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管理视域下我国茶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2019-01-07柯欣杭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遗产茶文化文化遗产

柯欣杭

(成都师范学院招标采购中心,四川成都 611130)

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地球村”俨然成为了现实。但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不仅会诞生新的文化同时也意味着另一种文化的消失。而今文化吞并已屡见不鲜,弱文化被强文化同化的现象正愈演愈烈。某些国家凭借自己强大的媒介传播组织与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输出本国民族文化,无形中挤压了他国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我国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被现代文明退逼到角落。虽然,茶文化再度复兴,但是茶文化依然只在少数群体内传播,大部分人对于茶文化知之甚少。追根究底,我国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缺失,使得大众无法以正常的渠道了解茶文化。而作为软文化实力不可缺少的部分——茶文化若得不到有效保护,会降低国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间接导致思想的混乱,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公共事务的“保护伞”——公共管理则成为了保护以茶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的重要手段。

1 公共管理与我国茶文化遗产

1.1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属于现代管理科学的范畴,所指向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其是以政府为主导而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治理的能力。一般来说,公共管理会运用政治、经济、管理与法律手段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相较于经营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主体多为公共组织与非营利组织,所实施的项目也通常带有鲜明的公共色彩。当然,公共管理的主体不是固定的,不仅包括公共组织还包括其他社会团体,政府也可以成为公共管理的主导者。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公共管理的价值也备受重视。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公共管理的客体公共事务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事务被纳入了公共管理的框架之内,市场无法调节的事务、政府无法兼顾的事务均可以通过公共管理来协调控制且须得与公共行政的方向保持一致。具体来说,公共管理必须与我国的法律政策以及公民意愿与道德准则相契合,否则就不具有正当性也无法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1.2 我国茶文化遗产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自唐朝陆羽的《茶经》问世后标志着我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然后,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便开始风靡全国,甚至向全世界蔓延。东传至日本铸就了其“和清静寂”的茶道文化,西传至印度、中东以及英国等地,并对当地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尽管我国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始祖,但它在全球的影响力日渐衰弱,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小,留下的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少。其实,我国作为茶文化的摇篮,拥有着灿烂的茶文化遗产,种类齐全的茶叶品种、琳琅满目的茶具、令人神往的茶故事、意境深远的茶画等都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时至今日,能忆起往昔茶文化遗产的又有多少人呢?喝茶从来都不在年轻人的饮食选择之中。我们不行动不代表别人不重视,韩国、日本先后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茶道申遗的请求,而我们作为茶文化的开山鼻祖,如若继续忽视再不采取行动,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亩三分地”都将会随之而去。

2 我国茶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2.1 断层危机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日本的动漫文化、美国的漫威文化、韩国的影视文化等都是年轻人所追崇的,尤其是当代年轻自小便在外来文化的簇拥中长大,他们对于本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极为浅薄,不会也不愿从事传统文化传播工作。可是,随着老艺人的不断凋零,传统文化也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危机之中。茶文化遗产也因为茶文化专家学者的离世而备受冷遇,茶书、茶学、茶故事等非物质茶文化遗产也都随着老一辈茶人们的离去而渐行渐远。古色古香的茶室、清香的茶气、典雅的茶具都吸引不了年轻人的目光,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沉溺于圣诞节、万圣节以及情人节的浪漫中,对古老的茶文化不感兴趣,而泛黄的茶书也只能在角落里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2.2 资金匮乏

茶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何况我国作为茶文化大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这绵绵的千年中沉淀了丰厚的茶文化宝藏。但是,由于我国茶文化遗产过于丰富,保护工作也将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首要难题便是资金不足。任何措施的实行均需要以资金作为后盾,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若资金支持不到位那么一切保护措施都将沦为纸上谈兵。然而,虽然我国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口号,但是茶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占的比重太小,得到的财力支持也极为有限。目前很多茶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主要源于当地的茶企与民间组织,来自国家与政府拨付的茶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是少之又少。

2.3 保护措施不健全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措施,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由中央的住建部、文化部负责;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则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建设局与财政局负责。多管齐下往往会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管”或“都来管”。例如,某地的茶文化遗产极为优质,地方政府、中央文化部都来管,多种管理模式下最终导致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陷入了僵化的局面,这种权责不分的管理模式对于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能会造成灭顶之灾。另外,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依靠行政法规,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对破坏茶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约束。

3 公共管理视域下我国茶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3.1 立足当下,建立完善的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我国的茶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实行者之一,需要从健全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入手,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是具体细化中央文化部、住建部与财政部的管辖范围,避免出现“多头齐下”的局面。而地方政府也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局设立专门的茶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小组,以垂直管理的方式使其直接贯彻落实中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以真正推动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再者,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可以利用公共管理思路构建“领导人负责”的模式,使每一茶文化遗产都能切实纳入到被保护的范围之内,一旦某一茶文化遗产受损就直接问责领导人,从而使所有的茶文化遗产“有人管有人问”。

3.2 拓展传播渠道,提高全民的茶文化保护意识

茶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与企业。毕竟公共管理中公众才是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只有他们的广泛参与才能确保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因此,茶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借助民众的力量,利用新媒体互联网传播渠道强化大众的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例如,政府可以在所属的工作部门新闻宣传部开设茶文化保护专栏,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以及抖音等全民软件向大众推送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政府也可以公共管理理念为导向积极开展茶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对民间茶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进行表彰,并对破坏茶文化遗产的重大事件进行通报,通过“惩恶扬善”引导民众自觉践行茶文化遗产保护。当然,我国还可以利用茶文化遗产专题纪录片激发大众的文化自信心与认同感。例如,茶博会期间全天播滚动播放茶文化遗产历史纪录片,并以抢答竞赛的方式向大众普及茶文化遗产保护知识。

猜你喜欢

遗产茶文化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Tough Nut to Crack
千万遗产