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奶水牛产业发展综述
——发展历程及趋势建议

2019-01-08黄加祥黄锋诸葛莹陈明棠唐庆凤方文远罗华韦升菊

中国奶牛 2019年12期
关键词:拉菲奶水水牛

黄加祥,黄锋,诸葛莹,陈明棠,唐庆凤,方文远,罗华,韦升菊

(1.中国奶业协会奶水牛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193;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研究所,南宁 530001)

1 我国奶水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历程

1.1 品种资源的引进及利用

1.1.1 品种资源情况

目前我国共有水牛品种29个,其中地方品种26个,引进品种3个。中国水牛属沼泽型水牛,各地方水牛并属同一品种即中国水牛,按体型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按地理分布分为滨海水牛、湖区水牛、高原水牛、华南水牛四个群。地方水牛包括海子水牛、盱眙山区水牛、信丰山地水牛、鄱阳湖水牛、峡江水牛、江汉水牛、恩施山地水牛、信阳水牛、陕南水牛、德昌水牛、宜宾水牛、涪陵水牛、贵州水牛、贵州白水牛、兴隆水牛、东流水牛、福安水牛、富钟水牛、西林水牛、盐津水牛、滇东南水牛、德宏水牛、槟榔江水牛、温州水牛、滨湖水牛、江淮水牛等;引进品种为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和地中海水牛。

1.1.2 品种引进及品种特性

1.1.2.1 摩拉水牛

1957年6月,我国在印度购买的55头摩拉水牛运达广州港,农林部分配给广东20头(公牛2头、母牛10头、母犊牛8头)、广西35头(公牛3头、母牛17头、母犊牛15头)。

1993年印度国家奶业发展局和印度国家奶业研究院赠送4个血统的摩拉水牛细管冷冻精液300支。1995年,印度国家奶业发展局再次赠送了4个血统的摩拉水牛细管冻精2000支。

2008年,根据广西1957年以来有关摩拉水牛各项实际记录统计:摩拉水牛公犊初生重36.4kg,母犊初生重34.9kg。公牛2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为363.0kg、123.7cm、135.2cm、172.0cm,36月龄为536.2kg、134.6cm、145.9cm、197.1cm,成年为725.7kg、145.0cm、155.6cm、224.7cm;母牛2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为362.6kg、121.6cm、133.6cm、170.3cm,36月龄为466.3kg、129.6cm、144.4cm、189.3cm,成年为596.3kg、137.5cm、157.8cm、220.4cm。母牛平均泌乳期为281.6d,平均泌乳量1780.8kg,305d产奶量为2067.4kg。全乳固体含量16.4%,脂肪含量6.3%,蛋白质含量4.3%。种公牛24~30月龄可开始采精调教训练,初次采精为34.7月龄,平均可利用年限为7.0年;母牛发情周期为21.9d,初配年龄为32.5月龄,初配体重为362.6kg,妊娠期309.8d,头胎产犊年龄为42.9月龄,平均产奶6.0个泌乳期。

1.1.2.2 尼里-拉菲水牛

1973年周恩来总理出访巴基斯坦,贝·布托总统赠送了50头尼里-拉菲水牛,分配给湖北25头(公牛5头、母牛20头)、广西25头(公牛10头、母牛l5头),均系育成牛,公牛19~33月龄,母牛30~54月龄。

1999年,我国从巴基斯坦引进尼里-拉菲水牛细管冷冻精液5214支,共16个血统。

2008年,根据广西1974年以来有关尼里-拉菲水牛各项实际记录统计:尼里-拉菲水牛公犊初生重37.8kg,母犊初生重35.9kg。公牛2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为361.3kg、123.2cm、134.3cm、170.7cm,36月龄为537.9kg、131.7cm、146.0cm、196.3cm,成年为738.3kg、143.1cm、156.8cm、225.9cm;母牛2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为357.2kg、121.1cm、131.2cm、168.3cm,36月龄为469.9kg、129.0cm、144.9cm、190.0cm,成年为637.0kg、135.3cm、155.6cm、213.0cm。母牛平均泌乳期282.0d,平均泌乳量1878.6kg,305d产奶量为2163.3kg。全乳固体含量17.5%,脂肪含量6.5%,蛋白质含量4.2%。种公牛24~30月龄可开始采精调教训练,初次采精为36.0月龄,平均可利用年限为7.1年。母牛发情周期为21.9d,初配年龄为33.0月龄,初配体重为357.2kg,妊娠期307.6d,头胎产犊年龄为43.3月龄,平均产奶5.1个泌乳期。

