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产品监管标准体系建设与可追溯应用

2019-01-08

中国蜂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蜂产品食品生产

辽宁省畜产品安全监察所,沈阳 110003

按照来源和形成不同,蜂产品通常可分为3类:一是蜂蜜采制物,如蜂胶、蜂蜜、蜂花粉等;二是蜜蜂的分泌物,如蜂王浆、蜂毒、蜂蜡等;三是蜜蜂自身变态发育各虫态的躯体,如蜂蛹、蜂幼虫等。我国蜂产品畅销世界各国,但其质量安全问题一度严重限制了其出口。2002年初,欧盟检出中国蜂产品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超标,随即中止了从中国进口蜂产品。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相继提高了对中国蜂产品药残检出限量[1-3]。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蜂产品安全规范化监管,实现全程可追溯成为了蜂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课题。

一、蜂产品面临的问题风险

蜂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中间环节多,整个生产过程缺乏统一标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操作安全也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风险点散布于蜜蜂饲养技术、蜜蜂遗传育种、蜜蜂病虫敌害防治、蜂机具设备、蜂产品深加工利用、蜂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等方面[4,5]。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生产过程可追溯体系不完善待建立

多数生产者仍沿用传统方式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无标准、不规范,特别是在用药方面操作随意性强。蜜蜂饲养管理无记录无档案,或有记录有档案,但不规范,达不到可追溯、可分析、可总结的要求,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在生产的源头失控。

2.生产过程伴随污染

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及蜂药频繁使用,蜜粉源植物、河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蜜蜂一旦采集沾染了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植物或水,会对初级蜂产品产生影响。

3.不成熟蜂产品

不成熟产品是蜂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之一,水分含量过高,会造成酵母菌、丙三醇等含量超标等问题。

4.掺杂造假

目前,市场上的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胶等都存在掺杂造假现象。一方面是受蜂产品低价竞争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打击了消费者信心与热情,但都直接损害了蜂农利益。

5.缺乏宏观调控

质量安全问题通常散布于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产业链长,时空跨越大,需要控制的风险因素多。而传统养蜂业规模小且松散、蜂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十分困难。

我国蜂产品加工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产品的出口。而利用蜂产品追溯链上的关键控制要素和质量控制点,在每个生产环节中都建立了相应的蜂产品质量追溯档案数据库,能有效地对蜂产品的蜂源、采购、生产、加工、检验、贮运、销售等环节进行质量安全监控和信息追溯,建立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能详细、全面的反映出蜂产品的蜂源、采购、生产、加工、检验、贮运、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方便用户或消费者追踪蜂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解决消费者对蜂产品质量的疑虑[6-8]。

二、蜂产品监管的标准体系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良好操作规范的简称,其宗旨在于确保在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人员、建筑、设施和设备均能符合良好生产条件,防止产品生产在不卫生或在可能引起污染的环境中操作,以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稳定。目前我国制药工业主要采用GMP,只有食品出口企业、保健食品企业和膨化食品企业执行我国以国标形式制定的GMP。

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即卫生标准操作规范,它是食品企业必须遵守的基本卫生条件,是GMP中最关键的,也是食品生产企业实现GMP全面目标的卫生操作规程。SSOP强调食品生产车间、环境、人员及与食品有接触的器具卫生,以及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危害预防和清洁措施,重点是生物性危害。SSOP主要包括食品用水(冰)安全、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防止交叉污染、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防止外来污染、有毒化合物的标示、贮存和使用、人员健康与卫生、虫害的防治等。

实施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前提条件是GMP和SSOP。如果企业未实施GMP和SSOP,则企业不能保证生产环境、操作人员、加工设备等外在环境卫生安全,在此境况下进行的危害分析,则处处都是关键控制点,HACCP就失去了作用。即使企业实施了GMP和SSOP,危害的风险和可接收水平也会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引入并有效运行HACCP体系,风险就能降低到可接收水平。满足GMP条件而不实施HACCP体系的企业,属于无目标的控制,会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加大,反而会因过度卫生控制,产生化学品残留问题;也容易导致生产者不理解而产生抵触情绪,加大企业风险。HACCP和GMP共同构成了一个食品企业安全控制体系主干。

Q 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英文缩写。经过强制性检验合格的产品标签可以粘贴QS标志,产品才准许进入市场销售。这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在2002年推出QS认证。我国从2004年1月1日起,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确保我国国民的食用安全。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后,五类食品合格率比实施前平均提高了30%。

蜂产品的标准和检测方面,我国于2006年制定了国家标准GB/T22000.2006。在宏观上,我国对标准的IS022000在适用性和基础条件上进行了研究,如标准应用模式、相关技术标准、基础体系以及辅助实施政策和措施等。2010年至今,国家新增《蜂蜜麻糖糕点》等5个食品加工类标准;新增贵德蜂蜜、黄龙蜂蜜等3个地理标志产品;增加了《蜂蜜管理经营》等5个管理技术规范类标准;新增了8个药残激素类检测方法和7个蜜源植物成分检测方法[9]。

三、蜂产品的可追溯应用

蜂产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实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的目标任重道远。实施对蜂产品的精准管控,建立养蜂过程的卫生规范,逐步完善供需的质量信任链,最终实现每一环节的可追溯性。

蜂产品从源头开始无记录无档案或者虽有记录但不规范等,部分蜂产品生产企业已经着手建立内部管控程序,开发相应追溯条码和平台,力求实现对蜂源、采购、生产、加工、检验、储运和销售等环节质量管控和信息追溯。通过信息公开和追溯查询,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10]。

蜂源信息方面,通过定向蜂源实现对蜂源的固定和要求,实现安全蜂源。进货信息方面,通过进货检查和进货验收,对药物残留和蜂产品品质等做综合评定,实现安全进货。

生产信息方面,通过生产资源自控、生产管理和生产仓储等环节,实现安全加工和生产。

出厂信息方面,通过出厂自检和委托检测等,进行条码或二维码等追溯码的编制赋码,最终实现出场运输。

追溯系统信息查询方面,通过扫码查询,实现蜂产品全链条信息的共享。

目前蜂产品的追溯系统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成绩,但也存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多为自发性、呈松散点状分布,只是对某些关键环节进行了适度管控,当前还缺少行业内统一的规范性质量追溯要求,缺少“一品一档”的精准管理等。但实施蜂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唯有质量的提质增效和企业转型,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蜂产品食品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蜂产品品牌建设为例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用旧的生产新的!
聚焦2019年蜂产品信息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