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

2019-01-07唐鹤轩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音乐

唐鹤轩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 425000)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传承的古国,音乐文化也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音乐按照属性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文人音乐,是指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古代知识分子创作出的音乐,诸如古琴曲、琴歌、词调等。一种是民间音乐主要指的是产生于民间,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而成的音乐主要包括: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淀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基因;传统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自信”的战略布局,同时指出“文化自信的实质是更深厚、更基础和更广泛的自信”,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通过重释与改造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加大对中华传统音乐宣传和普及的力度,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对建立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

1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因子

1.1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追求

中国古人的政治追求可总结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如何修身?孔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都要通过修习音乐来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在文人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则自然的表达出他们所尊崇的“中庸”“和谐”“仁爱”精神。文人音乐在情感的表达上要求安静、平和要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同时中国文人也反对把音乐作为满足声色欲望的工具认为“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认为音乐就要反映高尚的人生追求以及政治理想,反对音乐过度的放纵、狂妄,要求适中、收敛追求“尽善尽美”。

1.2 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形成以来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中国人民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外部侵略始终团结一致、自强不息,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在民族音乐中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这种民族特质,比如郭沔在古琴曲《潇湘水云》中就表达了对南宋国土沦丧的哀思,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思;《广陵散》表达了对统治阶级暴政统治的不满,歌颂追寻平等宁死不屈的精神;民歌《走西口》体现了劳动人民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品质;《满江红》歌颂了南宋爱国将领岳飞在抗击侵略中所展现出的顽强抵抗、誓死不屈的精神。

1.3 展现了中国地域文化的特色

中国幅员辽阔,从地势特点上来说有丘陵、平原、高原、沙漠等,从气候上来说跨越了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态,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方言;而根据不同方言的律动特点及语音特点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北方的二人台音乐就表现出北方语言体系幽默、诙谐的特点,音乐风格上也热情、外放;江苏民歌《孟姜女》旋律哀怨动人,受到吴语以及文人墨客的影响,在歌词的表达方式上更为含蓄内敛,音乐风格细腻、柔和描绘出江南温柔浪漫的水乡风情;西北民歌《信天游》歌词豪迈、悲凉,情感表达上跌宕起伏,音乐风格高亢激昂,同时运用哭腔等元素体现了西北地区人民与艰苦自然环境的斗争;湖南民歌《洗菜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乐曲欢快活泼、在温柔婉转的羽调式的基础上强调了六度的大跳,表现了湖南人性格柔中带刚、热情真挚的特点。除了各地汉族民歌,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各具特色,展现了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如蒙古族的长调、苗族的飞歌、侗族大歌、壮族的山歌,京族的独弦琴音乐、土家族的打溜子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1.4 蕴含着词曲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词曲是不分家的,所以诗经、唐诗、宋词等都是有韵的、如歌的。比如流传至今的汉代乐府诗《上邪》就不单是一首女子表达爱慕之情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首曲调委婉深情的古曲。在唐朝时王维写下了《渭城曲》,不久就被配上了旋律,经过流传发展成为了古曲《阳关三叠》,千年流传不衰。宋代词曲文化兴盛,宋词作家们大多是依曲填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就是描绘柳永的词曲传唱之广。南宋著名词人姜夔除了能写词外还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流传至今有曲谱的词曲就有17首之多。

2 传统音乐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

2.1 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中国传统音乐中积淀了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通过对传统音乐中优秀民族精神的提炼与总结、诠释与解析,使受教育者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精神内核产生心灵上的感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受教育者的行为和思想。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追求、加深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2.2 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渠道

音乐天然就有育人的作用,音乐通过审美感受和体验来提升人们的情绪情感、激发人的思维潜力、促使其产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思维倾向,让人们在提高音乐审美品味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同时音乐教育是对人“知、情、意、形”全方位的教育,通过音高、节奏、旋律等方面的构建,使人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以及意识形态的建立。在中华传统音乐的熏陶下,无论是对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还是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都有着促进做用,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如何更好地运用传统音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3.1 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宣传方式

中国传统音乐虽然源远流长,但是大多缺乏时代语境,和当下大学生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并不十分贴切,比起流行音乐内容的时尚性、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中国传统音乐在传播力度上不占优势。所以音乐工作者要创新传统音乐的载体,利用新瓶装旧酒,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同时要扩展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利用大学生如今网络化、碎片式的信息接收习惯,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来传播中国传统音乐,制造文化热点,积极的融入现代大学生的生活,而不是把传统音乐打造成一个“化石艺术”。同时也要利用大学生喜爱的电视综艺的形式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湖南卫视2018年的音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就通过音乐综艺+真人秀的形式,把高雅艺术以电视综艺的形式传播给观众,打破了传播壁垒、拓展了受众人群,为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传播指引了方向。

3.2 整合教育资源,多主体结合

学校要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增加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力度,构建高校美育的主战场,运用讲解、赏析、表演、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课堂中逐步增强对传统音乐的了解,汲取音乐文化背后的养分,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解析。其次,高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让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音乐教育工作者与思政工作者共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真正的利用好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因子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再次,要加强与专业艺术团体的合作,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的传统音乐形式走进大学校园,让高质量的音乐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弥补长期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在大学生文化生活中的缺位。

3.3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最终要归结到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上来,把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当成一种信念一种责任,才能树立正确的文化史观、建立文化自信,这需要高校提高学生对相关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化被动的教授为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高校要褪下传统音乐高冷的外衣,拉近传统音乐与普通学生的距离,通过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了解传统音乐的兴趣;其次要提供给学生实践的平台,通过展演、音乐汇报等形式给学生展现的平台,不但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传统音乐、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传统音乐在学生中的传播及影响力,拓宽宣传渠道。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音乐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