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规划”视角下的湿地旅游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2019-01-07那守海徐兆敏赵希勇
那守海,徐兆敏,赵希勇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湿地旅游开发者大多“重开发,轻保护”,土地利用把异质的自然景观在不同尺度上改变成同质的人工景观,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关系,使景观的结构和功能趋于单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1-3]。旅游经济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是湿地旅游规划现在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湿地旅游规划方法亟待创新。
国外在湿地规划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生态系统要素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和湿地规划管理研究等方面[4],如Jesse For[5]对美国阿拉斯加的湿地水文进行了研究,Ehrenfeld Joan G[6]认为外来物种是影响城市湿地的主要原因,Carol A.Johnston[7]对湿地的水质和数量进行了观测,得出了湿地要更有效去除悬浮固体等。国外学者针对湿地破坏问题,在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湿地生态恢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缺少对湿地破坏前的控制规划[8]。20世纪60年代末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区域、资源规划中[9]; 20世纪7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兴起,“绿心绿带”思想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其理论来自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国内对湿地规划的研究最早集中于现状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内容、方法手段单一。随着湿地规划研究的深入,湿地旅游规划的内容、方法更为多样化,如韩美[10]根据生态功能价值损失和市场价值损失制定了生态补偿标准的途径,这是对湿地资源破坏的弥补性措施,李华、蔡永立[11]基于AVC理论构建了湿地公园旅游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分析差异化规划成果,为湿地旅游规划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反规划方法由俞孔坚[12]教授提出,并最早被应用于城市规划,强调规划从控制非建设用地着手,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景观生态格局的安全,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进行物质空间规划的方法论。反规划方法是以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建立在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分析基础上,以维护这些过程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前提的规划途径,其强调最大程度地保留自然本貌。反规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领域中[13, 14],在旅游规划中也得到了初步应用。刘智环[15]对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研究,从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了“反规划”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格局。张文香[16]以反规划方法为指导,对生态敏感区强制性保护,通过生态型河道的建设形成规划内的“绿网”,最后完成了对度假区规划土地关系的构建。叶舒娟[17]研究了反规划方法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建立了乡村旅游“反规划”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利用反规划方法研究湿地旅游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是生态学、规划学、旅游学等不同学科研究思想的相互结合,具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 同时也是“反规划”这一方法论的具体实践,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1 研究方法
德尔菲法:选定在景观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生态规划、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学者15名,成立专家组。为体现科学性,专家组成员均对研究地十分熟悉,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获得了较大的成就,均发表了大量的期刊论文、著作。该研究向专家组发3轮调查问卷,备选指标进行多轮的评价、筛选; 根据专家建议最终确定留用的湿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指标,并构建控制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根据专家给出的数据,对各控制指标进行层次分析,计算指标权重并排序,指标权重排序结果作为重点控制指标指导湿地旅游规划。
2 研究结果
2.1 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框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层。从湿地组成要素和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划分准则层。利用德尔菲法,多次反复发放问卷调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科学性和权威性,构建全面、科学、客观且具有可行性的控制指标体系。首先为专家提供各准则层的基本备选指标,专家根据个人专业认知和实践研究,对已有指标进行评分筛选和拟增加指标建议填写,并以指标对目标的影响程度“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5项模糊语言为评价标准,以“重要”程度为分界点,重要及以上保留,重要以下剔除。经专家组多轮指标筛选,该文选取湿地生物(B1)、水系(B2)、生态景观(B3)、社会(B4)4方面作为湿地反规划控制内容评价层次结构模型(A)的准则层,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人工培育生物为B1的指标层; 水质、水量、水土保持、水域面积为B2的指标层; 廊道、基质和斑块为B3的指标层; 旅游企业、旅游者、景区管理、政府政策为准则层B4的指标层,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2.2 指标权值计算
