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9-01-08应益华

中国农业会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会计学产学研应用型

应益华

一、引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财税体制改革迈入了新时期。作为财政工作的基础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会计改革面临繁重而艰难的任务,需要一大批社会人才尤其是高端会计人才奉献聪明才智。会计人才对于国家人才体制的构成是必不可少的,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增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推动力。高校的最终使命是培育出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送锐意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校变革和人才培养的主要义务之一,对于落实我国人才强国策略具有深重的意义。人才培养的成果是估计一所学校教学水准的基本依据,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路径,对高等院校破解其发展壁垒,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校企协作创新为社会产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事业追求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成就人才,教育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密切相关。会计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训大学生在日后仅作为一名专业从业人员,而是为了训练他们日后具有专门性人才应该有的能力和素养。这表明了教育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联系。

(一)环境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开始向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创新化迈进。当下的会计教育培育出的学生不符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因为经济环境的改变,使社会企业对会计学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转变。新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对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许多变动,会计实践的日益深化,会计职能的逐步扩大、会计手段的逐渐发展,都对高校培养会计学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育出符合要求、基础扎实、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强的高质量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实现地方高校会计学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匹配,对目前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现行的企业发展离不开会计人才的推动,这也表明了高等院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改革的必要性。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作为我国目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方式,日益得到重视。随着我国会计学理论知识的更新变化及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高要求,各地方高校也在不断探索新型培养模式,极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学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

大量新兴行业和经济形态,形成了大量新的会计业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及应用型的会计学人才需求增加,越来越看重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会计学人才能够使用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管理,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应用型会计学人才的培育对企业的成长甚至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已经步入创新推动、内生增长的新成长阶段,其中建设“以企业为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为着力点,创建科研与教育联动创新的体制”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之一,我国高等院校要同广大企业、研究院所进行深入协作,踊跃推动协同创新,这是新发展阶段下提出的新要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前对跨组织合作创新的一种突破,将势必推动我国各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发展。

三、地方本科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发展现状

韶关学院会计学专业以“培育出掌握经济、管理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操作和研究、教育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是学习会计、税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为韶关本地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却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

韶关学院虽然开设了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程、手工记账实训、ERP系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这些模拟类型课程一般是以教师引导或者教材模拟为主,与实际会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该学科的研究投入、人才培养与教学所占的比例不均,对产学研协调创新内生动力不足。而且学科教师把较多的精力都放在发表论文和开发科研项目,使得会计学实践教育模式和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具有落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即便是花费很多的心力,短期内想要获得较理想的结果也比较困难。从目前来看,韶关学院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渐稳定下来,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其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以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理论课和实践课相互结合,而且其理论教育与各高校大致相同,相差不大。

(二)主要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狭窄,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脱离实际。当前,韶关学院设立的实践教程一般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而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教程的实习训练较少,一般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税务操作实训,学生没有机会亲手填写申请税务登记报告书、纳税登记表等,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即便是针对操作层面,也多以虚拟的企业为主,如金蝶、用友等会计应用软件,其涵盖面及难度远低于现实企业。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会计学的理论是重点,但获得丰富的应用经验或实践能力几乎是盲点。目前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大多以模拟实训为主,一般是在有关教程如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完成后开始模拟实训;或者以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周期的相关业务和以前年度的相关信息为前提,来进行企业会计实务模拟的教学模式。这些年来,实践内容也在不停地更新改变,但因为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政策落实力度不到位等,使得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社会实践。

2.强调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忽视培养其管理能力。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管理会计发展比较迟滞,为企业成长提供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关键是在运用相关信息确定策略、实施方案、控制和评价经营活动,其定义和方式对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通过加强管理会计应用,促进现代公司机制的完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形成企业独立经营、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建设管理会计体制是适应会计科学发展的正确决策,是我国特色会计体制自我完善的具体表现,是促进我国会计工作变革的关键所在。韶关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学关注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训练,譬如教学的一般方式为会计模拟实训,它是将会计业务处理作为教学重点,注重训练学生对会计相关信息的生成能力。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其管理方面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假若现在的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停滞在核算型业务处理方面,即使学生在学校中很好地完成了课程任务,其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所以单一层面的教学形式在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层次不高。地方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重要性的了解不够,一些学校对产学研合作形式的抉择分析不深入,且大多数企业经营比较注重短期利益。现在的高校不只是要培育人才和进行科研,还要满足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高校只有与企业互相合作,才会了解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市场的要求,掌握学科发展的动态,才能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的成效。企业和高校对产学研合作缺少总体规划,高校培养出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与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不适应。虽然学院已经意识到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加与企业的合作,但是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邀请教师到合作企业协助生产管理,或者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举办知识讲座,传授企业管理经验等。

4.现有的会计学专业协同创新形式单一。协同创新理念主要应用于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从外部来讲,协同创新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之间,为了达到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发展,各高校之间,在教师发展、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努力的一种方式;从内部来讲,是为了达到学校各部门、学术领域的协同发展,各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整合课程体系,各专业共同分享知识与资源的一种方法。从各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整体形势看来,现阶段的协同创新存在很大的阻力,尽管协同创新理念在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过程、校企合作环节、教师理论教学中不断被提及、被强化。从韶关学院现阶段本科教育的实践来看,目前已经开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校内公共资源、基础课程共享等方面。以校企合作为例,学院会计专业的协同创新主要采用的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学生实习、企业家进课堂、学校教师对企业进行理论培训等方式,但是允许学生进行财务方面实习的企业极少,这是受到企业财务信息特殊性限制或者企业规模限制,这都对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产生了阻力。而且一般本科院校与知名本科院校不同,高校学生众多、企业需求少且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在与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活动中,学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使得企事业单位和组织对于一般本科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不够,从而高校与企业间协同创新项目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也就很难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协同创新。

