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业务40年发展与展望
2019-01-07
供电业务在国内主要包括配电业务和售电业务。供电业务就是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客户,并完成对客户的电能销售、计量、取费工作。供电业务量大面广,直接与电力用户接触。通常供电业务使用配电网,其中10千伏配电网是供电业务依靠的主干配电网,由于其最大供电半径为10千米,所以我们通常称供电业务是电力业务“最后十公里”,是为用户提供电能服务的“最后一步”。供电业务也是用户直观认识电力系统的窗口,电力系统的形象代表的称号由此而来。
我国供电业务的发展与国民经济40年来改革发展息息相关,从电力系统“重发轻供不管用”,到“用上电、用好电、好用电”,数代供电人披肝沥胆、迎难而上,响应时代的号召,为经济社会发展保电保供,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40年供电业务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之初至2012年,我国电力工业用34年才彻底摆脱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此阶段电力行业流传的“重发轻供不管用”并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切实存在的现实。
改革开放之初至20世纪90年代,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地被用来投资电源和输电线路,竭尽全力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努力提高供应能力,80后之前的几代人对儿时经常停电、限电习以为常。配网建设在忍耐和等待中,难免在资金上为电源和输电网投资让路,但是“用上电、用好电”始终是供电人在各种困难之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书写奇迹的40年。我国的经济规模从1978年的367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7年的82.71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从2010年起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发展奇迹的背后,我国的供电人利用一切条件,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力保障和巨大动力。
历经40年的建设,全国电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高电压等级从220千伏、500千伏逐步发展到当前的1000千伏、±800千伏,电压层级分布日趋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到68.8万千米,是1978年的30倍,变电容量达到40亿千伏安,相比改革之初增长了157倍多。电网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我国电网规模2005年以来稳居世界第一,电网建设总体保证了新增17亿千瓦电源的接入,满足了新增电量6万亿千瓦时的供电需求,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供电业务的装备和水平也得到大大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也大幅提升,10分钟缴费圈、远程购电抄表、半小时抢修到场等硬件装备和部分地区服务水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赶超。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运行控制和新能源并网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部分核心技术实现从“追赶、跟随”到“中国创造”“中国引领”。
今年,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版《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强化培训,促进改革》。报告显示,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由去年的第78位快速跃升至第46位。其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第14位。“获得电力”排名提升速度和得分提升速度,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全部10个指标中均位居第一。这是世界颁给我国供电人的“国际勋章”。
我国供电业务在普遍服务方面进展尤甚,40年来前后共计有7亿多人脱贫,电力不仅支撑了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满足了城市的消费,还大力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通过全面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大力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和动力电全覆盖、加大电力扶贫工作力度,电力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人均用电量达4550千瓦时,约是1978年的16倍,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农村电气化水平极低,曾有老师傅回忆农网薄弱负荷水平低,培养青年调度员都用低谷段农网练手,落后水平可见一斑。从1982年起,随着“自建、自管、自用”和“以电养电”等政策的实施,全国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序推进。1983年、1990年、1996年,国家先后组织了三批共600个农村水电初级化试点县建设。1996年,全国有14个省(市区)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通电。截至2012年底,全国还有273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偏远地区。国家能源局审时度势,于2013年正式启动《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至2015年底,随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全国如期实现“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目标。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工程。