1.1.2.3 地中海水牛

2007年广西水牛研究所首次从意大利引进地中海水牛冻精10700支,经检疫后,2009年起在隔离牛场分别用于我国现有的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以及本地水牛的人工授精,都能正常繁育后代,品种间人工授精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总平均受胎率为58.82%,情期受胎率良好。经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测,地中海×摩拉、地中海×尼里-拉菲杂种公牛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XY,母牛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XX,地中海×本地水牛杂交后代染色体出现多态性,与摩拉×本地、尼里-拉菲×本地相同,染色体有三种类型,分别为2n=48、2n=49、2n=50。

经对地中海水牛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前期(0~12月龄)的有关数据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地中海水牛杂交后代之间的体温、呼吸、脉搏等生理数值和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差异,与先前引进的摩拉、尼里及其杂交水牛相似;各种组合的杂交后代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地中海各种组合的杂交水牛怀孕期在312.37~322.89d之间,平均为314.11±12.07d;12头育成地中海杂交水牛的人工授精和产犊记录显示,初产年龄最早为88 7 d,最晚为11 85 d,平均为1029.71±130.32d。

至2014年底,统计的3头达到305d泌乳期水牛,305d产奶量为1967.47kg,最高日产8.57kg,平均日产6.45kg。经乳成分分析测定,总固形物含量19.55%,非脂固形物含量10.26%,蛋白质含量4.54%,脂肪含量8.25%,乳糖含量5.27%。

2015年,广西华胥公司、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分别从澳大利亚引进了59头(公牛10头,母牛49头)、45头(母牛)地中海水牛。这些牛在中国的适应性能良好,公牛已经生产冷冻精液,推广至广西、云南、江苏、广东、江西等地,母牛生产性能优良,日产奶量达10kg。

1.1.3 杂交改良

1.1.3.1 杂交改良初期

1958年,广西开始利用引进的摩拉公牛与本地母水牛进行杂交试验,1963年,水牛人工授精工作开始在全广西推广。广东省从1963年起利用引进的摩拉水牛杂交改良本地水牛。之后福建、湖北、河南、江西、云南、四川等省逐步开始利用从广西引进的种牛推进杂交改良。

1973年9月陕西省开展了摩拉水牛精液冷冻的探索性试验,1974年广东省也开展了这项研究,之后陕西、广西、广东、贵州、湖北、四川先后研制成功水牛精液的颗粒冻精和细管冻精,并应用于生产。

1974年全国水牛改良育种技术协作组成立,1974-1984年,参加开展水牛杂交改良的共16个省(市、区),全国杂交水牛从16930头发展到15万头。1985年据16个省(市、区)不完全统计,开展水牛挤奶的有50多个县,挤奶母牛3000多头,总产奶量300多万kg,最高个体产奶量达3 800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乳肉兼用水牛新品种选育也取得重大进展,育种牛群已达肉用水牛头,育种核心群母牛泌乳期平均产奶量2 330kg,最高达4 000kg,乳脂率8.11%,产肉、生长发育指标均已达到或接近育种目标。

1989-2005年,以广西、云南、广东为代表的部分省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继续推进水牛杂交改良工作。

1.1.3.2 杂交改良进度加快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广西、云南作为全国首批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试点区,共20个县实施了奶水牛良种补贴,头数达到20万头;提供项目冻精的种公牛站3家,供精种公牛79头。2008年后继续扩大实施范围,2010年扩大到广西、云南、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广东、海南、贵州九省、区,补贴数量达到43万头;全国有资质提供水牛冻精的种公牛站共6家,分别是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云南恒翔家畜良种科技有限公司、大理白族自治州家畜繁育指导站、武汉兴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光大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家畜冷冻精液站,供精种公牛130头。2015年继续在广西、云南、安徽、福建、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八省、区补贴52万头奶水牛,供精种公牛站7个,分别为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云南恒翔家畜良种科技有限公司、大理白族自治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安徽天达畜牧有限公司、江西天添畜禽育种有限公司、武汉兴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光大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供精种公牛160头,其中摩拉水牛82头,尼里-拉菲水牛69头,槟榔江水牛9头。2013-2015年全国每年补贴52万头,累计已补贴配种本地母水牛156万头,按配种受胎率50%计,累计繁殖成活杂交水牛至少70万头,按12月龄的杂交水牛售价比同龄本地水牛高1000元计,累计新增产值达到7亿元。