2.2.1 指标体系框架
以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为基础,构建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内容评价A生物B1野生植物C11野生动物C12微生物C13人工培育生物C14水系B2水质C21水量C22生态景观B3水土保持C23水域面积C24廊道C31基质C32社会B4斑块C33旅游企业C41旅游者C42景区管理C43政府政策C44
表2 一级控制指标判断矩阵(A—Bi)
2.2.2 构造判断矩阵
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中各控制指标的属性、重要度、联系程度不同,依据已确定的各控制指标评价层次结构间的相互关系,选用Saaty 1~9值比较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指标进行两两判断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假定目标A与下层B中指标有联系,则将A与B中指标两两比较,根据专家给出的结构,构造矩阵A—Bi。同理,根据所建的递阶层次建立C层各指标相对于目标B的两两判断矩阵B—Ci,共构造出5个判断矩阵(表2~6)。
2.2.3 一致性检验
设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解判断矩阵的特征根问题并进行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对应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某一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向量,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CR,CR=CI/RI,若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00,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反之,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参考随机一致性取值表(表7),以上各判断矩阵中CR的值均小于0.1,说明各位专家给出的数据具有一致性。
2.2.4 指标权值计算结果及排序
判断矩阵数据经处理后,得到各层和各控制指标的权值W,如表8所示。
根据指标权值计算结果,对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的权值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如图2所示。
2.2.5 指标权值分析
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对湿地景观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水质、野生植物、水量和基质完整性等指标权值较大,社会方面旅游者方面权值较大。
表3 二级控制指标判断矩阵(B1—C)
B1C11C12C13C14C111235C121/2124C131/31/212C141/51/41/21 其中,λmax=4.021,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w11,w12,w13,w14}={0.476, 0.288, 0.155, 0.081},CI=0.007,RI=0.900,CR=0.008<0.100
表4 二级控制指标判断矩阵(B2—C)
表5 二级控制指标判断矩阵(B3—C)
B3C31C32C33C3111/31/2C32312C3321/21 其中,λmax=3.009,其归一化特征向量w={w31,w32,w33 }={0.163, 0.540, 0.297},CI=0.005,RI=0.580,CR=0.009<0.100
表6 二级控制指标判断矩阵(B4—C)
表7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
n12345678910RI000.580.91.121.241.321.411.451.49
表8 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权值
层次C层次A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组合权值WB1B2B3B40.2850.4340.1830.098C110.476---0.136C120.288---0.082C130.155---0.044C140.081---0.023C21-0.467--0.203C22-0.278--0.120C23-0.160--0.070C24-0.095--0.041C31--0.163-0.030C32--0.540-0.099C33--0.297-0.054C41---0.1180.012C42---0.4530.044C43---0.2620.026C44---0.1670.016
2.3 基于反规划方法的湿地旅游规划
基于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和指标权值计算排序结果,研究确定重点控制指标,湿地旅游规划中应重点控制湿地水质、水量,维系湿地野生动植多样性,控制旅游者,如旅游者行为、素质、环保意识等。湿地旅游反规划中应把握好优先控制指标和重点控制指标,并将对其的保护渗透到湿地旅游规划的各个环节中,同时,研究对湿地旅游规划环节具体设计如表9所示。
图2 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权值排序
表9 反规划方法在湿地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控制指标层生物水系生态景观社会重点控制指标野生植物水质基质完整性旅游者湿地功能分区物种保育区水源涵养区生态监测修复区人工建筑区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工程设施水系工程设施生态监测修复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湿地产品设计生物产品水系产品线路产品人文产品
3 结论
反规划方法强调控制优先、追求负的规划成果,在控制基础上对城市进行规划,基于反规划方法,该研究本着“优先控制”的原则,对湿地旅游规划中优先控制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确定了优先控制指标,根据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提出了湿地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湿地产品设计的规划新方法和分类新标准。同时,根据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和权值计算排序结果,湿地旅游规划应注重对湿地生物、水系的保护,重视湿地生态景观的整体连续性和完整性,减少人类社会利益相关者对湿地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污染行为,加强对湿地野生植物、水质、基质、斑块和旅游者等重点控制指标的规划控制。反规划方法应用于湿地旅游规划中,既利于维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又是对湿地旅游规划方法途径的创新,也是对反规划方法的应用范围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