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07辛江丰
辛江丰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手术室急诊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3.85±4.72)岁;观察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4.28±4.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仪器设备检查与调试,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手术配合,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1)提出问题。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手术护理需求,并因此为依据,把如何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如何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护理配合度作为重点问题。(2)循证支持。提取“循证手术室护理”、“手术室急诊患者”作为关键词在各大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把相关的文献资料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并完善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案。(3)实施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前,护士将患者的病情、手术流程等信息告诉患者,让患者知道虽然病情紧急、进展迅速,但是只要救治及时就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恐惧等心理。同时,术前护士还应准备及清点手术器械、物品,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②术中护理。术中患者的身体暴露在空气中,为防止患者受寒以及保护患者的隐私,护士给予保暖护理,包括调节室内温度,遮盖术区以外的皮肤。另外,术中护士与手术医生尽量保持安静,如果需要讨论病情则尽量降低音量,防止患者听到后产生不良心理。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至病房,责任护士了解患者术后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伤口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如果有异常情况发生则实施相应的处理,比如清洁伤口、镇痛、心理疏导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时间及比较情况(±s)
表1 手术时间及比较情况(±s)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7 51.18±4.63 5.48±2.14 24.85±4.31 10.44±2.59对照组 53 69.43±4.49 8.52±1.93 25.12±4.28 15.53±4.32 t 20.959 7.803 0.329 7.556 P<0.001 <0.001 >0.05 <0.05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后恢复时间(d)
3 讨 论
手术室急诊患者发病突然,病情紧急,从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较短,因而很多患者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心理应激反应强烈,生理上的不适感加重。为避免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到手术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临床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更低。循证护理是一种理论研究与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患者的需求在护理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满足。本研究中,对手术室急诊患者实施的循证手术室护理是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方法,术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以及了解到患者实际情况是护理服务的基石。通过循证手术室护理,护士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尽快结束手术。
综上,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