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牛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管理
2019-01-08冯建刚张志强拓守珍柏丽
冯建刚,张志强,拓守珍,柏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卫 755000)
近年来,随着牧场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经产牛单产水平和高峰奶产量与国外奶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头胎牛上仍有较大的差距。而育成牛培育的好坏,决定着奶牛泌乳遗传潜力的发挥,也决定着奶牛的终身产奶量,最终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生产中应根据奶牛育成期的生理变化和消化代谢特点,给育成牛创造最佳的饲养管理条件,采用科学的培育技术满足育成牛的营养需求,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发育,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饲养育成牛,无论是饲料、时间和设备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其成本占牧场生产成本的25%左右,其中饲料的投入约占50%[1]。育成牛饲养的目标是在22~24月龄时达到初产体重并产犊,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和减少饲料的投入;而营养管理对育成牛发育和生长至关重要,尤其高效而又经济的饲养管理对降低饲养成本和增加胎次泌乳量尤为重要[2]。只有当育成牛的初配体重和分娩前、后体重分别达到成年母牛体重的55%和94%、85%,才能获得最大的产奶量和经济效益[3]。育成牛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产犊月龄和产犊时的体况。对于初产目标为24月龄,平均成年体重为680kg左右的荷斯坦牛来说,从出生到24月龄产犊的日增重推荐为0.8kg/d。但成年母牛体重的变化取决于品种和遗传潜力,这与品种间的差异有关[4]。要评估育成牛的体况是很困难的,并且简单地使用成年奶牛的平均体重作为起点,不能准确反映出育成牛的真实体况。维持最佳的增重有利于育成牛的生长发育,增重过快或慢都将延长配种、产犊时间,且增重过快还将导致难产和围产期疾病、增加饲养成本。每个牧场遗传潜力的差异导致了育成牛不同月龄有不同的体重。管理者可通过育成牛12月龄体重来评估13月龄时能否达到配种的理想体重。
1 育成牛的生长发育
了解育成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助于改善牧场的饲养和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奶牛遗传潜力。犊牛断奶后继续发育,蛋白质和肌肉沉积率高,脂肪增重率低。从断奶到初次配种期间,日增重为0.9kg的育成牛达到配种和产犊的天数显著缩短。犊牛在3~9月龄时,乳腺的发育速度比其他器官快,并且在这一时期会受到营养水平的影响。当摄入能量过多时,脂肪沉积在乳腺组织中,乳腺上皮组织细胞增殖减少,继而影响胎次的泌乳性能[5]。最新研究表明,在断奶期间额外的能量增加了乳腺实质组织,但未观察到育成后产奶量有所改善。在育成牛配种前,日粮中应含有足够的代谢性蛋白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此阶段要避免过多的能量摄入,以减少配种前脂肪的沉积。在这期间,除了肌肉、骨骼和乳腺生长之外,育成牛瘤胃进一步发育,微生物数量不断增加。随着瘤胃体积的增加,延长了粗饲料在瘤胃的发酵时间,粗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随之提高。配种后青年母牛的发育应注重维持适当的生长速度,同时尽量减少体重的过度增加。由于奶牛妊娠后三个月导管系统开始分化成分泌性腺泡,乳腺的生长速度是机体其他组织的2~4倍,因此妊娠阶段决定了乳腺中分泌细胞的数量,进而决定了未来的产奶量[5,6]。随着青年牛的发育,蛋白沉积率降低,脂肪沉积率增加。此时即使给予营养水平较低的饲料,或者饲喂限饲的高能量日粮时,奶牛的体重也会快速增加。在此期间,脂肪组织过度沉积会对奶牛机体产生负面影响,如引起代谢疾病[7]、难产增加[8]和产奶量降低[9]等,因此需要控制育成牛体况以防止乳腺中脂肪的沉积。体况评分是管理人员监测奶牛和牛群体况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生产中应使用这一方法。
2 育成牛生长发育的营养管理策略