1.1.3.3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奶水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广西和云南是南方地区奶水牛产业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广西从2000年重新开始加大水牛品种改良工作力度,“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广西共杂交配种110.39万头和184.72万头,产犊29.24万头和81.81万头,奶水牛存栏量快速增长,种源优势明显。每年可生产摩拉、尼里-拉菲良种水牛300头以上,细管冻精65万支。水牛冻精推广到贵州、云南、海南、湖北、陕西、安徽、福建、湖南、四川、广东、河南、上海、浙江、江苏、江西15个省市区;水牛品种改良体系完善,品种改良进程加快,2010年杂交配种母牛28.35万头,产犊14.71万头,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提高到46%。

云南省政府自实施“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后,把奶水牛产业作为云南奶业和特色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到2010年,全省存栏纯种河流型水牛4510头(能繁母牛3871头),其中槟榔江水牛4046头,摩拉水牛252头,尼里-拉菲水牛212头,经过改良的杂交水牛有198072头(能繁母牛75981头);全省99个县开展了水牛冻精授精改良工作,占全省129个县市的76.74%,牛冻精改良配种服务站点1346个,专职改良配种人员2438人,当年配种母牛439953头,人工授精比例占能繁殖母牛总数的42.8%,“十一五”期间共杂交配种179.6万头,产犊28.8万头,受胎率42%~47%;奶水牛规模养殖场74个,存栏13622头,其中100~199头规模场15个存栏1943头,200~299头以上规模场17个存栏4128头,300头以上规模场10个存栏5540头;奶水牛专业合作社35个,覆盖2869户535887人,存栏奶水牛4767头;奶水牛协会18个,奶水牛养殖小区115个;涉及水牛奶加工的企业有9家,日处理能力34t,实际日处理10.35t。

在广西、云南奶水牛产业开发的影响和带动下,广东、福建、贵州、河南、湖北、江苏、四川等省的奶水牛产业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1.1.4 种质资源利用及创新

1.1.4.1 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的血统更新和提纯复壮

1995年和1999年利用引进的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冻精进行种群的血统更新和提纯复壮,并在南方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开展杂交选育工作。通过广泛调研、生产性能记录资料收集和统计,广西水牛研究所制定了《摩拉水牛 种牛》(GB/T 27986-2011)和《尼里-拉菲水牛 种牛》(GB/T 27987-2011)两个国家标准,并均于2012年正式颁布实施。标准规定了种牛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品种特征、产奶性能、繁殖性能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种牛的品种鉴别和育种。之后,以国家标准为基础,通过补充和完善原有种牛档案,以种用水牛养殖流程为主要对象,研究3种水牛的饲养、繁育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同时进行系谱管理、跟踪和分析计算,建立主要水牛个体、群体及生存环境的信息采集及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对个体系谱的跟踪,建立育种繁育管理决策系统,选用良种公牛冻精以人工授精纯种繁育为主,并利用多种繁殖技术加快育种进程。

2011-2015年,共繁育合格种牛(6月龄)628头,其中摩拉水牛300头(公牛158头、母牛142头),尼里-拉菲水牛328头(公牛165头、母牛163头)。2015年底,广西水牛研究所存栏摩拉水牛199头,尼里-拉菲水牛173头,摩拉水牛305d实际泌乳量2240.0kg,最高产3667.0kg,尼里-拉菲水牛305d实际泌乳量2627.7kg,最高产3 498kg。引进的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冻精有效解决了种群的近亲繁殖,种牛质量逐步提高,现存栏种牛均为引进冻精后代,部分父系已显现优秀的产奶性能。