农网改造升级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电网薄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保持持续投入。1998年以来,陆续实施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县城农网改造、中西部地区农网完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2016年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国家直接投入和农网还贷基金的支持下,截至2017年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三大攻坚任务“农村机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贫困村通动力电”顺利完成,显著提升了农村供电能力,农村电力消费快速增加,带动了农村消费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路崎岖、奋力开拓,目前,全国供电可靠率超过99.81%,其中城市超过99.94%,农村超过99.77%,部分地区甚至超过99.99%。供电人交出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优秀答卷。
新起点供电业务面临的挑战
站在新起点,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要求不相符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供电业务也不例外,供电业务受到了新的挑战:
一是供电业务依托的配电网发展仍然滞后,发展不平衡。从电力工业发展规律来看,电力供应平衡后,输电网投资占电网投资比例逐步缩小,配电网投资将大幅上升,占到电网投资的六成以上。虽然近年来配电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配电网尤其是中压配电网发展仍然滞后,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电网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配电自动化水平较低。配电自动化处于起步阶段,故障诊断、隔离和恢复时间较长,无法实现网络重构和自愈。体现为互供能力差,直观感受为恢复供电时间长。
二是配电网信息化水平低,基础建设不适应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过去配电网建设为电源和输电网建设让路,配电网投资少,建设水平低,导致配网通信及信息系统发展相对滞后,缺少信息获取渠道。体现为管理精细化程度差,数据、图形和信息无法对应,甚至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盲点”。造成配电网交互能力差,不能够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综合能源系统的需要。
三是供电业务的管理体制不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市场化水平低。供电业务长期保持垄断经营,业务设置、人才培养都不能适应电力竞争的需要,企业政府化的倾向仍然较为严重,面对新的配网业务和售电业务投资主体的竞争能力较差。特别是缺乏独立的配电价格、尚无举措解决交叉补贴,存量供电企业难于摆脱吃购售价差养家糊口的生存方式,供电业务的盈利和输电业务的盈利边界难于界定。供电企业难以集中精力做好配电服务转型和承担好兜底服务职责。
新起点展望新的供电业务发展
电力工人暴雨中进行抢修工作。
光伏大棚。
面对形势的新变化和现实中存在的不足,供电业务将一方面持续“补课”,另一方面将积极转型,迎接时代大潮。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供电业务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供电圈子里新面孔会越来越多,供电业务分工越来细。新一轮电改必将推动供电业务细分为售电业务和配电业务,推动售电业务放开和增量配网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将为几十年不变的配电、售电圈子带来很多熟悉的“陌生人”。目前,全国在交易机构公示的售电公司已达3000余家,除了发电企业、电力用户、传统电网企业背景的售电公司外,以传统涉电涉能(源)行业企业为母体的售电公司也已大量出现,部分售电公司还由一些“跨界”的投资主体设立。售电公司的进入,活跃了直接交易,带动了各种营销方式的出现。截至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三批增量配网项目试点,基本实现全国各地市全覆盖,国内的配电网项目投资第一次向社会主体开放。配售电业务引进的这些新主体,带有明显的“负熵”特点,没有电力系统的固有思维和历史负担,拒绝接受一些“潜在的排序和规则”,要求对等的经济地位和公平合理的商业秩序,成为了电力交易市场化过程中要求打破计划运行和管理体制最为坚决的一个群体。将与传统的供电业务从业者积极地开展“同质竞争”,带来新的资金,加快配电网建设和信息化,并且推动用户网转化为配电网企业,同时提高售电服务水平。
二是供电业务日益与分布式电源、综合能源相融合,新业态趋势日益明显。电能属于高品质能源,“好用电”是未来的大势所趋,电能替代的比例将越来越高。国外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主要包括电力、油气、设备企业和分布式发电商等,由于我国气网的发展刚刚起步,尚不具备条件,未来我国综合能源的网络平台只能是配电网,配电网需要逐渐具备对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监控能力,具备针对每个用户的半小时结算能力,平抑不稳定能源增加对系统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具备成熟的信息通讯技术。同时,配电网不再单向作为输电网的终端,而是会在批发市场时序价格引导下,出现配电网和输电网电能量流的互动。配电网转化为综合能源网(也可以成为有源配网)之后,电力需求不再是完全刚性,受配网为载体的综合能源市场交易情况影响,需求侧响应能够更好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做出贡献。
三是供电业务的新变化呼唤综合人才,电力市场化人才快速成长。随着增量配网和售电业务放开,供电业务需要具有竞争意识,熟悉电力市场环境下配售电服务的综合型人才。特别是以配电网为平台的分布式电源和综合能源发展,呼唤新鲜血液注入供电企业。新一轮电改开始后,海外专家回国创业或从业已有一定趋势,大量的国内从业人员开始面向市场化寻求本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答案。微信等信息化工具成为关注市场化人群寻找志同道合伙伴,研究实际问题和探求解决方案的有力工具。各种涉售电业务、增量配网投资的论坛培训层出不穷。未来可能会有这样一个趋势,在体制内供电企业和体制外供电企业人员交流频繁的基础上,“海龟”们的择业方向不再是输电网和交易机构,而是转向最为活跃的新供电企业。也许用不了多久,一个供电企业没有三个、五个专业化的“海龟”,领导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客户打招呼。相信经过几年沉淀,熟悉新供电业务的综合型“明白人”越来越多,将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一定的人才储备,准备人才基础条件。头脑风暴,反过来必将持续推动供电体制改革。
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如大江东去不舍昼夜。困难从来都是供电人奋进的号角,崎岖蜿蜒从来都是供电人熟悉的道路,几十年来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奋斗目标的供电人一定给出让社会满意的答卷。回顾过去让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未来让我们再燃斗志,路漫漫,其修远兮,供电人将上下求索。
援藏职工走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