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康养理念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景观升级和景观提质改造设计初探

2019-01-07张可鋆张日清

现代园艺 2018年24期
关键词:康养提质绿化

张可鋆 张日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1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地理位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南部的天心区,地处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的核心区内,城市二、三环紧紧相绕,地理位置优越。截至2016年3月,主校区占地面积约148.67hm2,其中建筑面积101.3hm2[1]。

1.1.2 自然条件。学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水充足,年平均总降水量可达1422.4mm。校园经林大路分隔,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地势中间高,整体自东向西略斜,土壤为红壤,呈酸性土。学校所处区域内,淡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环境条件优越[2]。

1.1.3 人文历史。学校于1958年在长沙建校,前身为湖南林学院。1963年,校址迁至广州白云山,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后更名中南林学院。后至2003年,主校区回归原湖南林学院校址,为现在校区所在地。

校训“求是求新,树木树人”:“求是”代表探索规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求新”代表求索创新精神;“树木”展现出学校服务于林业建设主战场的决心;“树人”表达了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中南林人的精神。

1.1.4 存在问题。因建校时间较长,学校师生人数日益增多,目前看来,当初的景观设计理念已经逐渐显现出许多弊端,校园内绿地景观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1)大量的校园景观设施陈旧,部分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2)校园绿化面积,因基础建设变得愈发紧张,部分草地出现斑秃现象,植物层次不够丰富,多为乔木、草本2层,有些小乔木、灌木因种植位置不利,生长状况较差;(3)校园内的人文景观布置布局缺乏整体规划,校园整体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等。

1.2 景观升级和提质的宗旨和目标

1.2.1 宗旨。生态康养是指:在良好的人居环境中,人们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进行的一系列调养身心的活动。其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应与融合,按照康养人员所处环境可以区分为:居家康养、户外康养、农村康养、城市康养等形态[3]。

人造景观是人们在模仿自然环境中优美的景象过程中,加以人工改造得到的为改善自身居住环境创造的产物,城市景观作为以人造景观为主的一种景观形式,同样为人们的身心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城市景观的诸多组成部分中,校园景观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校园景观品质,可间接提升城市景观的品质。由此可见,将生态康养理念引入校园中,也是一种城市康养的发展方式。

校园是文化交流、学习娱乐的大平台,其主要使用人群为在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们。校园景观环境由其原生自然景观、后续人工设施和历史文化内涵等3方面构成,其不仅是该校校园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还是该校校园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承载着该校所有动植物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4]。

为了更好地利用林科大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特色,提升全体师生及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体验水平,现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景观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景观质量等方面探讨一些校园景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较为热门的生态康养理念为依据,探求适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校园景观升级和景观提质改造设计的改造设计方案。

1.2.2 目标。(1)突出校园文化内涵。校园景观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科学、文化和艺术熏陶的综合素质培养基地,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校园景观改造时,要充分发掘其与校园景观相适用的部分,形成该校独有的景观特色空间。

由此可知,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进行改造,可以深刻理解其校训“求实求新,树木树人”,深入挖掘该校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不仅要对其文化内涵有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同时也要表现出该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的厚重、大气以及该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根本任务,由此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文化景观。

(2)注重生态服务功能。打造生物多样性的基地是校园景观改造的目标之一。营造适合更多生物生存的立体生态环境,可以采用的主要措施有:丰富植物、地形改造和增删人造设施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校园景观绿化主要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入口生态绿化、中心服务绿化以及生活区景观绿化,根据每个组团的不同特点,如入口生态绿化组团内独有保留的原始次生林、中心绿化组团内独有的逸夫楼前水塘和生活区绿化组团内多变起伏的各类底线,都可以为打造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方向,展现特色,为不同的使用人群提供各自所需的养生康体条件。

(3)体现时代特征。校园景观提质改造目的是改善校园环境质量,需在注重规划思想“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贯彻“生态、人文、艺术”主题,充分发掘校园文化底蕴,建立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景观,同时还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体现校园景观的时代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自2000年从株洲迁回长沙老校区,校园景观环境经过10多年几乎未做大型改造,仍维持原来的景观造景模式,纵观当今校园景观发展,已经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作为老牌农林院校,应密切结合景观生态新技术、新理论,在新时代中体现出自己独到的特征。

2 校园景观升级和提质的改造设计

2.1 现状

图1 现状节点、交通分析图

现状主要节点为喷泉广场,主要绿化分别为入口生态绿化组团、中心绿化组团以及两片生活区绿化组团,主要水体为逸夫楼前水塘,运动场分为东园田径场和西园田径场2个,交通路线标志性建筑有主教楼、图书馆、外语楼、国际楼。由此可见,现状交通主要为东西向,除运动场外,主要节点和绿化组团等都分布在校园主干道周边,为人群主要利用的活动空间。