1.1.4.2 地中海水牛的培育及应用推广

2007年,广西通过引进的意大利地中海水牛冻胚和冻精,与我国现有的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开展杂交组合研究,培育新品系(新类群),组建良种水牛核心种群,利用胚胎移植繁育地中海水牛67头,利用人工授精配种生产河流型杂交牛犊140头,生产地中海-本地杂交水牛42头。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3年,广西应用地中海水牛冻精改良本地水牛,人工授精配种母牛4573头,受胎或生产地杂水牛1655头。至2015年6月,已产下杂交水牛近千头,且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生长发育及适应性良好。

1.1.4.3 乳肉兼用三品杂水牛培育

广西水牛研究所建所初期着重开展品种纯繁和乳肉兼用三品杂水牛新品种培育研究,并繁殖一批三元杂水牛,其体重体尺无论公母都高于杂一、杂二代和二代横交牛;其中18月龄公、母牛平均体重分别是(467.0±52.6)kg和(396.2±40.6)kg,2岁达到(575.5±77.5)kg和(502.5±49.0)kg;18月龄公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0.1)%和(43.2±8.5)%;第一个泌乳期产奶量(1683.4±351.6)kg,乳脂率(8.7±2.1)%。

1.1.4.4 良种繁育和种源生产供应

截至2018年底,广西水牛研究所存栏河流型良种水牛共888头,其中摩拉水牛478头(公78头、母400头),尼里-拉菲水牛 255头(公45头、母210头),地中海水牛155头(公35头、母120头),年供种能力为250头。建所以来向南方各省共推广种牛2000多头,2015年在获农业部批准实施良种工程的全国7个奶水牛供精种公牛站中,入选82头摩拉水牛种公牛,69头尼里-拉菲水牛种公牛。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存栏种公牛75头,其中采精公牛55头,年产冻精59万剂;广西华胥水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地中海种公牛于2016年开始生产冻精,母牛开始纯繁,目前存栏地中海核心牛群共177头,公牛16头,年产冻精10万剂。

云南省大理州家畜繁育站共存栏种牛46头,年产冻精48万剂,其中存栏摩拉水牛种公牛8头,母牛20头,尼里-拉菲水牛种公牛4头,母牛12头。

湖北省种公牛站共存栏种公牛70头,其中摩拉水牛种公牛12头,尼里-拉菲水牛种公牛8头,地中海水牛种公牛15头,年产冻精15万剂。

1.2 奶水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1.2.1 奶水牛产业的起步

1988年,据统计,全国有广东、广西、四川、海南、浙江、湖南等省(区)开展水牛挤奶工作,挤奶牛数4116头,年产奶464.33万kg。其中广东省已有11个县的2590头水牛用于挤奶,年产奶量282.5万kg,并形成了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水牛奶源基地。广西在南宁市郊扶持了31户水牛专业户,成年挤奶牛有179头,产奶量一般都达到1 500kg,高的达到2 500kg,每户每月净收入400~800元,年收入1万~2万元的有6户。水牛奶、肉加工也有较快发展,广西水牛研究所附属乳品厂利用水牛奶生产杀菌奶12万瓶,酸奶2万瓶,奶油1.5万kg,销售收入13万元;广西灵山县建立一个小型牛肉巴加工厂,收购本县周围的杂种水牛进行加工。

1988年4月,农业部在广东、广西、四川三省(区)各设立2个奶水牛产业开发试点县,1991年增加湖北、湖南两省,试点扩大到5省12县(其中广东7县),其后,又在全国各地推广水牛奶的开发利用。到1995年,奶水牛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如广东形成了粤东、粤西、粤中三大奶源基地,水牛挤奶发展到28个县的93个乡(镇)334个自然村1995户,挤奶水牛达9150头,产商品奶6480多t,获利4500多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并办起了形式多样的乳品厂,解决了奶农的后顾之忧,进一步促进了奶水牛业的发展。

1.2.2 《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奶业区域开发示范

1996年5月,《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在北京签署,总投资511.2万欧元,执行期6年,项目区包括云南、广西、广东三省。1997年6月项目正式启动。宗旨是支持中国南方各省水牛发展,特别是通过育种计划挖掘水牛役力、产肉、产奶的潜力,改善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和贫困山区农民的经济状况,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满足项目区以及其他地区对水牛肉和水牛奶的需要。

