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 至

2019-01-07晓睿

故事大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扁食医圣张仲景

晓睿

2019年12月22日

农历十一月廿七

星期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气候也就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餃子的传说

每年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有一年冬季,张仲景在返回家乡的路上,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不禁心痛不已,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做“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物之一。

猜你喜欢

扁食医圣张仲景
一年到头,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顿扁食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怀念消失的景德镇特色小吃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医圣”张仲景临证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