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人文价值培养的困境及出路
2019-01-07高狄
高 狄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
时代在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思政教师来说,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是否稳定、价值观念是否正确,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实现成长成才。调查发现,很多思政教育中还是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没有融入人文思想、体现人文价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理论灌输,很难将所学理论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这样的思政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在这一背景下探究思政教育人文价值培养的可行性路径具有重要的教学探究意义。
1 高校思政教育中培养人文价值的必要性分析
1.1 了解学生诉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价值的核心是关注“人”的需求。具体到高校思政教育来说,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的诉求、促进学生的成长,应当是思政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包容、自由、活跃、开放是当代大学生的标签,他们个性张扬、善于探究,对未知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基于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特点,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培养人文价值,可以跨越师生之间的隔阂,让教师能够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案,从而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这样就保证了教学内容具有指导意义或实践价值,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业有实质性的帮助,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有助于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校园人文环境,则能够浸润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以人文价值培养为目标,构建校园人文环境,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氛围。此外,还可以将培养人文价值与校风建设相结合,对内可以影响学生,对外可以提升校园风貌,实现了学生与高校的同步发展。
1.3 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多元环境
随着校园内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为大学生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方面是网络的无界性,让网络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涉世未深,阅历不足,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强。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甚至形成扭曲的价值观。而思政教育人文价值培养,则可以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适应多元化的环境,这也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2 高校思政教育人文价值培养的困境
2.1 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视科学主义轻视人文主义的现象
简单的知识灌输使学生缺乏对人文价值的感性认知,也表现在思想道德观念向实践转化受阻,出现政治理论课得分很高而社会表现极差的现象,缺乏将人文价值内化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的接受者,片面强调学生的道德义务和责任,缺乏人文价值中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忽视学生对与义务相应的权力追求,没有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认识人生意义、实现个人发展的系统体系。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的思政理论与实践活动出现了严重的割裂,这不仅是思政教育的失败,也必将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2 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被削弱
“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既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机遇方面,思政教师可以充分依托网络的便利性,搜集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了思政教学效率的提升;挑战方面,网络也成为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窗口,但是其中包含了大量负面信息、腐朽思想,并且通过粉饰、包装,让大学生丧失了警戒心和抵抗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将会给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阻力,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对人文价值的认同感。
2.3 学生自身存在功利心态增加了人文价值培养难度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大学生的心态、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生活、学习节奏加快,也进一步催生了高校学生凡事追求“短、平、快”,而不能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这种风气的存在,也增加了人文价值培养的难度。以思政课为例,由于现阶段考核模式还是以卷面考试为主,很多学生课上不用功,寄希望于突击复习,即便是最终能够顺利过关、拿到学分,但是个人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行为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有些思政教师虽然尝试将人文观念融入到课堂中,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融合方式,实际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3 高校思政教育人文价值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3.1 将“人本思想”贯穿于思政教育各个环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职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开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素质、人文价值培养。在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在教学水准上多下功夫,在人文精神和教学方针上同样需要引导。只有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针上进行结合教学,才可以满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和人文精神建设的目的。人本思想要体现在思政教育的课前设计、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环节中,这样才能营造全面的人文环境,让大学生无时无刻不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最终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人文价值的认同感,并自觉的在校园生活、学习乃至今后的岗位工作中践行。
3.2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人文价值
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取得预期成效,关键点在于将课内理论与课外实践有机的统一起来,让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人文价值培养同样如此,如果仅凭借课堂教学,虽然也可以让学生对人文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无法将其转化为个人的一种素养,这样也就失去了人文价值培养的初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自觉的运用、感知人文精神。即便是学生今后走向了社会,也可以在工作上继续发扬人文精神。思政教师要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以及像五四青年节这样的特殊节日,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探究新的人文价值培养路径。
3.3 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培养人文价值
大学生对社会时事热点往往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时事热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逐步培养起人文精神。教师要创新培养人文价值的方式方法,除了利用时事热点作为过渡外,还要尝试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例如话题讨论、小组辩论、网上德育等,这些多样化的人文价值培养路径,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人文价值的认同感。
4 结语
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而且人文精神是我国现代每个人都应具有的一种思想素质,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三观,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来毕业后可以更好地投身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