2.1.1 优势。优势地点:现状主要优势地点有西园公寓楼间绿地、林苑餐厅前大型活动空间、生态站、逸夫楼前水塘。

图2 西园学生公寓间绿地

图3 林苑餐厅前大型活动空间

图4 生态站

图5 逸夫楼前水塘

(2)优势分析:这几处优势地点都具有植被葱郁、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特点,植物与建筑、植物与水体之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较为私密的林下活动空间,同时满足人的亲水性特点,布置了一处较为开阔的水面,为硬质面积较大的校园景观增添一抹生机与活力。

图6 喷泉广场

2.1.2 劣势。地砖铺装过大,且老化严重,喷泉许久未开放,下雨天地底积水散发难闻气味;树池旁无坐凳,许多学生喜坐于小木桥扶栏上,不仅有安全隐患,也减少了小木桥的使用寿命;同时,广场上的大型旱地喷泉和水池利用率不高。

图7 图书馆前坪

前广场绿化少,无遮阳物,两侧道路植物配置较差,且被破坏严重。

图8 竹园

竹园内地形较为复杂,植物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致使园内野生动物(如蛇等)增多,安全隐患增大,所以一直未对外开放,成为闲置绿地。

图9 林科大桥

桥面无植物覆盖和垂直绿化,无遮荫。

图10 外语楼前绿地

林下植被破坏严重,层次单一,植物搭配单调,水土流失较严重,缺乏林下休憩设施,绿地利用率低。

图11 情人坡

草坪斑秃现象明显,管理不善,缺乏活动设施及私密空间。

2.2 改造原则

2.2.1 功能性原则。结合“人地协同”原理,推算出校园内各个绿地组团与使用人群协同关系,进而根据用地规划对校园绿地进行统一的系统规划,在原有基础上创建一套更为完善的校园绿地系统。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点、线、面相融合的造景手法,营造多重景观特色空间氛围,进一步提升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品质,为更多的使用者提供便利[5]。这不仅要求人们在进行校园景观环境提质改造时,不能一味只改造校园环境,还要注重改造后的景观环境对使用人群的身心影响和后续改进的反馈。

2.2.2 艺术性原则。具有良好艺术性的校园景观环境,不仅为在校的学生、教职员工们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审美情操。校园植物景观设计要求各类植物的整体色彩搭配和造型组合上具备艺术美感,遵循艺术构图原则,展现出植物景观独具特色的美观感染力[6]。

2.2.3 多样性原则。以生态康养理念为基本指导原理,坚持植物造景的主要手法,尽可能保留场地内原有植物群落景观以及维持场地原来的地形、地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场地内植物种类,遵循乔、灌、草3层次的立体搭配方法,以期形成景色各异的季相景观[7]。这对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丰富校园景观内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2.4 整体性原则。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时,不仅要注重植物景观设计,同时还应考虑植物景观与其中的构筑物之间的协调性,保证校园景观构筑物在环境中色彩、造型的统一性,体现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2.2.5 文化性原则。文化在景观营造中具有特殊性质——内涵性。虽然校园文化与历史建筑和人文风景区相比,其传统文化内涵还相差甚远,但是其独特的学术氛围是前者无法比拟的。因此,充分挖掘与该校发展紧密相关的素材,建立其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景观,如选用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杰出人物、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沿革以及校园内的古建名木等,以他们为纪念主题,建立文化性景区[8]。

2.2.6 经济性原则。校园景观改造主要为植物景观和构筑物改造两方面。植物方面应多选用本地乡土树种,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保护现有的古树名木及大树,少选用大规格苗木,但可适量引种珍稀树种,在保护树种的同时,增进师生生态保护意识;构筑物方面,充分尊重校园原有地形,不进行大型土方改造,调节学校内部土方平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3 改造设计方案构思

2.2.1 主色调。本次改造设计以绿色为主色调,结合彩叶树种及各种时令花卉搭配,为原本单调的校园绿色景观增添点睛之处。

2.2.2 主要改造对象。本次改造的主要对象为校园主干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节点构筑物。

2.4 改造设计方案效果图

图12 喷泉广场改造效果图

2.4.1 喷泉广场。喷泉广场是学校的形象广场,是外来人员从东大门进入校园后,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感受,所以喷泉广场的景观改造为重中之重。

在广场水池南北两侧增设树池坐凳,既可以保留广场人流疏散功能,还可以增加广场林荫空间,提高广场利用率。坐凳围合空间内草本灌木可以选择常绿开花植物,提高广场绿化率;树种可选落叶乔木,如鹅掌楸、红枫、银杏等,夏季可降低广场热辐射,冬季落叶不影响阳光照射,同时秋季有相当美丽的色叶景观。

