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之二:产业发展
2019-01-07刘源,鲍承挥,李明
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了畜牧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2019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邀请4位专家,从宏观和政策角度对畜牧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生态农业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经典经验模式进行了探讨。
新农业与现代农业新商业文明——清华大学新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正大集团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 白善霖
白善霖认为,当前世界加速进入颠覆性变革的新时代,自然农牧食品产业也加速进入了颠覆性变革的新时代。传统农牧食品产业发展模式正在遭遇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疫病、资源约束、原料成本、生产效率、比较效益、国际竞争等系统性挑战和压力,全面进入构筑新常态的新时期。应该用道德与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的商业文明。节将更加规范和谨慎。
他建议,通过生猪养殖向肉食品供应商的转型升级,适度规模基础上高度组织化体系建设,生猪种业区域性繁育体系建设,整合政产学研资源,积极应对面对的困难,化风险为机遇,实现产业腾飞。
全国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陈瑶生
陈瑶生认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势不可逆,环保迫使产业模式转型,传统优势产区生猪禁养,生猪产销分离步伐加快,中美贸易摩擦,饲料原料的影响,非洲猪瘟来袭都对生猪产业形态产生了影响,要求生猪产业不得不转型升级。
他表示,非洲猪瘟到来暴露了产业缺陷,一是规模化养殖水平仍然较低,小散养殖户养殖技术亟待提高;二是标准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相对落后;三是生猪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区域不配套,跨区域调运活猪数量庞大;四是冷链运输能力与屠宰产能不配套,冷链物流产业有待完善;五是部分区域执行国家政策不规范,“层层加码”现象突出;六是由“调猪”变为“调肉”是大势所趋,需有长期规划;七是基层防疫和兽医力量薄弱,急待加强。
他认为,疫情将对产业产生长远影响,一是散户加速退出,规模企业扩张速度放缓,南猪北养格局受影响;二是养殖和屠宰产能布局将更加协调,以前是产区养、销区屠宰(消费);三是猪肉(白条)冷链运输市场供给不足,发展空间比较大;四是“点对点”调运规模继续扩大,变 “调猪”为“调肉”;五是养殖、屠宰、加工各环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 高尚宾
高尚宾表示,中国用40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也只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集聚”和“暴发”了发达国家100多年的环境问题。
他提出,生态农业是满足新时代消费者需求改变的重要切入点,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着力点。对此,中央有要求,社会有需求,国际有经验,生态农业大有作为,并且市场巨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消费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壮大生态农业需要多专业、跨学科、跨领域、全产业链的共同打造。
县域“小散养”畜禽粪污低成本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探索与实践——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委常委、福绵区委书记 赵志刚
赵志刚介绍,福绵区传统的清拆政策投入大、执行难、效果不佳,“小散养”点多面广,直排严重,养殖污染造成的氨氮和总磷超标成为当地南流江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些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逼迫福绵区想尽办法摸索出了小散养户“截污——建池——收运——还田”模式,通过推行配套建设雨污分流、粪污腐熟、粪肥贮存和还田利用设施,支持和鼓励农民合作社或第三方企业开展粪肥“收运还田”市场化服务,实现粪污低成本资源化利用,在杜绝粪污和沼液直排的同时发展有机农业。
他总结,福绵区利用详细的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以市场化、专业化的第三方施肥服务,实现粪污就地储存、就地腐熟、低成本还田,回归农业自然循环,发展有机农业,以低成本解决“小散养”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