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01-07王贵良
王贵良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部分儿童也会患有该疾病,在患病初期,该疾病没有特别的表现,主要伴随有一些潜在的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不止等[1]。在治疗患有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对60例患有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患者,将其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n=30),分别对其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9∶11(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5.78±4.87)岁;对比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20∶10(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6.12±4.20)岁。以上对比P>0.05。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入选标准为:①患者临床症状明显,被确诊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②患者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③经本院伦理研究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②排除患有重大器官衰竭的患者;③排除对药物具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1.2 方法:对比组:该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采用的药物为肺咳颗粒(国药准字:h200783742),药剂用量:开水送服,每天3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采用的药物为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0638492),药剂用量:每天3次,每次0.75 mg,连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显效;患者的肺部湿啰音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无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的肺部湿啰音基本消失,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几乎无不良反应;无效:上述无改善。肺功能观察指标:FEV1(呼气末容积)、TLC(肺总量)、PEF(峰值呼气流量)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不良反应:恶心、口干、头晕、心悸等。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比较: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93.33%(28/30),其中治疗为显效的患者为50.00%(15/30),有效的患者为43.33%(13/30),无效的患者为6.67%(2/30);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为76.67%(23/30),其中治疗为显效的患者为33.33%(10/30),有效的患者为43.34%(13/30),无效的患者为23.33%(7/30),统计具有差异(χ2=9.657,P=0.013)。
2.2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FEV1(80.28±18.23)%、TLC(112.45±13.25)%、PEF(257.93±19.34)%;对比组患者FEV1(72.83±10.32)%、TLC(108.54±12.54)%、PEF(215.45±20.73)%。(t值分别为10.652、12.463、11.523,P值分别为0.011、0.014、0.00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其中主要包括1例出现恶心现象、1例出现心悸现象;对比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7/30),其中主要表现为2例恶心、2例口干、1例头晕、2例心悸(χ2=9.847,P=0.011)。
3 讨 论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特异性反应的一种原发性肺炎[2]。该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时会伴随有胸、背疼痛,接触粉尘较多的地方会出现干咳症状,甚至出现发热现象,在咳嗽过程中会伴随有黄粘痰并且呼吸困难。为了能够使该类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3]。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其中,糖皮质激素是人体体内必需的一种物质,它能够有效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激素,使人体的新城代谢和免疫系统得到有效增强。目前,在临床上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在本院对患者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药物为地塞米松该药物具有抗炎、抗病毒等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阻挡由于免疫性炎性反应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4]。综上所述,针对患有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有效加强,同时降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