2002年12月,云南、广西、广东项目区通过欧盟组织的终期评估验收。项目期间,项目区累计投资达人民币5604.6万元,其中欧盟资金1782.5万元,配套资金3822.1万元。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各级政府加大了水牛开发的力度,在良种繁育、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牧草加工、母牛挤奶、水牛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都进行了探索和试验,成效显著。通过项目的辐射作用,推动了广西水牛杂交改良和奶水牛产业工作的开展。2002年底广西开展杂交改良工作的县达64个,比项目实施前的16个增加48个;6年累计杂交配种母水牛22.67万头,产杂种水牛约10万头;2002年挤奶水牛达到1600头,产奶量2 350t。

项目的成功实施加快了广西、云南、广东奶水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贵州、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地继续开展水牛杂交改良和奶业开发,加强了水牛从原来役用向奶用方面转化的意识,同时为我国奶水牛开发提供了经验和发展模式。

1.2.3 新时期南方奶水牛产业开发

1.2.3.1 规模养殖渐显

广西水牛存栏40 0多万头,居全国之首。“十二五”期间共杂交配种母牛121.3万头,产下杂种小牛64.05万头,奶水牛存栏量快速增长,到2017年奶水牛存栏达5.35万头,能繁母牛达3.24万头,水牛奶产量达2.65万t(约占全区奶产业的30%)。2014年,云南全省水牛存栏364.6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08.83万头,占水牛存栏量的29.84%,存栏奶水牛43178头;规模养殖主要集中在潞西市、盈江县、梁河县、陇川县、腾冲县、广南县和巍山县等地,50头以上的奶水牛规模养殖场共51个,总计有奶水牛9134头(能繁母牛5987头),其中50~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2个,有奶水牛1583头;100~199头规模场9个,有奶水牛1183头;200~499头规模场17个,有奶水牛4745头;500~999头规模场3个,有奶水牛1886头。2014年底广东奶水牛养殖户共793户,存栏奶水牛6032头,其中:1~19头的有759户,存栏奶牛3701头,占61.4%;20~99头的有31户,存栏奶牛1681头,占27.9%;100头以上的有3户,存栏奶牛650头,占10.8%。福建奶水牛存栏0.86万头,主要分布在漳州市所辖区域以及泉州市的晋江和龙岩市的上杭县等少数地方,其中漳州市7573头、晋江市576头、上杭县310头;挤奶水牛主要集中在漳州市,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多数规模在1~5头之间,最大的饲养户饲养71头奶水牛。此外,湖北、贵州、浙江等地也有小规模杂种水牛挤奶。

1.2.3.2 水牛奶加工业发展迅速

2006年8月广西皇氏甲天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纯鲜水牛奶”产品通过出口检验开始出口香港;2010年1月广西皇氏集团在深圳证劵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5年广西皇氏集团代表南方奶水牛产业成为中国奶业20强(D20)联盟成员;2015年广西桂牛水牛乳业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2016年,以皇氏、百强、壮牛、桂牛4家乳品企业为引领,广西水牛奶年加工能力达到14万t,水牛奶产品销售额达到2.9亿元;2018年广西壮牛水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水牛奶收购量达1 150t,水牛奶产品销售额达e"pa万元。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水牛奶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水牛奶收购量达3 375t,水牛奶产品销售额达开研究有.5万元。云南省腾冲市艾爱摩拉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水牛奶收购量达621.5t。各省形成了稳定的终端产业链,水牛奶加工业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崭露头角。

2 我国奶水牛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建议

2.1 我国奶水牛产业发展的趋势

2003年7月初,受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小组委托,中国科学院组织张新时院士等8位专家组成“中国大力发展奶水牛问题”考察组,对广西奶水牛产业发展情况作了详细考察,并向国务院提交“中国高速发展奶水牛业的建议”专题报告。报告的主要观点:①让牛奶也强壮中华民族,让卸下犁耕的水牛再肩负起强壮民族的重任;②世界最大的乳品市场形成于极低起点的奶水牛业;③高质量的第二生产力(水牛奶及其制品)与低成本的第一生产力资源(饲草)构成了发展奶水牛业的优势;④我国奶业格局的战略调整,应侧重于构建热带、亚热带奶水牛区;⑤应以奶水牛业驱动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新农业模式与产业链的发展;⑥发展奶水牛业有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目前正值不可错过的高速发展机遇;⑦建议:将发展奶水牛业列入规划纲要,纳入农民增收计划、扶贫计划,建立示范基地县,从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与重点扶持。

