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蜂在我国养蜂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9-01-08徐祖荫龙立炎

中国蜂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蜂蜜源养蜂

徐祖荫 龙立炎│文

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2贵州省台江县农业局

我国养蜂生产中使用的两大蜂种,一是自国外引进、以意蜂为代表的西方蜜蜂,二是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或土蜂。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万群蜂,其中意蜂为600万群,中蜂400万群。

最近20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蜂蜜”成了时尚货,消费者除自食外,包装精美的土蜂蜜还成了人们走亲访友的土特产。有些地方政府也正是看中了中蜂蜜的市场价值,所以“十三五”期间,许多地方都把养蜂列为农村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推动中蜂养殖。就我省而言,有的一个乡引入上千群,一县引入上万群,使得我省的中蜂数量,较10年前大约翻了一番。但是,由于有的地方蜜源条件差, 技术准备不足,不顾条件也要上,发展规模盲目夸大,使许多地方养蜂扶贫项目都陷入了窘境。有些地方养蜂项目失败了;有些地方虽然发展起来了,所产的蜂蜜又不能为市场消化、吸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政府部门、生产者对中蜂在整个养蜂行业中的地位、现状及所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在此认真加以阐述。

一、中蜂在我国蜂业界中的战略定位

现代的农业可以划分为主体农业、特色农业、原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立体循环农业、山地高效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等。贵州山多山大,土地破碎、分散,难以使用大型机械,农业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历来就是缺粮省,农民种地多以自给自足为主,所以我省的农业就不能叫做主体农业。

就养蜂这一行来说,也有主体和非主体之分。意蜂蜂群数多,不但蜂蜜产量高,还能生产蜂王浆、蜂胶、花粉、蜂毒、雄蜂蛹等。可以说,90%的蜂产品以及大多数量出口的产品都是意蜂生产的。因此,无论从提供产品的种类、产量和内外贸市场的占比,意蜂生产都是我国蜂产业的主体。当然在一些地区,如两广、福建、海南等南方地区,中蜂数量、产蜜量会高一些,但从全国层面来说,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尽管在产品品种、产量上比不过意蜂,但中蜂养殖在我国养蜂生产中,仍然占有不可忽视和独特的地位,这是中蜂的特性、生产环境所决定的,理由是:

第一,中蜂主要分布在山区,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形成产量,因此,可以在农村广大地区,尤其是山区,实行定地或定地加小转地饲养。不像意蜂对蜜源条件要求那么苛刻,需要长途转地、连续采集大面积蜜源来维持专业化生产;

第二,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现留在农村大多数是老人和妇女,养蜂不需要很强的体力,也适合残疾人饲养,养中蜂所需劳力比较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

第三,意蜂实行专业化生产,技术要求高,常年转地又需要较强的劳动力,取得显著的效益,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而中蜂生产的方式可繁可简,规模可大可小,灵活多样。兼业、小规模饲养,少的每户可养3~5群或10来群,作为副业生产或庭院经济,掌握技术后也可上一定规模。专业化饲养,规模大的也可养到200~300群;

第四,土蜂蜜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相对意蜂蜜而言,价位较高,能给饲养者带来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土蜂蜜生产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购买蜂产品不如城市方便,生产出来的部分产品可就地消化,加上现在人们怕买到假蜜,因此,更愿意购买看得见生产源头和生产者的蜂蜜,即使价格高一点也能接受。再说,中蜂蜜除少部分采自农作物外,绝大多数采自于山区的野花、野草,污染少,比较符合现代、绿色、天然的理念,产品能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第五,在当前的扶贫工作,党和政府乡村振兴、同步小康战略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政府扶贫针对的是农村中的贫困户,而贫困户由于文化、技术水平差,经济底子薄,抗风险能力低,因此政府养蜂扶贫项目大多选择中蜂,而不是选择技术要求、投入高,风险系数大的意蜂,再加上中蜂为农作物、果树、植物授粉,生态价值巨大,尽管中蜂养殖不能作为主体蜂业,但可以把它定义为特色蜂业、(原)生态蜂业、有机蜂业、观光休闲蜂业、山地高效农业等。

由于中蜂耐寒性好,在冬季可采野桂花、鸭脚木、刺五加(楤木)、枇杷蜜,还有各种各样的百花蜜,这些蜜种有异于意蜂生产的主要蜜种,也很有特点,这也正是中蜂蜜在市场上的卖点。因此,中蜂生产要围绕“名、特、优、稀”四个字做文章,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又如有机蜜,中蜂病虫害少,尤其是传统养蜂不用药,基本不喂糖,大多采的是山上野花,生态、绿色、环保,因此,中蜂蜜除打绿色、生态牌以外,还可把中蜂蜜当作有机蜜来看待(喂过药,喂过糖的除外)。

