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审视下的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解析

2019-01-07温晓亮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学文化交流日语

温晓亮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文化是一种主体性意识理念,也是人类社会所形成的特色存在。文化发展诠释了人与自然、社会等多项元素之间的动态关联性。所以,文化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性标志。在我国文化中,思想理念与行为规范等等各项要素有着重要诉求。日本文化与我国文化同属东亚文化圈层,尽管近代日本深受西方欧美国家影响,但是整个日本文化的根源与精髓,仍然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日语语言文学中诠释了浓厚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色彩,呈现了文化融合的理想效果。

1 日语语言文学特点内涵

近代日本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影响极深,日语中融合了大量西方文化内容,因此,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品读其中所诠释的文化融合内涵。从文化审视视角对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进行内涵解读,实现了对日语语言文学的合理理解。因此,日语语言文学中阐述了东亚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特色。具体来说,日语语言文学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1 日语语言文学中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与语言标记

从日语发音与书写状况看,大多都是古代学者融合汉语所发展起来的语言体系,因此,日语语言中具有极为鲜明的本土特征。日本民族有学习和借鉴的习惯,所以,在日语语言文学中,始终以激进的视角来吸收和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内容,整个语言文学表达的形式中,也极其注重吸收和包容信息文化,通过不断交流与本土转化,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语言形态与文化思维。

1.2 日语语言文学有浓厚的社会性色彩

实际上,任何时期的日语语言文学作品,都有着浓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特点,这是该文学的重要特点。尤其是在日语语言文学作品中,集中诠释了某一时期日本的实际状况,日本民族本身就有一定的“悲观”情绪,所以,整个日语语言文学中诠释了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社会属性。此外,日语语言文学中也有着浓厚的城市化倾向。早期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围绕京都来描述。江户时代,日本武士成为国内政治主力,日语语言文学的创作中心出现了转移,形成了《今昔物语》等经典代表作。

1.3 日语语言文学诠释了浓厚的家庭文化

日本社会对家庭文化极为重视,尤其强调亲情在社会文化的重要性。家庭也成为日本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精神综合体和文化内涵。战国时代,日本社会动荡变化,大众生活困苦,任何人只有以“家庭”的形式抱团发展,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与生活。跌宕不安的社会环境,也加剧了国内人口流动,加深了大众的思乡愁绪,强化了人们对亲情的诉求。

1.4 日语语言文学诠释了浓厚的文化交流特色

整个日语语言文学体系发展,可以按照“两段式分化”来研究。整体以18世纪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日本文化始终与我国文化相关联,无论是大众服饰,还是文化生活,乃至具体的语言实践应用等等,都深受我国文化影响。进入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对日本发展形成深度影响,尤其是美国叩关之后,结束了日本陈旧、落后的幕府统治,开始了新的“明治维新”。在日本改革创新时,语言文化也随之变革。

2 文化审视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解析

在多元文化体系中,文化审视是一种客观、理性的研究视角,其中诠释了成熟、客观的文化态度和价值思维,尤其是文化不媚俗的研究理念,为当前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从文化审视视角看,日语语言文学是基于中国文化与欧美文化交流与碰撞之后的重要产物,因此,想要真正了解和品鉴日语语言文学,就需要对中国文化的本质内涵进行解析。通过合理审视文化形成历程,从而为当前更好传承日语语言文学提供基础。

2.1 文化审视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表现

中国文化对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无论是大众习惯,还是语言交流,都呈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实际上,在日语语言文学形成过程中,其与我国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我国文化以一种内涵性、系统化的理念综合融入日语语言文学体系之中,同时也诠释了独特的形象视觉。在日语语言文学中,任何时期关于中国文化的综合描述,都在诠释一种和平与安静的文学形象与立场,这一文化所集中表现和诠释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舒适的心灵,以及理想的生活追求。近代日本受到西方殖民主义侵犯,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发展环境,日本被迫实施全面变革,此时关于和平中国文化的积极向往,上升到了历史最高点。此外,在日语语言文学体系中,诠释了浓厚的文化学习思维和借鉴意识。

2.2 文化审视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缩小”现象

整体来看,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多样,且呈现广泛性特点,但是在日语语言文学中,关于中国文化的诠释与描述,大多由于了解不够、参与不足,未能呈现全方位、具体化研究视角。因此,从文化审视角度看,日语语言文学中所描述的中国文化并非宏观状态,而是一种微观视角,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中国文化“缩小”现象。因此,在日语语言文学表述中,更加擅长于中国文化“微观”视角的精致性描述。在日语语言文学中,往往会将中国文化“缩小”精细化处理,使其融入其中。在日语语言文学创造中,始终阐述了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特色,从而使日本文化呈现自身吸引力和影响力。尽管是对我国文化为“缩小”表述,但是该文化从创造到形成,始终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和前提的创新性文化。

2.3 文化审视下日语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创造

日语与我国汉语在诸多地方,都极为相似。从其本质原因看,其中不仅受历史传承因素影响,同时也与中日地域环境和文化传承,民间交流等诸多因素相关。中日两国地理位置极为接近,从先秦开始,就开始了频繁、大规模交往。日本民族有着极强的学习偏好,善于也乐于向其他优秀文化圈层学习。在我国古代文化繁荣时期,中华文化就成为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借鉴的重要内容。从日语语言文学的内涵及表现手法、论述结构等诸多视角分析其中所诠释的中国文化,不仅能够全面探究中日文化与文学体系的相近之处,同时也为多元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提供发展动力。日语语言文学在借鉴和学习中国文化之后,又通过融入日本环境特色与文化环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文化体系。

2.4 文化审视下日语语言文学中中国文化的时代传承

在传统文化解析视角,往往片面认为通过具体书籍就能了解日语语言文学,对其中所诠释的文化内涵缺乏足够重视。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人们通过互联网和多种文化交流平台来学习和品读日语语言文学,这就需要对该文学体系中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形成全面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形成了数千年影响,也成为日语语言文学发展的的根源动力。因此,在具体学习日语语言文学时,只有从文化审视视角出发,全面研判、完善学习中国文化,才能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有特色的文化理念。此外,从文化审视角度出发,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和系统化分析,从而为日语文学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铺垫。

3 结语

日语语言文学是在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之后所形成的语言体系,其中诠释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创新的理想效果。如果以时间为界限,18世纪无疑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分界线,西方文化入侵之前,日语语言文学长期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从基础生活习惯、文化理念等等各个视角,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与碰撞成为一种常态,以客观、理性的文化审视视角品鉴日语语言文学,势必能够为当前中日文化合理交流与传承奠定基础。整体来看,当前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加速,日语语言文学是不同文化交往的经典呈现,就多元文化视角看,从文化传承与融合出发,尊重文化创造性与包容性,将为各种语言文学发展与创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学文化交流日语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浅析英语语言文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Great Adaptation to A Great Work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Journey to seek the meaning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