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滩歌林场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9-01-08保庭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甘肃天水741314
●保庭耀(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 甘肃 天水 741314)
1 林区产业发展现状
滩歌林场位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西北角,属西秦岭北坡,渭河流域上游,地处武山县西南部,东邻武山县沿安乡、四门镇,南接岷县锁龙乡、马坞乡,西与黑虎林场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04°41′~104°58′,北纬 34°27′~34°39′。区内植被种类繁多,属北方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滩歌林场作为秦岭林区的一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和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带动周围县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滩歌林场建立了以朝阳产业带动生态旅游、以种苗培育促进朝阳产业发展的格局,抢抓武山县全域旅游示范县机遇,以创建国家全域型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按照构建大景区、开拓大旅游、推动大产业的思路,全力打造以卧牛山、山水沟为依托的省级生态旅游休闲胜地,以国家旅游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出发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形式,以滩歌林场龙台森林生态文化体验所为示范点,紧紧依托卧牛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3A级景区,集森林观光旅游、家庭式休闲、森林养生和康养、融合产业、文化及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发展平台,努力形成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相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实现生态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利双赢。
1.1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滩歌林区现有卧牛山省级森林公园1 处,景区总面积7 448hm2,景区由卧牛山、雨庵沟和将军庙3 个景区组成,面积分别为 1 153hm2、1 357hm2和4 938hm2,森林垂直分布带明显,风光旖旎,景色诱人,森林覆盖率达46.6%;龙台度假村游客服务中心1 处,建筑面积 4 552.23hm2,可容纳 80 人住宿,150 人就餐;森林生态体验所1 处,可同时接待100 人体验。
1.2 苗木培育产业发展现状
建立绿化苗木培育基地86.67hm2,长期储备各种规格绿化苗木70 余万株,形成了以青海云杉为主的多规格绿化苗发展趋势,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旅游绿化产业服务的苗木生产销售基地,为周边地区的旅游绿化提供了丰富的苗木资源。
2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化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
就滩歌林场的现有林业产业化水平而言,首先还存在着规模小,大多数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停留在初级阶段,市场竞争能力弱,产业创新不够的问题;其次是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优势产业少,竞争力不强,朝阳产业后劲不足;再次是林产品市场缺乏专业化,运用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具有适应市场竞争的品牌,给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强;除此之外,森林食品、林副产品产业链条不长,深加工缺乏吸引市场机制,相当一部分仍停留在传统的初加工方式上,经济效益低下;另外,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制度不健全,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系不紧密,坐地等客、被动销售的问题较为突出,产、供、销的一体化经营基本无法实现。
2.2 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目前滩歌林场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生产领域,经营规模小,初级产品比重大。缺乏带动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极低。另外,缺乏具有优势的林业高端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森林康养、养生和休闲体验方面)也是制约因素之一,如不抓紧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将成为未来林业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2.3 产业长效的资金链不足
近些年,国家和省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滩歌林场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但用于林业产业建设方面的投资少,加之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林木林地抵押贷款等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给社会和林农投资的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林业产业还存在着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吸纳社会投资较少等问题,无法满足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大量资金需求与长效资金链缺乏之间的矛盾是产业发展的又一挑战。
2.4 生态旅游宣传的力度不够
滩歌林场的生态旅游业还停留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体,多途径、多层次宣传森林旅游知识和旅游信息思路不广。森林生态旅游营销网络不健全,利用林场网址宣传不够,信息更新不及时。
3 发展思路
由于资源、自然、经济、区位的差异,滩歌林场应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建立自己特有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旨在形成以资源培育为主导,集约经营的现代产业区,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规模效益。同时以保护为前提,发展以森林公园、森林生态体验所和龙台旅游度假村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和绿化苗木销售为依托的朝阳产业。根据自然格局、主导产业的差异和建设构想,结合林区实际,提出滩歌林场“两区、两地、一基”集生态旅游建设、苗木繁育、林下经济三位一体林业产业发展新布局。
3.1 抓住两区生态旅游产业建设
主要发展滩歌林场区域内的卧牛山森林公园景区和龙台森林生态体验区。以特色林业观光为陪衬,发展以森林公园、生态体验、旅游度假和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以龙泉、牛舍将军庙等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紧紧抓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突出生态特色,以卧牛山、山水沟、天爷梁、太皇山和圈子沟为依托,打造自然观光旅游路线,同时重点发展贺岷公路沿线村特色农家乐。突出古迹特色,着力打造魁星阁、明清古街、镇兴堡、泰山庙、万华寺、宋代摩崖石碑和牛舌将军庙为主的古遗迹精品旅游线路。突出文化特色,以旋鼓舞、社戏、马社火及高脚子等民间文化活动为依托,以春节、端午节等重大节庆时间段为重点,集生态体验休闲为一体,打造家庭式旅游和特色地域文化旅游路线。同时,注重协调保护与开发,立足原始生态环境,保持其自然特色和原始风貌,融合山水风景、民俗风情等进行旅游开发,在承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开发旅游项目。
3.2 扩大两地育苗基地建设
现有南沟绿化苗基地和龙台绿化苗基地两个育苗基地。在两地现有绿化苗木基地86.67hm2、长期储备苗木70 余万株基础上,继续加大苗木培育力度,扩大培育面积,提高培育质量。加强优势树种云杉的培育,形成从种子采集到小苗培育销售到大苗销售的完整培育销售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开发景观树种的培育。
3.3 巩固林下经济基地建设
实践证明,林下经济具有林场增效、林农致富的双重效果。滩歌林场要以林药、林菌、林菜和林禽等模式为主积极发展林下立体经济。通过发展和种植中药材、林下食用菌、乌龙头、香椿、荠荠菜、蕨菜、洋槐芽、苦菊、蒲公英、鸡娃菜、苜蓿和椒芽等一些当地特色林下产品,逐步形成林下特色种养殖基地区,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吃绿色菜、游森林景观,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4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秦岭既是我国南北气候、文化、地理、风俗习惯等的时空分界线,又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更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不仅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有丰富的自然宝藏和生态资源,这有数不尽的奇花异草和独特的地理地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基因保存库之一,滩歌林场位于西秦岭北坡,渭河流域上游,占据极其特殊的位置。为此,滩歌林区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绿色意识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转变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朝着生态化产业发展,把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可持续发展,为幸福林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