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2019-01-08
作为共产党员,姚树华时时刻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高电压技术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姚树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常年奔波于星罗棋布的发电厂、变电站,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无悔坚守一线
1983 年, 姚树华在清华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毕业,来到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已30余年。30 多年来,他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了无数次设备故障分析与抢修,在关键技术上树立了权威,并且沉下心来在发电厂、变电站搞科研,为自治区电力技术创新默默耕耘。目前,内蒙古电网已建设成为装机5000 多万千瓦、500 千伏主网架的现代化电网;姚树华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内蒙古高压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1995 年是实现蒙电进京的关键年,姚树华进入了重点项目专家组。他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工作,无暇照顾怀孕的妻子,甚至在妻子生产时,也没能陪在医院。面对妻子的抱怨,姚树华总是说:“不是我不爱家,不是我不惦记你,实在是现场离不开人。等工程完了,我一定多陪陪你和孩子,带你们出去转转。”承诺许下了,可他却总是食言,直到孩子5岁了也没能兑现。对于家人,姚树华心里藏着深深的愧疚。
对于电力职工来说,一座座变电站是心中的敖包,电网有多长,脚下的路就有多长。为了解决内蒙古东西长约4000 公里统一联网遇到的技术难题,姚树华主持了全国首次35 千伏过电压现场测试,带领大家连续奋战3 天,操作260多次,终于选出了最佳方案,将过电压从峰值200 千伏限制到了60 千伏,攻克了真空开关截流过电压高的问题,填补了该项技术国内空白。当东西两股电流成功合环的那一刻,姚树华和同事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回想起当初为了一个数据,在寒风中无数次测量;为了修改一个方案,在灯光下彻夜不眠;为了结果具有代表性,在茫茫雪地转战上百公里……就为这一刻,所有付出都值了。
带头攻坚克难
2010 年6 月的一天,姚树华正在上海出差,晚上11 点20 分接到电话,巴彦淖尔东郊变1 号主变压器因雷击起火。设备故障就是命令,姚树华立即赶回呼和浩特,又与同事连夜赶赴巴彦淖尔。到现场一看,起火的变压器损毁严重,有人提出返厂修理,可这需要3 个月的时间和400 多万的费用。更严峻的是,如果这期间2 号主变压器及线路再有异常,就会造成几万户居民停电、几十个企业停产的局面。不返厂的话,150 兆伏安主变压器瓷套烧没了、本体严重变形,这样的现场检修国内没人做过,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技术难度太大了。姚树华顶着巨大压力,细致检查变压器,发现铁芯和线圈是完好的,于是他提出采用真空—短路联合干燥方法进行现场修复。在长达半个月的修复中,姚树华始终坚守在现场,分析每一个数据、检视每一道工序,评估检修成果。最终各项试验全部合格,变压器一次投运成功,实现了国内首台150 兆伏安变压器着火后的现场修复。
2015 年、2016 年,内蒙古电网相继发生两起500 千伏罐式断路器瓷质套在防爆膜未破裂、运行正常条件下炸裂故障,炸裂产生的瓷质碎片散落于方圆60 米范围内且造成了多台电力设备受损,严重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姚树华带头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从复原的炸裂瓷质套管断裂纹理分析炸裂过程,并进行模拟推演和炸裂所需能量估算、瓷质套管内部电场强度三维分布计算分析、同型号套管炸裂录像多帧数据对比分析、SF6 密度继电器响应时间实验以及500 千伏复合套管内部电场三维分布计算分析,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对500 千伏瓷质套管炸裂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了结论。
为了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自治区用10 年时间建设了全国最大规模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减少几百万吨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但是,风力发电厂地处偏远,电网结构薄弱,过电压问题突出,经常会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为攻克这一难关,姚树华带领高压团队顶着呼啸的寒风,在零下30 度的工作环境中检测设备运行参数,每天工作10 多个小时,最终采取了变压器中性点电阻接地、馈线加装保护等技术措施,改造后的风电设备安全稳定性显著提高。
30 多年来,姚树华潜心研究和解决电力系统各类复杂问题,重视培养年轻人和建设人才团队,把一腔热忱献给了电力事业,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已被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
30 多年来,姚树华潜心研究和解决电力系统各类复杂问题,重视培养年轻人和建设人才团队,把一腔热忱献给了电力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