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2019-01-08
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机制
叶兴庆
金融机构不能根据农业农村的特点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导致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原因之一。疏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肠梗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需求端看,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有序提高集体产权的流动性。应加快修订物权法、担保法、土地管理法等现行法律,尽快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二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管理。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健全财务账簿,增强经营信息的透明度。从供给端看,一是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对涉农业务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监管和考核办法。二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上游农户的增信作用,积极发展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积极发展农户信用贷款。三是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完善村镇银行准入条件,扩大在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来源:《经济日报》)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张红宇
处理好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和城市现代化,应通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不意味着应该放缓城镇化步伐,或者是用乡村振兴战略代替城镇化战略。恰恰相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置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架构中推进,实现“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工带农”,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处理好长期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要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现长期目标需要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攻方向及阶段性任务。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粮食安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处理好总要求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我们既要按照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注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抓住重点实现突破,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工作重点、出台相应政策。准确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做到因时因地因村制宜地推进乡村振兴。
处理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注意防止“唯市场论”错误认识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来源:《人民日报》)
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需加快人、钱回流
刘同山 孔祥智
落实中央精神,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需要加快城镇人才、资金回流农村。
一方面,探索集体成员身份多样化,消除人才回流农村、发展农业的制度壁垒。可以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从农村社区的封闭性有可能逐渐打破的大趋势出发,按照“政经分离”的思路,将农村社区居民分为有集体土地股份的成员和无集体土地股份的成员,打通城乡户籍壁垒,为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带动小农户发展提供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其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工商资本尤其是农业企业,一头对接市场,一头直接带动小农户或通过合作社等中介组织联结小农户,是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引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可以总结借鉴一些试验区和试点的做法,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和相关企业以设备、资金、技术等入股,小农户和村集体以土地资源等入股,在保证小农户收益的前提下,联合成立股份公司,发展现代化的种养殖和乡村生态观光旅游等。
此外,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做好土地整治、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来源:《农村经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莫做表面文章
刘 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是衡量乡村振兴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在2020年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让农村干净起来,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做好看得见的“面子工程”,也要做好看不见的“里子工程”。
一要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投入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分治管理机制,政府财政不下乡,只管城市垃圾污水,不管农村垃圾污水。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同时,要不断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有一定经济能力管护村庄环境卫生。
二要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目前,一些地方不够重视乡村道路清扫保洁、村内垃圾收集、清运等运行机制建设,上级不检查不动,媒体不曝光不动,工作被动应付的现象相当普遍。要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要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检查机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
三要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农村往往居住分散,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很难办好,投入再多的资金也很难取得好效果。要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让群众真心支持、真心参与。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作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要有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久久为功,全力以赴。要坚持把农村环境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收入增加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标本兼治,从最基本、看得见、农民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抓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来源:《经济日报》)
美丽乡村建设,政府不能包办一切
黄祖辉
整体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应由政府主导,但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行为激励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
乡村产业兴旺与经济振兴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发挥引导作用,重点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投入引导、示范引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即使是一些具有公共性的项目建设与持续供给问题,也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为例,许多乡村之所以能实现可持续的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除了政府重视、增加投入、强化考核和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也离不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将村容整洁、生态宜居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持续推进的动力。
实践中,一些乡村环境整治,如垃圾集中处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等建设项目,往往存在村民投入积极性不高、村集体缺乏经济实力、政府长期投入有限等问题,因而一些地方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建设可持续性较差。浙江省的经验表明,在政府重视与投入的同时,还应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乡村社区环境这种“公共品”转化为可交易的“市场品”。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