2.2 未来南方水牛产业发展模式构想

2.2.1 构建生态友好、资源循环的发展模式

根据“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十六字方针,水牛产业的发展应立足水牛规模化清洁养殖和南方大宗农作物的资源化利用,坚持“生态、循环、增效”的理念,以规模化养殖为基础,以大宗农作物种植为载体,以牛粪有机肥及秸秆饲料为纽带,将规模化养殖与大宗农作物生产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宗农作物种植-秸秆饲料-水牛规模化养殖-牛粪有机肥生产-大宗农作物种植”的农业立体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粪污、秸秆等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生态友好、资源循环”的多赢目标。

2.2.2 构建跨省联合、协作有力的良繁体系

以广西、云南、湖北现有种源基地为基础,组织有关南方地区育种、繁殖方面的专家组建“南方水牛育种协会”,以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地中海水牛和槟榔江水牛为主要品种,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利用现代生物繁殖技术和常规繁殖技术,快速扩大种群规模,适时组建核心育种场、纯繁场、种公牛站,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参与良繁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并实施《南方乳肉兼用水牛遗传改良计划》,主要内容:初步建立奶水牛个体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初步建立奶水牛品种登记体系;初步建立种牛遗传评定和公牛后裔测定体系;建立健全优秀种公牛冷冻精液推广体系。

2.2.3 构建区域集中、示范有效的品改体系

除品改基础较好的地区外,其他南方各省可选择牛源相对集中、交通便捷的区域,重点建设和完善乡、村两级配种站(点),配备液氮罐、液氮运输车、配种器材等设备;强化乡、村两级基层配种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培养本地配种员,组建一支扎根本土的品改队伍,集中有限的优良冻精开展品种改良;争取配套资金对配种员和产下杂种犊牛的户主进行奖励,提高配种员的待遇,鼓励户主留养杂种犊牛,扩大改良的示范效应。

2.2.4 构建母犊留养、公牛育肥的培育体系

杂种犊牛流失,特别是母犊的流失直接影响奶水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杂交改良示范区要鼓励企业、养殖场或养殖大户收购断奶犊牛,鼓励大中型企业建设专业的杂种犊牛培育场,尽可能的保障本区域内的杂种犊牛不流失,公犊可进行育肥,重点是要把母犊培育成为奶水牛,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争取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夯实奶水牛产业发展的基础。

2.2.5 构建规模养殖、标准统一的奶牛体系

要依托乳品加工企业和品改基地,大力推广家庭牧场和规模示范场两种模式。家庭牧场以50头规模起步,规模示范场以300头规模起步。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建设示范牧场,以生态友好、资源循环的发展模式要求制定统一的建设、生产和管理标准,推进养殖场(户)标准化改造,形成独具南方特色的奶水牛生产体系。

2.2.6 构建品种多样、均衡供应的饲料体系

除要加强天然草山草坡的管理和利用外,还要针对南方水牛产业的饲料来源特点注重秸秆饲料资源和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一是要大力开发大宗优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资源的应用,特别是区域性特色大宗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加快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加强优质饲草品种(豆科、禾本科)的选育与推广,建立多品种化的当家牧草;三是加强不同资源类型饲料加工贮存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饲料贮存期以达到均衡供应的目的;四是利用生物制剂提高粗饲料利用率。

2.2.7 构建特色高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要以水牛乳品加工企业为核心,联合有关研究机构,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同时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工艺、设备,以参与国际化竞争为目标,开发出突出水牛乳特色的系列高值化产品。要避免与黄牛乳制品同质化竞争,实施水牛奶品牌战略,将重点放在高附加值水牛乳制品的研制与开发上。对传统特色水牛乳制品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及产业化开发。建立原料奶质量标准及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研究制定乳制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2.2.8 构建肉用突出、品质争先的肉牛体系

