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人类的悲欢并不互通
2019-01-07
您现在看到的这本12月刊,是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一期杂志。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21世纪的第一个20年就要过去了。
怎么理解这即将过去的20年?再往前看,如果说20世纪的最后一个20年,我们的高速发展有赖于巨大的人口红利,那么21世纪第一个20年,它的发展和巨大的互联网人口红利有关。
2000年的时候,我国的网民1700万不到,而现在,光微信用户就超过了10亿。
粗略地说,这20年里,我们至少新增了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这相当于一个大爆炸的过程,这10亿人,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包括消费的需求、社交的需求、阅读的需求。这些需求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包括媒体和出版行业。
10年前,我在一个人家里做客,晚上睡不著,起来想找本书看看,发现找不到,然后我就想找点儿纸笔,写点儿东西,发现也找不到。
那是一个让我意外甚至震惊的夜晚。但它不是罕见隋况,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保持日常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也就是在10多年前,一个国际传媒集团的掌舵者说,中国是一个五千万人的市场,而五千万这个数字,与1977年以来我国积累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大致相当。
但是现在,那10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他们与阅读的距离史无前例地接近。不止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的爷爷奶奶们,不光会看公众号,还会刷短视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户下沉了。那么,这10亿人涌进阅读市场,他们首先会对什么感兴趣?从概率上来说,相对刺激和直观的内容会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仍然是20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她兴致勃勃地转发了一个帖子给我,那是关于过年返乡的一系列吐槽,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和无数感叹号。这种“咆哮休”,现在已经是故纸堆的名词了,但当时风靡一时。我那个朋友受过良好教育,品位也颇不错。可见用户下沉不只是阅读新增人口的事,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出现,哪怕对有传统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在情绪上也是一个全新的释放出口。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来看待许多新兴阅读元素,许多的媒体人就不必那么沮丧了。有一段时间,有一个声音认为,用户下沉败坏了阅读的品位和质量,导致各种情绪激烈、不实,乃至贩卖焦虑的内容涌现。我没有那么悲观,当海量的新用户们涌入阅读市场,下沉只是一个表象,我们既不能假装这些人不存在,也不必迎合,你要相信,用户会战长,他们的趣味会迭代,会寻找更为多元的内容。
我觉得另一个在过去20年里被忽视的情况是,在阅读领域,消费升级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它与用户下沉是同时发生的。当新的用户在阅读一些浅层内容时,资深用户们对高质量内容的标准也在越来越高。
最近有一句金句广为流传——“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我对高质量内容的信心正来源于此。正是因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我相信始终会有读者不满足于简单、激烈的结论与判断,他们会把目光投向更准确、更具复杂性、更具休而微的信息,其中存在更多人与人彼此理解的可能。这是用户需求,也是我们的价值与希望所在。
当然,过程并不会如此简单清晰,会有一些趟乎我们想象的事情发生,当我们认为数字的人口红利已经走到尽头时,增长并没停下脚步,只不过,它是以一种荒诞的方式来进行的——
据美国媒体Vox报道,今年一季度,Faccbook总共删了22亿个虚假账号,这个数字,已经等同于同一时期其月活用户的数量。
而在此之前的三个季度,Facebook删除虚假账号的数字分别是:12亿、75万、60万。
当虚假账号的增长从以万计跨越到到以亿计,这种几阿级数的变化会让人感到事情面临失控的危险。并且,Facobook承认,22亿还不是一个准确的数据,这些数据很难统计,并且波动很多、变化莫测。
6年以前,人们就曾提出过担心,互联网上的信息真伪标准有可能会出现“反转”:系统有可能会把虚假流量判断为真实流量,而把真实流量视作虚假流量。
而另一个有趣的新闻是,10月底,Facebook上线了它重要的“新闻板块”栏目。据媒体报道,“扎克伯格终于决定要开始为新闻机构的作品付钱,并在绕了一大圈之后,决定像传统报纸那样‘做新闻:付钱生产内容/买版权,然后,由专业编辑挑出版物和故事,而不再是一切由用户和算法主宰。”
毫无疑问,Faccdook是过去的20年里最耀眼的公司之一,凭借算法,它在所进入的领域攻无不克,但我们看到,在一些传统的领域,它不得不采用一些笨办法。
我当然不会说这是传统媒休的胜利,要是那样以为就太蠢了,也太传统了。只是,站在这个节点向下一个20年展望,我认为载体和渠道会变得越来越多元,但重要的始终是呈现在渠道和载体的内容,而如果说人类理解彼此的悲欢仍然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那这本杂志就仍然值得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