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中国筷子比日本筷子长

2019-01-08文/王

北方人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东南亚筷子亚洲

文/王 笛

最近一些年史学领域对“碎片化”的批评多了起来,特别是对物质文化的研究最容易被人诟病,因为在物质文化的研究中,很难与政治、经济、国家等“宏大问题”联系起来。但是晴佳兄的这本《筷子》,对这个争论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回答:哪怕是研究日常生活的小物件,也是可以回答大问题的。

知道晴佳兄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是2011年。剑桥大学出版社请我审查他的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计划大纲,写一份出版的可能性报告。当时便觉得这个课题非常有意思,思路很新颖,而且也非常有意义,便向出版社竭力推荐。2014年,收到出版社寄来的书稿,请我审读,并希望我写一段推荐语。阅读书稿以后,所学东西甚多。

晴佳过去多做史学理论,这项个案研究,显示了他研究风格的成功转型。由于他过去善于处理宏大的理论问题,当他进行这项相对微观的研究时,能够把视野放得很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便为出版社写下了下面这段话:“这是一本非常有可读性、资料丰富的文化史,对于每天在亚洲乃至其他地区有着15亿人使用的用餐工具——筷子,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

不久前,收到了这本书的中文版。因为对晴佳的研究我已经比较了解,这次利用读中文版的机会,重温了这本书。这个中文翻译本与英文原版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正如晴佳兄在中文版前言中所说的,又补充了不少的中文资料,翻译本比英文原著资料更丰富。于是便边读边写了下面的感想。

从日常发现深层文化

人类学家多年前便开始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如张光直在1977年便主编了一本有关论文集,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本学者对筷子的使用,对筷子使用的传统及其在日本文化中的影响进行了多项研究,包括一色八郎、向井由纪子、桥本庆子等。这些学者研究了日本使用筷子的起源和传统、中国古代筷子习俗的形成等。

筷子起源于中国,但是对筷子的研究在中国却是近年来才受到重视,晴佳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这本书从跨文化和比较的角度,对东亚和东南亚的筷子使用的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作者追溯了筷子的起源,描述了筷子过去两千年的历史,探索亚洲饮食文化变化背景下筷子的重要性,分析筷子的不同风格,以及筷子文化的多样性,描述了筷子在东亚各国宗教仪式中扮演的角色,分析筷子在政治、历史、文化、文学、传说中的象征意义。

筷子与勺的长期搏斗

根据考古资料,筷子最初出现在中国是在新石器时代,用作烹饪工具。直到公元前4世纪,人们都习惯于吃热食时,用筷子准备和处理食物。勺子是主要的饮食工具,筷子处于次要的地位。筷子由各种材料制成,包括金属、象牙、骨头,但更常见的是竹子和木材,它们价格低廉且易于制作。由于有这种优势,使筷子越来越普及。从10世纪开始,筷子逐渐超过勺成为最常用的餐具。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筷子发生的三次显著变化改变了筷子的使用方式。首先,由于人们在汉代开始食用小麦面粉食品,开始用筷子来食用面条、饺子等。在唐朝以后,筷子使食用米饭更方便,筷子最终取代了勺子。筷子的传播,经历了“自下而上”的过程,先在下层社会阶层的人群中流行,并逐渐被精英阶层所采用。

筷子不仅仅是用餐器具

尽管筷子主要用作取食的工具,但也被用于许多其他场合。因此,筷子在亚洲社会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不仅限于用餐,也作为礼物,还用作宗教、占卜、算命的工具。二战后,当亚洲食品进一步传往亚洲以外的地区时,筷子也成为亚洲食品和文化传统的一种象征。

通过对东亚和东南亚使用筷子的各种方式的比较,晴佳还讨论了筷子的其他功能,包括用于宗教和文化仪式、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由于各地的饮食文化和烹饪传统不相同,东亚和东南亚的筷子使用,也发展出不同的方式、习俗和礼节。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使用的筷子在形状、材料和长度上都有不同。例如,为什么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往往更长呢?因为自14世纪以来,中国人习惯于在一张大方桌上一起吃饭,长筷子更方便从桌子中央的碗中取菜。相比之下日本的筷子更短,因为日本人是分食,他们没有必要用长筷子到桌子中央夹菜。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筷子不仅作为餐具,还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来展示它们的重要性,例如对宗教仪式和其他活动的意义。筷子也成为一种常见的葬礼物品,因为人们认为,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死者到另一个世界也是要吃饭的。

跨国和跨文化的筷子

筷子最早出现在中国,后来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因此晴佳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中国,而是扩展到东亚、东南亚乃至更广大的范围,他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来观察这个器物。

例如晴佳描述了东亚和东南亚“筷子文化圈”的形成。不同的人使用筷子作为饮食的工具,也形成了不同的使用方式或风格。公元前5世纪,这种用餐工具逐渐传播到中国周边地区。越南似乎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便有使用筷子的记载。到公元7世纪后,韩国和日本的绘画中也描绘过筷子。因此,筷子文化圈基本上是在唐代形成的,因为这期间中国、朝鲜、日本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所以直到今天,韩国和日本使用筷子的方式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传统。

筷子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了亚洲饮食文化和社会生活,形成了筷子文化。从远古时代开始,亚洲人的食物消费主要是谷物,中国人开始最常吃的谷物是小米,后来大米成为东亚和东南亚的主食。小麦(面粉)的烹饪和食用,如做面包、饺子和面条等,都对筷子作为取食工具的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筷子对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和泰国人等的重要性,用筷子的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非常之大,从而筷子的使用几乎传遍了全球,虽然各地区使用筷子的人口相差很大。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中餐、日餐、泰餐馆,以及它们经营的外卖,把筷子的使用进一步普及,即使他们中不少人只是在吃中餐、日料、泰餐的时候才使用筷子。因此,筷子在亚洲以外的世界中,具有了象征性的文化意义。

猜你喜欢

东南亚筷子亚洲
说『筷子』
竹筷子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筷子礼仪
亚洲足球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