌创建等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积极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只有不断创新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人才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技人才引进、有偿服务,离退休农技人员参与、在职农技人员兼职等机制,才能多途径解决人才供需紧张的矛盾。

逐步完善联盟服务章程。组织架构是否健全完备、为农服务是否协调顺畅、经营收费是否规范合理、利益分配是否兼顾公平和效率等,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政府部门既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又要注重调动联盟成员的自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规范和完善联盟章程,实现联盟成员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

猜你喜欢

农场主泰州农资
幸福水天堂——泰州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泰州古韵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泰州出土的两方北宋木地券 栖身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