说到山地高效农业,只要蜜源条件好,有一定技术和规模,养中蜂年收入几万甚至十几万也大有人在。

至于结合山区旅游开发,把饲养中蜂作为观光、体验、休闲的项目,如湖北神农架、北京房山区、浙江江山县福赐德、开化县以及我省雷公山等都是比较好的例子。根据中蜂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中蜂生产要往这些方向靠,才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二、中蜂蜜的市场定位

中蜂蜜也就是“土蜂蜜”,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现在市场价位大约在80~200元之间,较意蜂而言,中蜂蜜走的是中高端市场,属于中高档产品。

农产品的价位,多来自于产品的品牌。品牌形成因素决定于产品的品种、不同的生产区域、不同的生产方式等等。比如说畜牧业生产中的土猪、土鸡,虽然比市场上的杂交瘦肉型猪、饲料猪等价位高得多,但也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是缘于品种、饲养方式(喂饲料还是喂粮食,圈养还是跑地)、出栏周期和可供应量的不同。

中蜂(土蜂)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中蜂多半养在生态条件好的山区,野生蜜源多,如果采用传统或半传统方式饲养,不用药,不喂糖,一年只取1~2次蜜,产蜜时间长,产量低,通常每桶只能割蜜1.5~2.5kg,大多在5kg以下,所以可以看作是绿色、有机产品,价格高一些消费者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三、中蜂生产、经营方式的定位

我国当前中蜂生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精细型,另一种是粗放型(也称为中蜂简易化饲养)。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现代活框养蜂,需要较高的技术,有一定的投入,管理精细,花的精力比较多,但蜂群发展快。粗放式管理是指按传统方式或改良后的半传统方式饲养,管理简单易行,投入较少,蜜源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做到不喂糖,不打药,生产的蜂蜜质量好,市场认可度高,适宜走中高端市场。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决定饲养方式、规模有以下几个因素,即蜜源、技术、劳力、市场化程度、产业化程度。自身劳力较强、技术好、当地蜜源充足(或小转地饲养),自我销售能力强,商品化率程度高,饲养规模可大些。反之,饲养规模就要小一些。两种方式饲养规模都可大可小。每户少的5~10群,多的可养百群左右(精细化),粗放式饲养甚至可养到200~300群,据说韩国有一老人用格子箱养到1000群。

中蜂主要利用零星蜜源,一地蜜源、载蜂量有限,又大多为定地饲养,所以中蜂饲养不宜太集中,一个点的规模不宜过大,要合理布局,分散放养。前面所讲一人能养200~300群(粗放型),并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而大多分散在若干个点饲养。一个点大多放置几十群,一般不超过100群。放蜂点多选在蜜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与亲戚、朋友或农户合作,农户负责蜂群安全和扑打马蜂,养蜂户则负责提供投资和技术,所得蜂蜜按比例分成(一般为三七开,投资者占七),这在很多地方都有成功的例子。国外大规模西蜂场也不都是集中在一个地点放养,据在新西兰工作的华裔刘先生介绍,为了充分利用蜜源,他所工作的养蜂场2400群蜂(主产麦卢卡蜜),分别放置在100个点上,每个点大约也就8~32群蜂。

这次笔者到浙江开化县讲学,听该县养蜂协会会长介绍,当地是山区,自身蜜源条件不错,全县有18万亩油菜,山上有野桂花、无患子、盐肤木、乌桕、枇杷,到周边及邻省还可采柑橘(江西)、枇杷(本省及安徽),因此采取精细化、规模化饲养,条件也是不错的。总之,每个地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饲养方式、规模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处条件来决定,不必强求一律。

拿意蜂和中蜂比较,意蜂场生产的产品除部分直销外,大部分交给中间商或厂家,加工销售、出口,进入了地方或全国的产业链和流通体系,商品化率高,应该说意蜂生产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化的进程。从中蜂目前的情况看,仍处于较原始的小农经济阶段,产品大多以自产自销为主。中蜂由于产品价位高,产品除少部分为商家零星收购外,大多数厂商难以接手,产销很难进入国内、国际大循环,一部分经营时间较长的蜂场,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人脉和客户,初步可以做到产销封闭式循环,但对于大多数养蜂户,尤其是近几年通过扶贫项目的养蜂户来说,尚难顺畅地进入更大的市场。要想将中蜂养殖真正成为高效农业,当然应该与市场高度接轨,因此对于将中蜂定位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地方而言,当地政府就必须大力提升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及组织化程度,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认真深入考虑市场运作、品牌建设、产加销一体,最终实现产业化,以确保中蜂养殖能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中蜂蜜源养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重庆石柱:中蜂住“别墅”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