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畜牧合作的“拉格日模式”
2019-01-08刘华彬袁桂英
■ 文 / 刘华彬 王 芳 袁桂英
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青海调研,其间来到黄南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在详细了解合作社情况后,夸奖合作社做得很好很出色,勉励合作社加油干。拉格日合作社采取“股份制改造、资源高度整合、生产结构调整、劳力按需分配、多元化发展”策略,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牧民收入,为青南地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被当地称为“拉格日模式”。
一、发展背景
泽库县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畜牧业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泽库县牧区产业结构单一,经营粗放效益低,随着人口的增长,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草畜矛盾突出。拉格日村是一个纯牧业村,下辖4个社174户824人,距省会西宁390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全村草场面积9.4万亩,耕地面积1118亩,牲畜存栏数7260头(只)。2010年底,拉格日村人均纯收入2512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2011年,泽库县委、县政府抓住全省全面推行草地生态畜牧业工作这一历史机遇,以保护生态和经济增收为主要目标,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为主要措施,全面展开了泽库现代生态畜牧业探索工作。为带领牧民走上生态致富道路,原拉格日村二社社长俄多发动二社36户217人组建了拉格日村专业合作社,牧民以0.6万亩夏季草场、74头牦牛入社,实行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增加经济收入,合作社以全体成员的27.47万元草原奖补资金为周转金,大力拓展虫草交易、畜产品销售等业务。2012年7月,合作社进行了第一次公开分红,分红金额达21万元,尝到了合作发展的甜头。2013年,合作社分红增至54万元。
2014年,泽库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强县”发展目标,并决心以拉格日等10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打造泽库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样板。在县农牧科技局联点帮扶下,拉格日合作社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面向全村牧民吸纳草场、牲畜、现金入股。2018年底,合作社入社牧户181户、草场9.02万亩、牲畜6404头,开设了1家宾馆、1家餐厅、1家畜产品直销店,有商铺6000平方米(192间),舍饲养殖基地2个,200平方米智能温棚1栋,培训基地1个,资产达4470.53万元。2018年,成员人均收入达15330元,累计分红资金达1799.8万元,全村实现了集中定居,结束了游牧生活。
二、主要做法
1.股份改造,资源整合。实行现金、实物入股,每股按500元算,目前共有股份47634股,折现2381.7万元。实物(牧畜、草场)评估折现入股,其中生产母羊折1500元/只,对牙牛折2000元/头,周岁犊牛折1000元/头,两岁牛折1500元/头,生产良种母牛折6000元/头,生产母牛折3000元/头,种公牛折5000元/头,一级草场折93元/亩,二级草场折83元/亩,三级草场折73元/亩,耕地折200元/亩。对于现金入股,由于富裕户和贫困户入股牲畜数量差别较大,为保证公平和缩小贫困差距,每人只能入1股现金股(500元)。为消除疑虑、保证公正,合作社与成员签订股权协议,详细记载入股草场和牲畜情况,拍摄、留存交接现场照片,每头牲畜都建立生产档案,由公证人员现场公证并出具公证书。
2.能人带动,民主管理。合作社发起人俄多,是全村最早经商的牧民,靠虫草生意、买卖土地等成为当时村中首富。秉持“一人富不算富”的朴实思想,俄多力图改变村民单纯依靠牧业深陷贫穷的困境,说服、带动其他村民从事二三产业。2011年,适逢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俄多抓住机遇,毅然停掉自己的生意,在二社走帐串户宣传合作组织的优势,使得部分牧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成立了拉格日村专业合作社,并于2014年将合作扩大到整个村。合作社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重大决策由成员大会讨论通过,还设立了15名成员代表,由15个没有理事的村民小组选举产生,代表本小组成员提出建议意见。
3.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合作社天然草场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原则,确定草场载畜量,明确放牧顺序、放牧周期、放牧时间,逐区放牧、轮回利用。牦牛实行天然放牧,近4000头牦牛分为20个牧业小组,每组配备若干名成员担任放牧员及挤奶员,工资1500元/月。藏羊实行夏季划区轮牧、冬季舍饲,配备8名养殖人员,以143元/(只·年)标准核定基本薪酬,按生产母畜数量70%为基准,产羔率大于70%的部分为养殖人员奖励,低于70%则处以600元/只的惩罚。同时,建成8000余亩青干草种植基地,除了自用,剩余部分加工后对外销售。
4.分工分业,按劳取酬。合作社设立产业组和商业组,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再分工,从事出租车、畜产品销售及外出打工等工作。2014年,合作社利用成员的600余万元草原奖补资金等,共筹集860万元,在县城修建了面积达1862平方米的宾馆及餐厅,在拉萨投资设立有机畜产品直销店,选聘村里的大学生担任管理人员,安排村里年轻人从事服务工作,解决了32名大学生及年轻人就业。因为看好村子的发展,几名村里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开办餐饮企业、超市、唐卡创作公司,带活了经济,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
