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2019-01-08施建璋
施建璋
《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提出了要求,各地内审协会每年也积极举办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这与会计继续教育一样,是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性和政策性的培训,以适合新时期,新内容、新要求发展需要。但笔者觉得目前这种培训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提升空间。
一、存在不足
目前举办的培训班一般都笼统地进行培训,就像在山区,教师在教室上课,既有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又有五六年级,还来自不同地方。由于内审成员既有新老成员又是来自不同行业,有行政事业单位,制造企业、金融系统、物流行业、农经系统等。这样的培训班,作为授课老师很难把内容讲到节点上。新内审成员希望能够听到如何开展审计,重点是内部审计程序具体应如何操作,而老内审成员希望能够听到实战经验介绍,如何剖析舞弊行为的存在。而这两部分内容都需要实战经验介绍,也就是案件,而现在的培训往往缺乏这方面内容。
二、建议:
(一)扩展培训思路
笔者认为,由于内审成员每年都在新老替换,有的新吸收进来,有的换岗或退休。他们的基础是不同的。而现在这种培训班不分基础,不分系统,效果相对要差些,培训结束后收获不大。假如能够区别对待,对新吸收的内审成员,着重培训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笔录制作等在审计实践中急需要用到的审计文书的制作,以及在编制上述文书中应当注意的那些问题,培训班应该多作介绍,使新内审成员尽快进入实战角色。许多内审组织,在审计时并不注重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的编制,因为有的不知道如何编制。同时,还应介绍审计操作流程和审计方法并介绍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而对于那些老成员来说,应该注重审计技术的培训,如何灵活运用审计技巧,如何查处舞弊行为,如何提高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如何使自己在岗位上尽快作出业绩。
(二)在培训内容上应当增加一些与审计工作相关的知识
如《党纪处分条例》《最高检公安部86种经济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刑事诉讼法》《刑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作为内审人员也应当掌握。事实上许多内审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案件线索因分不清是违纪、违规还是违法和犯罪,把一些已经触犯法律的案件当成一般的违规、违纪处理或者干脆没处理,使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逃脱了应有的法律制裁。经过对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审人员能够正确区分那些是一般的财务处理不当问题,那些是违规违纪问题,而那些案件属于犯罪行为应该移送相关部门,如果移交应如何移交。由于中国的经济环境与国外不同,再加上思想意识、文化底蕴、社会背景、人员素质、法律制裁等不同,不能只追求与国际接轨。而对于绝大多数内审组织来说,特别是乡镇内审组织、国有企业内部组织和行政事业单位内审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履行保卫国家的财产不受侵害。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所辖地国家审计机构仅靠那么几个国家审计人员能承担起所管辖的审计责任吗?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内审组织维护好社会经济秩序,提高内审组织查处经济案件的能力。特别需要突破的,就是如何在审计取证方面下功夫。假如在审计中发现舞弊行为,就得进行审计取证,如涉及到舞弊的会计凭证、账簿、明细账户。证据不仅涉及到舞弊资金如何取得,还涉及到舞弊资金的去向,还需要从银行或对方单位获取佐证,查明资金去向,需要对涉案当事人获取笔录,可以邀请检察院或纪委的同志上课。
(三)应根据不同性质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
可以提供案例,让内审成员在培训班上自由组成若干个内审组。进行模拟审计演练,就像模拟法庭一样,考验内审成员“实战”基本功。把存在舞弊的资料放入案例中,看那个内审组织能够准确判断分析出来,然后,如何取证。内审人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单位,他们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同,如金融业、制造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培训效果会更好,更能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在“实战演练”中,来自不同的行业和单位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由于内审成员知识面的局限性,所以,通过培训班上与其它单位有机组合成“内审小组”,可以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特别是内审成员想要有点作为,就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就要求掌握一些相关知识,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更显著,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培训方法具有灵活性
如可以安排到一些优秀项目的内审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关于审计档案的建立和保管,我们常常说要审计资源共享,但在实际操作和培训内容中很难真正看到审计资源共享。如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和如何建立审计档案,通过组织参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