给育成牛提供过高或过低的营养都会对其成长带来影响。日粮营养水平过低造成育成牛发育迟缓,在初配时体格过小,乳腺发育受阻,影响产奶性能;过高则导致育成牛过肥,脂肪易沉积在乳腺内,导致终身产奶量下降。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奶牛的体型、体重、乳腺的发育,影响其终身泌乳性能。断奶后,大多数的营养策略是让育成牛以最佳的速度生长,用最少的饲料和成本投入,以确保育成牛在适宜体况和22~24月龄期间产犊,同时不延长饲喂时间。优良的繁育计划能使育成牛在合适的年龄和体重配种,并以高参配率和怀孕率确保其在目标月龄产犊。为了提高饲料效率、减少饲料投入和粪便产量,要限制育成牛能量过多摄入,防止过度肥胖;同时,降低脂肪的沉积有助于控制体况。与泌乳牛相比,育成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较低,所以生产中往往选择营养价值低的粗饲料调控能量的摄入和脂肪的沉积,但这又会导致饲料效率降低。因此,生产中应以牧场的管理能力、设备和饲料成本为基础来决定采取何种营养策略。
限制饲喂是管理育成牛的策略之一,其核心是在满足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营养需求下,在较低的采食量下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限制饲喂可控制青年牛过度肥胖,通过减少饲料用量来提高饲料效率,同时增加体重,减少排泄量。限饲日粮应具有较高的营养水平,必须满足育成牛维持和生长的营养需要。限饲与自由采食不同,自由采食模式一般给育成牛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日粮,促使其加大采食量。如果日粮不平衡,饲喂脂肪含量高的日粮会导致饲料效率降低,体重增加和体况过胖。Hoffman[10]以干物质为基础,通过增加玉米、豆粕的含量,降低玉米、燕麦青贮比例来配置三种不同能值水平的日粮饲喂育成牛,以含有67.5%TDN的日粮自由采食,70%和73.9%TDN的日粮为限制饲喂日粮,并分别占其自由采食日粮的10%或20%。结果发现,限饲的育成牛体重增长相近,干物质摄取量减少10%~20%,粪便排泄量减少10%~25%,饲料效率提高30%;而氮和磷的排泄量在自由采食和限饲的育成牛之间没有差异(牛对日粮中这两种营养物质的摄取是相似的)。Zanton和Heinrichs[11]比较了35周龄育成牛自由采食高纤维日粮和限饲高精料日粮的效果,在试验中两者所获得的营养几乎没有差别,结果与Hoffman的结论相似。然而,饲喂营养水平高的限饲日粮会导致腹围增加,这是由脂肪沉积引起的。此外,限饲饲喂的育成牛投产后乳脂率和校正奶量增加,可能是由于动员了体脂而促使产奶量增加。同时限饲对瘤胃容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Kruse[12]研究发现,育成牛自由采食与限饲15%或20%的采食量,在瘤胃体积、消化体重、产后体重和产奶上没有显著差异。
对使用限饲策略的成本需要考虑,因为日粮可能包含其他的营养成分导致饲料成本增加。Bach和Ahedo[13]采用霍夫曼的模型计算了限饲日粮的饲料成本,与自由采食低营养水平日粮的牛相比,虽然限饲日粮的饲料成本高于自由采食的日粮,但是粪便排泄量和养分损失都有所减少。实施限饲的饲喂模式需要精细的管理,以确保育成牛最佳的营养摄入量,避免过度饲喂或饲喂不足的情况。饲喂全混合日粮时,需要定期检测饲料中干物质含量,防止其微小变化影响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应根据育成牛的营养需要平衡限饲日粮,并随着其体型的增加来调整其采食量。饲喂限饲日粮后,牛会有侵略性的采食行为,大部分饲料在1~2h内被消耗掉;此时应及时推料使牛能接触到日粮,否则可能会导致肩部擦伤和内蹄磨损。限饲时,应保证有充足的采食空间,能确保每头牛在同一时间内都能接触到日粮。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日粮也能控制体重和防止育成牛过度肥胖。但是,以玉米青贮为基础的日粮可能会给育成牛带来过多的能量,导致体况过胖和泌乳性能的降低。育成牛只能消耗大约体重的1%的NDF,该标准可用来平衡日粮,控制采食量和体重。也可利用粗饲料调制日粮能量以降低脂肪沉积,降低奶牛代谢疾病和难产等问题的发生。
3 总结
鉴于后备牛阶段的重要性,育成牛的发育和生长是牧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其适宜的生长速度,以保证其后续的生产性能。由于后备牛的培育周期较长,不同品种、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且后备牛没有统一的饲养管理标准,各牛场饲喂模式和日粮组成差异较大,因此,研究不同日粮组成和不同饲喂模式下的营养水平对后备牛生长发育的最优化日粮,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12月龄前的增重率应根据设定的初产月龄、成年母牛的体重以及适当的营养方案来制定。目前,国外有关后备牛生长发育及其营养调控的研究较多,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关注度多集中在成年泌乳牛上,更关注乳品质。而很多研究表明,从后备牛阶段抓起,研究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对育成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机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奶牛遗传潜力,这对于优质后备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