四、构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这几个关键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和提供自身资源,在政府、金融机构、科技中介等共同扶持下,一起参与研究生产的协同创新活动,为社会输出高内涵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该模式是高校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教学模式的进程逐渐加快,高校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也在渐渐深化。因此,应逐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教育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强化产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采用各种方式,踊跃与地区内的企业进行协作与沟通,开拓出与企业结合的多种途径。校企协作的主体是企业,所以应把企业放在关键位置。但在我国,受到传统作风以及经济环境条件的影响,企业与高校协作的积极性较低,大部分企业的开放性不够,在产学协同进程中不够主动。所以在创建校企同盟的阶段,工作的重点是要有效地调动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踊跃地加入到整个产学协作的进程中来,更好地展现其主体地位。

2.增强企业与高校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的可靠性。企业和高校彼此目标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交流十分重要。为了确保产学合作的高效开展,企业和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在实际的协作过程中,高校在注重创新性的同时,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来赢得企业的支持。而企业应为大学的研究项目给予技术上的支持,认同大学的科研能力,并且在科研转化力上展现出主动性。因此,校企之间应该多交流、多互动、多协助,从而使校企合作切实地发挥出整体优势。

(二)以协同创新为向导,修订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学生的依据和执行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理论性强的专业不同,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教师参与,还应该包含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企业财务经理等参与其中,听取有关专业人员建议,通过教师社会化,培养出了解企业、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更好地提高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因为这些专业人士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采用创新的方法,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考虑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培养方案学生实践部分的可行性。为了将协同创新的模式作为下一步高校需要推进的工作之一,应该将专业人士引入培养方案的修订中,使该模式的实施逐渐常态化。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培养目标应更加明确清晰,还应考虑国内外主流会计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学实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各种主流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如相关的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以及国际上的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USCPA(美国注册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各高校可参照这些职业资格考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或环节,更好地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培育出高质量的会计学人才。

(三)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

1.通过创新网络教学平台,增强产学研的建设。当前,信息技术在课程学习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会计教育网络资源也相当丰富,强调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协作性,教师若能在施教计划中利用学生的先课程经验,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会计课程的教学成效将产生有利的影响。利用网络实施教学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现行的会计网络资源还不是十分充足,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仍然重要。

2.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高校会计课程的实施是会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更好培养高校会计学应用型人才,需要增强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度。对于创新发展对会计学应用提出的需求,各地方高校应对课程教学和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变革。为顺应科技发展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充分设立会计实务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动和协调机制,做到理论和实务密切结合,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与岗位相匹配。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开展实训课程,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师教学的形式,提高授课的效率,并且规范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提高老师和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学校不仅要训练学生会计核算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去认识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让学生根据工作的需求去主动学习,让学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高等院校应该按照本校的特色,保持共赢互利的协作原则,促进校企双方长久合作,从而确保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教育模式持久有效衔接运行。

3.鼓励教师和企业“零距离接触”。激励教师走向市场、走向企业、走向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重,实现共赢。在信息时代中,信息更迭速度不断加快,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者,教师更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学习新的学识内容,进行继续教育。而产学研协作是高校教师继续自我教育,补充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补充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且将科研的果实转变为物质生产力,从而将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把企业作为师资培养基地,校企无缝对接,培养出更能适应企业需求、更有竞争力的学生。

(四)培养具备地方特色应用型会计人才

为及时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动态,应进行广泛深入调研。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及时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要求的变化,把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展现专业特色。会计人才培训方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入整个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恪尽职守、诚实守信和脚踏实地的从业人员,着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实操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会计学人才的真正意义,在于促进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我校地处粤北山区,可以结合本地优势,在会计学人才培育时注重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以地方经济需求来定位专业方向和确定培养目标,密切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会计教育教学,培育出可以解决地方问题的实用会计人员。通过充分利用地方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改革教学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现地方特色应用型会计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上,高校积极性很高,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办学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成为了问题的关键。高校总是希望企业能够支持自身的科研项目,而忽略了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问题。地方院校不仅要为企业输送会计学人才,还要帮助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吸引地方企业的参与。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企业更加注重长期技术能力的成长,从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使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竞争力,带动行业升级。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高等院校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修正、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不断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并与地方企业多沟通,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循序渐进,才能培育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改变,对从业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逐渐增加,高等学校人才供给与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更加明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会计学生已不符合现代企业的需要,改革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各地方高校的迫切要求。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会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模式。地方高校应立足于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顺应社会变革对会计学人才的需要。地方院校应用型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高校应坚定不移地发挥人才优势,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紧跟时代进步的趋势,确定以人才培养为本的宗旨,联合社会各方的力量,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与学校及科研院所的共同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输入科学技术和高素养的应用型会计学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学产学研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关于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表彰决定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伙伴关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