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9-01-07郭宇芬
郭宇芬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高血压、肺气肿、肺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疾病均可能诱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患者发病后必须及时采取治疗,否则病情加剧可能导致患者死亡,为此,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功能疾病、心动过缓及药物过敏者,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0.3±5.3)岁,17例伴随高血压,13例伴随肺气肿,15例伴随风湿性心脏病,9例伴随扩张型心脏病;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0.5±5.0)岁,16例伴随高血压,11例伴随肺气肿,13例伴随风湿心脏病,10例伴随扩张型心脏病;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14)起始剂量为2.5 mg,1次/d,后期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最高不得超过2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螺内酯(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3020070)40 mg/次,2次/d。
1.3 评价标准[2]
对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跟踪,并对治疗前后LVESD、LVEDD及LVEF评分进行记录;显效:患者水肿、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2级;有效:患者水肿、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恢复≥1级;无效:患者水肿、乏力、呼吸困难、心功能等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有效率对比 [n(%)]
2.2 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在心功能改善方面,观察组LVESD、LVEDD及LVEF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
组别 n LVESD/mm LVEDD/mm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6.45±5.32 40.72±2.48 58.92±9.35 51.36±8.65 37.23±2.33 47.65±5.77观察组 40 46.21±5.11 33.81±1.93 59.42±9.78 44.71±4.82 37.65±2.37 54.82±8.97 t - 0.2058 13.9070 0.2337 4.2473 0.7992 4.2517 P - 0.8375 0.0000 0.8158 0.0001 0.4266 0.0001
3 讨 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3]。据临床资料统计,慢性心力衰竭男性发病率(2.3%)大于女性发病率(1.4%),且多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其中有既往心脏病史者发病机率更大。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原因较多,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代谢障碍、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室肥厚、心室负荷过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均可能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后患者心肌间质发生改变、心肌舒缩协调性遭到破坏,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肺水肿、心律失常、全身乏力、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复杂,死亡率高,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将严重影响预后效果,病后出现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并发症。特别是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患者病情加剧,血液中醛固酮浓度不断升高,造成心肌纤维损伤,最终引起心律失常出现死亡。研究表明[4],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应先对患者心脏进行修复,对心力衰竭进行调节,缓解患者心力衰竭症状,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贝那普利是常见的前体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血管扩张、抑制醛固酮、改善心室及血管的重构等功效。患者服用后,贝那普利经肝内水解形成贝那普利拉,这种活性物质能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将人体血管中血管紧张素Ⅰ逐渐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达到改善心肌功能、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和心力衰竭作用,同时,抑制人体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螺内酯是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5]。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螺内酯对醛固酮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能促进钾离子吸收,实现排纳利尿目的,并能抑制心血管的重构。螺内酯和贝那普利联合使用,二者相互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防止心力衰竭。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发现,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临床有效率达到90%,明显高于单一贝那普利治疗临床有效率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情况对比,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LVESD、LVEDD及LVEF评分均优于单一贝那普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采取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且能快速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