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但不要思虑过度
2019-01-07山口势子著李玲译
[日]山口势子著 李玲译
我会在入睡前,躺在被子里进行愉悦的思考。对于那些不可解的、让人心情灰暗的事情,我尽量不去想。比如,一时疏忽给人带来了麻烦,不经意的发言中伤了别人等。
思虑过多,晚上就睡不好觉。这时我就会让自己干活,打扫打扫家里,直到累得筋疲力尽,躺床上呼呼就睡。让自己忙起来,暂时与思虑之事保持距离。
忙起来,把忙碌作为悲伤和痛苦的临时避难所,等心情平静下来,再一点一点去整理。越是大的心理创伤,缓慢的心理恢复越是重要。此时即便不停地思考,灰暗的心境下也不会得出什么好的结果。小时候母亲对我说过:“流着眼泪看事情是看不清的,把眼泪擦干再看。”
静心思考,然后得出适合自己的答案,就可以积极向前迈步了;若是思考一番责难自己,就会掉进烦恼的深渊,看透这两点很重要。思考的诀窍就是:要有两种视角,一个是向自己发难的声音,另一个是拥护自己的声音。
理解这点,在因事情失败非常失落时,也能客观看待并发现其中的可取之处,进而积极奋勇向前,逆袭成功。
另外,思虑过度时,大脑中的信息就会处于膨胀状态,此时就要想:“这种情况下的优先顺序是什么?”如果把东西分散在各处收纳,等到用时,“这个也没有,那个也不在”,顿觉乱七八糟。大脑也是如此,一旦情感及想法一团糨糊似的待在脑子里,置之不顾,想要传达的语言就不知该如何说出才好,反倒拿不定主意。
整理物品要先分类,分成“使用、保留、处理”三类之后再做考虑,头脑整理也是如此。首先要把大脑中的信息分为“重要、保留、不必要”三类,然后把一件重要的事拿出来,暂时把其他信息都屏蔽。重要的事着重思考,解决之后再着手处理保留事项。将不必要的信息从大脑中清除即可,多余的事情堆积在大脑中,人就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经过头脑整理,不再思虑过度,各种事情就都拎得清了。
麻烦事其实是优先顺序很明确的事情,但“怒火中烧”这种情绪状态则会让人难以厘清优先顺序,这时就要正视一下“最让你恼火的事”,然后想想“为什么它让你如此生气”,是他人的态度让人讨厌,还是过去也发生過类似的情况让你产生了心理阴影。及时探明怒火的源头,就会了解到是不是因为同一原因而苦恼,这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线索。
自己盘算着拿主意,或者随意地漫想,会对身体有害。说起来很不可思议,据说即便有意不去想,无意中仍会不停地去想,思虑过多就无法自主控制。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鸡尾酒效应”,比如在学校教室嘈杂的环境中,依然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人的声音,就是因为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我们仍会注意到那些自己需要的信息。
欲止住不去想,就要走出去。偶然间进的一家书店、拿在手里的书,或许会给你启发,与朋友不经意的聊天中或许某句话就能让你顿悟“原来如此”!有很多事情答案不在自身,而在自身之外。比如,跟一个以前就是“迟到王”的朋友外出时,到约好的时间后又等了一小时她还不来,就会被弄得心烦意乱。其他朋友看到时说:“你对这种我行我素的人期待太高肯定不行啦!她本来不就是个迟到王吗。”“不能对人期待太高”,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下点醒了我,我一直苦恼“为什么就不能再努力一点呢”,原来是我对自己期待太高,给自己一种无言的压力啊。我想,这或许就是无意识中注意到的对现在的我有用的信息吧。
思考时要厘清优先顺序,但也不要思虑过多。保持距离,屏蔽无用信息,这是解决顽固烦恼最好的捷径。
(摘自《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