可依托品种改良示范区,建设不同规模的杂种水牛育肥场,大量收购产下的杂种水牛公犊,充分开发当地饲料资源,利用杂种公犊牛生长迅速、肉质鲜嫩的特点,开展不同生长阶段肉用杂交水牛饲养关键技术以及提高杂交水牛肉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提高育肥效果,生产出高蛋白低胆固醇的优质水牛肉,并摸索出不同区域的育肥模式。

2.2.9 构建优势互补、重点突出的支撑体系

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以科研合作的形式,建立跨省区、跨学科、跨单位的合作研发与应用示范科技团队,把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大学、技术推广以及企业等有关水牛开发方面的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组合起来,形成南方水牛乳肉开发的基础技术力量,根据产业的发展重点在水牛良种选育、繁殖新技术、营养饲养、饲料开发、乳品加工、疫病防控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撑。同时适当引进意大利等奶水牛产业比较发达国家的水牛开发专家,联合开展水牛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工作。

2.2.10 构建内外联动、协同创新的国际合作体系

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求实高效、共同发展”为原则,在水牛科技领域深入推进跨区域、跨国界的联合研究工作。通过“项目-人才-基地”的国际合作模式,汇集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水牛科学研究团队,培育中意水牛联合研究中心、中-英-新水牛营养调控联合研究平台、中-美水牛乳制品联合研发基地等重大项目,并将优势技术辐射到东南亚,推动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同创新水牛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并为我国建立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多边合作关系做出积极贡献。

2.3 我国奶水牛产业发展的建议

2.3.1 产业保障方面

(1)提高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南方发展水牛乳肉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南方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南方水牛乳肉产业尚处起步阶段,而这个产业是一个投资周期较长的农业产业,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产业启动、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都需大量投入。因此,政府必须长期采取强有力的保护和扶持政策。

(2)加强政策支持

南方水牛乳肉产业的发展对南方畜牧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将促进南方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奶水牛产业有潜力发展成为我国奶业的第二支柱,同时水牛乳肉产业将成为南方农民增收和扶贫的重要途经。建议国家把南方水牛乳肉产业作为南方畜牧业新的增长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上的重点扶持,通过5~10年的产业培育,努力建设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水牛业生产体系,实现南方水牛乳肉产业化。

(3)加快制定国家奶水牛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

奶水牛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为防止无序发展,应切实加强政府对水牛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加快编制国家奶水牛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防止盲目冒进。

2.3.2 科技创新方面

(1)加强基础性研究

水牛是一个开发程度较低的畜种,就世界范围而言,其相关研究的深入程度和广度远不及其他畜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支撑奶水牛业发展的基础性单项技术的自主开发和攻关,并通过组装集成形成相应的技术体系。其领域涵盖奶水牛的遗传育种、良种工程、繁殖技术与改良、疫病防治、营养需求与配方、饲草种植与饲料生产、饲养管理,以及奶、肉及其制品的研制与开发和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等。

(2)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鼓励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实行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攻关,打破过去只注意单项技术研究的传统,把重点转向推动技术的组装集成和产业化,力求取得重大的突破;加强良种水牛活体采卵、超数排卵以及性别控制等关键技术的攻关,进一步提高胚胎生产效率、质量以及胚胎移植的受胎率,完善和提高水牛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建立MOET与联合育种体系,加快水牛遗传进展,提高奶水牛繁殖力和生产性能;开展奶水牛疫病防治技术攻关,全面提高对奶水牛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技术水平。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形成支撑奶水牛业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3)加强高附加值乳制品的研制和开发

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乳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挖掘和发展民间水牛乳制品,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特色水牛乳制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

2.2.3 体制机制创新方面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南方水牛乳肉产业要创新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自由流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水牛乳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拉菲奶水水牛
赛水牛
82年的拉菲为什么总也喝不完
我国奶水牛选育步入现代分子育种时代
水牛喜欢水里钻
喝拉菲还是藏拉菲?
小水牛
胸部大小和奶水多少有关吗
云南省奶水牛品牌建设浅析
拉菲——贵族身份的象征
水牛救了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