图13 图书馆前坪改造效果图

2.4.2 图书馆。图书馆作为进入校门后主轴线上的第一座大型建筑物,不仅是学校的形象所在,同时也是全体师生们在课余大部分时间的所在地,打造好图书馆前坪形象,尤其重要。在国旗台与图书馆之间加种树阵,树种与树下灌木草本选择与喷泉广场保持一致,同时可在图书馆前设立四季花坛,随季节变换花坛内植物配置,营造图书馆的温馨文艺氛围。

图14 情人坡改造效果图

2.4.3 情人坡。情人坡位于学校西大门入口处,紧邻教职工家属区,是校园内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健身场地之一。将原有斑秃草坪修复,加种低矮修剪灌木进行草坪收边;丰富草坪植物景观乔、灌、草3个层次,为使用人群提供或开敞、或私密的使用空间,同时将靠近教职工家属区的陡坎形成的硬质护坡用爬藤或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的形式进行遮挡,减少生硬感。

2.5 改造设计方案意向图

图15 林科大桥改造意向图

2.5.1 林科大桥。针对林科大桥的现状,增加桥面荫蔽性和垂直绿化,同时可将桥墩用铁丝网包裹,营造爬藤类植物攀援空间。

2.5.2 植物配置。校园内整体植物配置目标是实现四季有花,景色各异;达到绿化、彩化、美化,丰富多层次的景观类型。

图16 校园植物配置意向图

3 结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搬迁至此距今已有十几年历史,原先校区占地面积小,而办学规模提升,建筑面积增加,使得绿化用地逐渐萎缩,加上为满足校园建设的后期管理工作,许多绿地边修边改,很多整片的植物景观被分割、独立,致使校园景观升级提质改造难度增加[9]。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现代师生和教职员工们观念有所改变,在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水平的同时,他们对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的需求也有所改变,为适应当下教育环境需求,校园景观改造提质是有必要的。

在校园景观改造提建设中,切忌“大动刀斧”,若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校园风貌,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能被广大师生教职员工所接受[10]。所以,校园景观升级提质设计要在明确整体定位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局部调整植物景观,适当增删人工构筑物,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校园景观建设;同时,在设计中应大胆创新,拓宽设计思路,提升校园文化艺术水平,为广大师生教职员工提供更加浓郁的学术氛围环境;在后期管理上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使设计方案更为合理,充分发挥植物在校园景观中巨大的审美价值和环境效应,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康养理念融入其中。

虽然校区内引种的大多数均为乡土植物,且以大乔木居多,绿化率高,植被基础好,但部分区域存在植物景观形式单一、植物搭配不美观、植物群落层次不丰富等问题,尤其在一些人群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植物造景缺少人文关怀。校园内的古树名木、古建小品,都见证了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汇集了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景观绿化工作者的思想与精神,发掘校园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营造更好的生态条件是进行校园景观改造提质的核心,因此,在校园景观改造提质工程时,必须尊重现状,从实际出发,凸显出该校园的独特的文化历史特点。

由于办学规模扩大,师生人数大增,教学建筑数量增加,校园绿地面积变得愈发紧张,要想在校园景观中提高绿化率,垂直绿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垂直绿化的特点有:占地面积小和吸附尘土、增加湿度、削弱太阳辐射强度等,常用于校园立体绿化的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棚架绿化等[11]。针对校园内的一些年代已久老建筑物墙面面积大的问题,可采用爬山虎、花叶蔓长春花、美国凌霄等爬藤植物攀援在其表面,遮蔽其斑驳的墙面,形成极具历史厚重感的艺术景观;针对校园围栏景观单调、突兀的问题,可在围栏边种植藤本月季、牵牛花等植物,形成花艺围栏,使校园绿化和城市绿化相融,具有较高的景观观赏效果。由此可见,将园林设计中平面与垂直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到校园景观提质改造中[12],能更好地利用校园空间,提高绿化率,使校园景观的整体效果得到加强。

同时,在城市绿地分类中,校园绿化不仅是其中的专用绿地之一,而且校园景观也是构成城市景观非常重要的部分。校园景观质量提升改造设计并不是简单对植物进行修剪、移植、疏伐等,也不是仅仅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增删、改造等而已,一个校园景观改造结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该校主要受众群体——学生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感受。根据“人地协同原理”可知:“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因此,在制定校园景观升级提质计划时,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景观艺术基础和审美理念,还需通过反复论证后再谨慎实施;在进行质量提升改造的过程中,合理地结合相关园林设计理论,因地制宜地根据场地的不同类型和环境结构,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提升校园景观环境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目前,大学校园景观质量提升改造方面的研究普遍较为欠缺,相关的理论尚未发展成熟,对植物景观的改造设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校园绿地,进行景观质量提升改造,以及如何实现与现今热门的生态康养理念相结合,得到具有实用性、生态性、文化性等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尝试结合新近兴起的生态康养理念,将其融入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景观质量提升改造设计中,希望能对今后大学校园景观质量提升改造设计理念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

康养提质绿化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朱屺瞻《绿化都市》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