5.尊重群众,循序渐进。2012年7月,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半时间就分红21万元,这对当时的牧民来说堪称天文数字,很多人不敢相信,也不得不信。于是,其他3个社的牧民强烈要求加入,但二社的成员有的不同意增加新成员,有的要求提高自己的股份占比,争执很大。2013年3月,县农牧科技局成为拉格日村联点帮扶单位,了解情况后,着手牧民协调工作,深入牧民家讲解国家惠民政策、典型事例,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茶话座谈会及宗教劝说会等,最终统一了意见,对合作社进行股份制改造,大家按平等的标准入股,成员的草场和牲畜全部入股,于2014年转型成为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向全村牧民开放,但仍留下了一个难题。2014年,全村有10户没有入社,其中6户后期入了社,另外4户是二社的牧民,在2011年合作社成立时是村里的富裕户,当时坚决拒绝入社,成员们对其意见很大,因此这4户后来想入社时,成员们提出他们的草场和牲畜可以平等入股,但现金入股不行,每家必须掏23万元,才能享受每人500元的股份,这是4户牧民所承受不起的。这个矛盾一直持续到现在,2019年,村里多次召开党员会,决定年底前让这4户也加入合作社,实现全村入社。
6.政府支持,多方合力。一是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400余万元,实施了合作社能力提升建设、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牧区畜用暖棚等项目,修建高效养殖标准化基地2处,配建了饲喂通道、排污设施、活动场、青贮窖、储草棚、病畜隔离区、消毒室、消毒池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畜牧生产条件。二是除县农牧科技局的联点帮扶,县草原、兽医、农机、有机产品管理、经管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责,给予合作社大力扶持。省农业农村厅、青海大学等的专家,多次来合作社指导工作。三是受惠于“大学生领办”政策。“大学生领办”是青海省推出的一项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支持政策,由政府选派大学生到合作社服务。目前,拉格日合作社有3名领办大学生,一人担任理事长助理,参与日常管理,一人负责文案与档案工作,一人负责财务工作。领办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思维活跃,为合作社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发展成效
1.牲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广良种繁育及科学高效养殖,合作社畜群结构进一步优化,良种比例和出栏率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牲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合作社组建时,牦牛良种率不到6%,如今良种率达70%。合作社被认定为“青海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青海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特色产业基地”“青海省十佳科普基地”“黄南州科普基地”“泽库县农广校高效养殖培训基地”。
2.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在县草原部门指导下,测算出合作社天然草原合理承载牲畜数量,共减畜3332个羊单位,实现草畜平衡面积8.1万亩。合作社建立了饲草料基地,发展舍饲半舍饲,有效解决了超载过牧和发展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结合实施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民保护和管理草场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村里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经省草原监理站监测,2016年全村天然草场平均产草量225.60公斤/亩,比2010年增加21.4公斤/亩,提高10.5%,天然草场载畜量由10.76亩/羊单位调整为13.75亩/羊单位,探索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
3.脱贫增收效果显著。通过一二三产业多元发展,合作社牧民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2016年,合作社累计现金分红680.87万元。2018年,合作社分红565.5万元,人均收入15330元,实现了全村脱贫。一个鲜明的对照是,未入社的4户牧民在合作社成立时是村里的富裕户,如今却成了收入落后户,生动直接地投射了合作与不合作的反差。
4.推进了乡村整体振兴。合作社整合了全村绝大多数的草场,建设了养殖基地,促成拉格日村在2015年实现整村异地搬迁、集中居住。在政府支持下,每家都建起了漂亮的小院和一个35平方米的商铺,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卫生室、活动广场等设施。大量村民们从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快速提高,生活其乐融融。
四、下步打算
2018年,合作社拟定了转型升级方案,就是对股权做进一步的量化。按照方案,合作社的资产、村集体资产、国家投资,包括卫生室、幼儿园等,全部折价入股合作社。整合后的股份分为4类:A股(集体股),包括村集体成员资源股、经营股、非经营股、资本股、政策股;B股(个人股),包括合作社成员资源股、经营股、资金股;C股(保障股),包括管理人员股、大学生领办股、孤寡老人保障股、教育教学激励股、残疾人保障股、其他股;N股(服务股),包括技术股、市场信息股、其他股。股份的分类与设计,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利益。
2019年底,村里剩下的4户将吸纳入合作社,实现全村百分之百入社。2020年开始,合作社将全面开启转型升级,最终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转变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牧业变产业、成员变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